张锡纯大师的痰饮病论述

2015-01-31 20:31 楼主
理痰汤方: 生芡实(一两)清半夏(四钱)黑芝麻(三钱,炒捣)柏子仁(二钱,炒捣)生杭芍(二钱)陈皮(二钱)茯苓片(二钱)

世医治痰,习用宋《局方》二陈汤,谓为治痰之总剂。不知二陈汤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何者?痰之标在胃,痰之本原在于肾。肾主闭藏,以膀胱为腑者也。其闭藏之力,有时不固,必注其气于膀胱。膀胱膨胀,不能空虚若谷,即不能吸引胃中水饮,速于下行而为小便,此痰之所由来也。又肾之上为血海,奇经之冲脉也。其脉上隶阳明,下连少阴。为其下连少阴也,故肾中气化不摄,则冲气易于上干。为其上隶阳明也,冲气上干,胃气亦多上逆,不能息息下行以运化水饮,此又痰之所由来也。

此方以半夏为君,以降冲胃之逆。即重用芡实,以收敛冲气,更以收敛肾气,而浓其闭藏之力。肾之气化治,膀胱与冲之气化,自无不治,痰之本原清矣。用芝麻、柏实者,润半夏之燥,兼能助芡实补肾也。用芍药、茯苓者,一滋阴以利小便,一淡渗以利小便也。用陈皮者,非借其化痰之力,实借其行气之力,佐半夏以降逆气,并以行芡实、芝麻、柏实之滞腻也。
以上是张大师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痰饮的论述。这段论述打破了数千年来对痰饮的认识,不仅指出了痰饮的根源,还指出了治疗痰饮的弊病。并且给出了治疗痰饮的方剂和方解。

观现世医方明此理者甚少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2-14 23:21 2楼
这个观点倒是第一次看到,赞,脾为生谈之源和本文的治肾为治痰之本,两者该如何实际操作
2015-02-14 23:51 3楼
张老先师的真知灼见。
2015-02-15 09:36 4楼
本帖最后由 刘军 于 2015-2-15 09:41 编辑

小便不利,儲水。五苓足了,何必另起花样。
2015-02-15 16:23 5楼
张大师这样认为,但在临床上需要验证。咱用过几次,效果并不佳。各位有没有反馈?
2015-02-15 20:03 6楼
刘军 说:
小便不利,儲水。五苓足了,何必另起花样。

痰饮为胶着之邪,病在阴。
五苓散的确可以祛除痰邪,只是在痰邪尚浅之际,五苓散总体来说治的是病发于阳者对于顽痰痼疾恐力量不够。
2015-02-15 20:09 7楼
wangcheng15 说:
张大师这样认为,但在临床上需要验证。咱用过几次,效果并不佳。各位有没有反馈?

痰和瘀是不独生的,胶着的顽痰痼疾用这方子恐怕不行要加破积消瘀的药。
比如基本方可以改成如下
清半夏 芡实 茯苓 陈皮 柏子仁 芝麻 水蛭 土元 威灵仙。
攻 通 补 消兼施。
2015-02-16 11:40 8楼
可能是水平有限,用张大师的方不如圣人之方。
2015-03-12 09:57 9楼
金匮要论中论痰饮甚明,大家怎么回事,伤寒杂病论读一半留一半?金匮乃伤寒杂病论下半部。
2015-08-31 17:03 10楼
此理论亦是首闻,但期盼能有临床实例
2015-08-31 18:51 11楼
本帖最后由 江海余生 于 2015-8-31 22:40 编辑

我也发一段古贤者对于痰饮的认识:
柯韵伯在指迷茯苓丸方解中说:“痰饮之本,皆水也。水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此自阳入阴也。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此地气上升也。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是天气下降也。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水入于经,而血乃成也。若阴阳不和,清浊相干。胃气乱于中,脾气难于升,肺气滞于降,而痰饮遂作矣。痰与饮同源,而有阴阳之别。阳盛阴虚则水凝而为痰;阴盛阳虚,则水气溢而为饮。除痰者,降气清火是治其标,补阴利水是治其本也。涤饮者,降气燥湿是治其标,温肾利水是治其本也。此方欲兼两者而合治之。半夏燥湿,茯苓渗湿,风硝软坚,枳壳行气。别于二陈之甘缓,远于礞石之峻悍,殆攻中之平剂欤。”
⬅ 肺癌一例 老茶馆 胸部碰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