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论【时间】为何物?——驳斥西方人的谬论

2015-02-07 16:18 楼主
【清静笃定观其妙春夏秋冬观其徼】
时间的特点
地球自转周期时间,月球公转轨道周期时间
满足余弦三角函数的所有特点:
地球公转轨道周期时间

满足正弦三角函数所有特点
满足开普勒三定律
具有以下特征:
周期性、循环性、普遍性、相互性、恒定性、常数性、参照性、轨道属性、必然性、可预测性,匀速角速度、恒定弧度位移等等特征——这就是中国古人【道】的特征、【道】的规律、【道】的依据,【道】的原理。
满足函数的连续性、极限性。
时间由于是天体的轨道运动周期,中国古人主要参照周期、角速度、位移是【地球自转公转周期、月球自转公转周期】
还具有如下特征:
1) 用手不可把握属性
老子在《道德经•五十六章》中记载:“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难道不是这种状态的描述吗?其他章节中也有,读者自己去总结一下。
2)肉眼不可见属性【机械时钟24小时制仅仅是一种机械模拟模式、是在中国古人用流水、旋转水车浑天仪等等模式上建立的一种可见性】
这难道不是老子《道德经•二十七章》所说的:“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所描述的【轨迹运动状态】吗?
3)用口不能品尝其味道属性
这难道不是老子《道德经•六十三章》中记载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笔者注:这是陈鼓应教授不知道这里的“大小多少”针对的是后面说的作图、作圆周图、作圆周轨道图的大小而言,多少则是针对轨道度数和圭表上的日影长度、正午太阳高度角而言,于是,错误地认为是针对“报怨以德”的,故把“报怨以德”加在这里】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4)用耳朵听不到声音属性
这难道不是老子在《道德经•三十五章》中记载的: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笔者注:客,在《史记》中是指天体的主星、客星的运动,在《内经》中是“主气、客气,主运、客运”是说用等差数列把天体的轨道运动周期“一分为五、一分为六”的轨道周期、角速度、位移的计算法则】
道之出口,【笔者注:这里应该是陈鼓应先生的“破句”,正确的应该是这样的: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口,笔者认为口应该在这里才是正确的断句,这是说用口、嘴品尝不到道、轨道的味道,这里“口”是名词用为动词,与现代汉语“出口”不同,与“道之出”,所表现的规律,人类用眼睛、耳朵、身体、口腔等感觉器官不能体会到的,不能通过感觉器官来体会和描述,口、视、听、用,是并列的关系、是四种不同的感觉器官的各自不同的功能作用的体现,而不是“道之出口”中的“口”的感觉功能来统领以下三个“视、听、用”感觉器官的功能。“淡乎其无味”明明是“口”的作用和功能才有的,所以,我们认为,应该是“口淡乎其无味”才符合上下文的文意,也才符合汉语语法排比句的并列关系。在器官的功能作用上,口、眼睛、耳朵、身体,是各自不同的,各自是平等并列的关系,而不是一个为统领,其他三个为被统领的关系。当然,陈鼓应教授在这里也许是要强调“口”的语言功能,而忽略了口的名词动用,以及口的味觉器官及其功能作用。希望读者一定不要读“望天书”,也不要人与亦云,要多分析,不然就会被误导。】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三论【时间】为何物?——驳斥西方人的谬论 老茶馆 天根为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