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对预防医学方面的贡献

2010-05-29 10:31 楼主
预防,为人类趋吉避凶的本能,即使在原始社会里,也早就学会了这套本领。但由于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像今天那样的要求。同时尽管我们现在最先进的预防,是否能保证在一两百年之后的后人不指责我们的落后?所以在1300年前的孙思邈时代,只能是由朴素的、迷信的和凭经验的三个支流混合而成的预防医学,我们有什么理由来苛求。同时更要想到,正是他们涤讪的基础,架上了人梯,我们才有今天这样有系统、合乎科学的预防医学。

自《易・既济》提出"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之后,中国人都知道并做到"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的戒心常存。这门科学,从秦汉时代(公元前219-前220年)就把它引进医学领域里来,终于发展到今天的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与生活条件的一整套预防医学。在这2000多年中孙氏承上启下的功绩与贡献,是无法磨灭的。

他的预防思想和办法,在两部《千金方》中明显而忠实反映出来,例如:①陈直,宋时人,元丰中为兴化令。撰有《寿亲养老新书》1卷。又称《养老奉亲书》。②曹庭栋,清代隐士,字慈山。所撰《老老恒言》5卷,成书于1773年。1981年上海书店排版发印时,改称为《养生随笔》。

《要方・妇人方上・养胎》的"儿在胎,日月未满,阴阳未备,脏腑骨节皆未成足,故自讫于将产,饮食居处,皆有禁忌"。这说明人入世之前,早已有预防措施。

《要方・妇人方上・产难》的"产妇虽是秽恶,然将痛之时及未产、已产,并不得令死伤、污秽家人来视之,则生难。若已产者,则伤儿也。"这是对产妇产子的双方保健,预防意外,因为这时是意外事故最易发生的时刻。《要方・少小婴孺・初生出腹》的"小儿初生,先以棉裹指,拭儿口中及舌上青泥恶血,此为之玉衡。若不急拭,啼声一发,即入腹成百病矣","几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于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若常藏在帏帐之中,重衣温暖,譬犹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堪风寒也","凡乳儿不欲太饱,饱则呕吐。每候凡吐者,乳太饱,空乳乳之,即消"。

《要方・少小婴孺方・容许》的"欲防之法,诸有从外来人及有异物入户,当将儿避之,勿令见也。"《要方・丁肿第一》的"卒然大风大雨大寒大热,若不时避,人忽遇之,变成痈疽丁毒恶疮诸肿"。

《要方・诸风》:"五月五日多取(�耳叶),阴干之,着大瓮中,稍取用之。若欲看病(指门诊或出诊)、省亲者,便服之,令人无所畏。若时气不和,举家服之。"《要方・食治・序论》:"食啖鲜肴,务令简少。鱼肉果实,取益人者而食之。凡常饮食,每令节俭,若贪味多餐,临盆大饱,食讫觉腹中彭亨短气,或致暴疾。"这是饮食方面的保养。

《翼方・退居》"择地,必在人野相近,心远地偏,背山临水,气候高爽","看地形向背,择取好处,立一正屋三间。瓦盖之,四面筑墙,不然新垒,务令厚密。充念诵入静之处。中门外水作一池,可半亩余,深三尺,水常令满,种茭荷菱荧。绕池岸种甘菊,既堪采食,兼可阅目怡闲也。"这是居住方面的保养。

《要方・养性・序》"不自摄养而驰聘六情,孜孜汲汲,追名逐利,千诈万巧以求虚誉,没齿而无厌。故养性者知其如此,于名于利,若存若亡。是以其志闲而少欲,其心安而不惧,其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这是在性情方面的保养。

孙氏更针对一批小病大养,无病吃药自以为是保健而实是慢性自杀者提出了警告,谓"人体平和,惟须好将养,勿妄服药。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藏气不平,易受外患。夫含气之类,未有不资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败"!(见《要方・食治・序论》)。

当然,孙氏在保健的予防学中,以时代的关系而或许涉有些不科学成份,这是无法避免的。尽管孙氏的种种思想、方法和1300年后的今天不能一一符合,但这样的比较系统、完整、实用的预防医学,在他之前似乎没有见过。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孙思邈对老年医学的贡献 老茶馆 "此医道之一大变也" 略谈孙氏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