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伤寒杂病论寻找感冒完整治疗方法

2015-03-04 18:10 楼主
《伤寒论》是由《伤寒杂病论》分离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后形成的中医经典,《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而不是完整的《伤寒杂病论》。《伤寒论》主要阐述六经辩证及其治疗,有113首经典中医药方。而《伤寒杂病论》的另一部分是《金匮要略》,主要阐述脏腑辩证,全书载方262首。
《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伤寒论》不等于《伤寒杂病论》。
人体生命=经络+脏腑,经络不等于人体生命。
可以说,伤寒杂病论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分离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也可以说,历史上伤寒论之六病有六气辨病与六经辨病两种门派。
这些就是伤寒论的源头。典型代表就是宋版伤寒论,除了三阴三阳和脏腑毫无关联。
人离开脏腑立马就玩完,医学离开脏腑能把病治好?

阐述了源头,接着看《伤寒论》怎么治疗感冒。
感冒是西医名词,中医讲中风与受寒。即中医之风寒就是引起感冒,人受风寒,引起病证如发烧、头痛、流鼻涕、咳嗽。
《伤寒论》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概括:凡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等脉证,就叫太阳病。太阳病分为经证和腑证二类。 经证为邪在肌表的病变;腑证是太阳经邪不解而内传于膀胱所引起的病变。 太阳腑证治法:蓄水:系膀胱气化不行而致水气停蓄,五苓散(茯苓、猪苓、桂枝、泽泻、白术)具有化气利水的功能,故为蓄水证主方。蓄血:系瘀血不行,热结下焦,应攻瘀逐血,可根据轻重缓急,选用桃核承气汤。

感冒在伤寒论中属太阳病,头项强直,有汗无汗等。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等。经络辩证,从属太阳。尿泡确实有点远。不涉及脏腑。可以治愈一半感冒,还有一半治不好,等着自愈。

就感冒而言,《金匮要略》中有一段非常重要的阐述,见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病治第十一篇,“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意即:头昏冒且身体肿胀)。肺中寒,吐浊涕(即:口中有痰,鼻有鼻涕)。”正是感冒头痛、流鼻涕、咳嗽之症状。
也就是说,感冒病因是太阳病与肺脏受风寒两者合一。

病因清楚了,仅从太阳病无论是六气或六经,就只好了太阳病头项强直这一半。这就是伤寒论不能治愈感冒的原因。
知道原因,治疗就简单多了。 正确的感冒治疗,同时治疗太阳病与肺脏受风寒两者合一,同时治疗即可三天内治愈。易患感冒,滋补肝肾,培根固元。药方中医经典中众多,不在累述。

感冒的研究还要结合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方可算功夫到家。中医学习,六经辩证好像数学中的加减法,金匮脏腑辩证犹如乘除法,四圣心源之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犹如四则汇合运算,这就是中医的层次之别。非知易无以为太医,易经不解,求诸其用。药王曰:“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古人曰:习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即药王所述。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自制火针刀治疗续二 老茶馆 【转帖】《灵枢》、《素问》并非《黄帝内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