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2015-02-21 21:06 楼主
本帖最后由 真源中医 于 2015-2-21 21:08 编辑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太阳病篇的定义在于以足太阳夬卦为坐标系的诸卦轮替加临,推演出病机结构所能导致的症状治疗。
提示:所谓现代医学说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在《素问》上来说,实则是两种不同的六气致病性质。即脑溢血的致病因素是太阳寒邪加临卦头,脑血栓的致病因素则是坤卦中风加临卦头。卦头即夬卦也。
原文1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之为病,何病?病本者,乃六之气太阳寒水也。病标位者何也?夬卦表部最外也。病本所谓寒者。乃即六之气剥卦寒水收压之性质也。
《伤寒论》太阳之为病,就是论述太阳位,即表证,实际乃是五运中火长阶段,六气中三之气位置遇到寒邪收缩引起的胀痛系列症状,也就是《内经》运气九卷中所论“太阳寒系病的致病原因即六气太阳剥卦寒水收引不通的结构下加到了体表之上”。故出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强痛者,剧痛也。非颈项强直之谬注也。
,详述均在以后诸条。
原文2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伤寒是被太阳寒水之剥卦性质封堵于表,太阳伤风则是被厥阴坤卦性质大堵于表。
太阳寒水剥卦的正确排序是六之气冬季,有着它的寒性收缩性,所以伤寒无汗而不通,以痛为主。
厥阴坤卦大堵会产生大气压的形成,中医将这种大气压称作为风象(这是与现代气象学相同的)。所以说,有坤卦大堵的地方就会有风的出现。厥阴大堵,会气胀,当然也会发热,当然也会出汗,当然也怕风。所谓同气相拆,此之谓也。但有一条需注意,那就是伤风者不痛。痛者都是客寒在外,而热在内。
因此,本条所论太阳伤风与第一条说的“太阳之为病”是两种不同致病结构下加于体表位。另因为两卦距离很近,寒性收缩的时候就是剥卦致病,就会疼痛;不寒性收缩的时候就是坤卦致病,就会不痛,就会出汗。所以说,外受风寒,不是风就是寒,不是寒就是风,实际就是剥坤卦两种不同性质的致病结构互换加临体表所引起的。坤为静,剥为动。一静一动两回事儿。
第1条、第2条阐释了夬卦伤寒和伤风的症状区别。
原文3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第1条太阳病的主要证据。第2条为夬卦位置的中风主要证据。第3条才是外寒侵袭体表的论述。太阳病,即辰时位夬卦区域受寒,整个体表出现体表蒙受寒性收压迹象。阴脉为乾卦至坤卦的阳势表现即收阴象。阳脉为复卦至乾卦的阳势表现即升发象。太阳病的阴阳脉,就是左右升降全是紧脉。阳气之标受到太阳寒水剥卦收引结构的侵袭后,因此体表不通,就会出现头痛呕逆症状,名为伤寒。位置上来说,阳之标者,太阳也。
原文4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起卦---夬卦结构。
此条为论述足太阳经结构致病未经过他经加临时在六气结构中的结构与位置。
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人,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何谓器,器皿也。人之一身无不就是一个器皿皮囊也。结构决定运势,运势促进结构。人体宇宙器皿有六气,《内经》称之为“六节”,吾曰“六层”,卦曰“六爻”。《道德经》“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此之谓也。

图8
本条一日非一日也,实天寒入天位第一圈也。所谓太阳者,足太阳夬卦区呈现着的外一阴压内五阳之势态结构也。此为一种阴寒不当其位的病态之下的宇宙结构。此结构皆仲景以及《素问》热论篇“伤寒一日巨阳受寒也”。不然何以解此结构之病态近可延及数日,远可数月数年耳。故曰仲景之言“一日”而不言一圈,不言一卦,更不言一卦六变,十二复辟七十二变者。实仲景不传之千年隐秘也。诸医被戏皆在于此。
原文5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本条乃是仲景假设推演。若按逆时方向伤寒侵袭人体第二圈层,结构层形成内二阳明显于外,外一阴收降下于内的趋势结构,则是为传入阳明。若第三圈,则是传入少阳。届时若不见阳明,少阳之证据,则是为没有传。
这样更是表明此条乃是假设推演。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有没有同行学习过刘东军的《易演伤寒论》,谈一下感受? 老茶馆 儒家经典中与内经相关的天体轨道运动的计算法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