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医道之一大变也" 略谈孙氏医学

2010-05-29 10:35 楼主
干祖望

《医学入门》引《朱子小学笺注》谓:"思邈为名进士,因知医而见贬为技流,惜哉"。古时有一儒、二道、三阴阳、四法、五名、六墨、七纵横、八杂、九农为九流说法。进士属儒列一流,医为杂家而居八位。还有一说古有上、中、下三个九流,中九流第一句便是"一流举子二流医"。前者孙氏由第一流下降到八流,后者也由第一降到第二,毋怪乎要憾叹一声"惜哉"了。

其实孙氏的确是医生,何贬之有。但从中可以反映出孙氏在人们心中,是形象高大,道德文章,受人爱戴尊敬之深。我国古时,除圣贤之外,则推隐士为最受人尊敬推崇,故而有些史书把孙氏归属于"隐逸"一类中去,《病梨树赋・序》①尊称处士。《医学入门》把历代名医分成儒医、名医、世医与德医四级,把孙氏则列于第一流的儒医。

"医之门户,肇自金元",所以在宋、金以前根本没有什么门户流派之别,如其一定要说派别的话,则有一个"遵经派"(遵守《内经》),诚如徐大椿①所谓:"其论脏腑经络,病情传受,悉用内经,而其所用之方,皆古圣相传之经方,并非私心自造。间有加减,必有所本。其分两轻重,皆有法度。其药悉本于《神农本草②》,无一味游移假借之处。"(见《医学源流论③・书论・千金外台论》)所以对孙氏"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循旧"(见《要方・序例・治病略例》)批评不求古训、只凭狭隘的家技思想,是欣赏的。应该在"思求经旨"之下再加"演"才是。所谓"演",就是推陈出新。那末孙氏是怎样来"演"的呢?他也早已告诉我们,谓:"善用心者,所以触类长之"(见《翼方・药录纂要・用药处方》),"故神农本草,举其大纲,未尽其理,亦犹咎繇创律,但述五刑,岂卒其事。且今后学者用事典法,触类长之无穷竭,则神农之意从可知矣"(见《翼方・药录纂要・药名》)。孙氏就认识到事物是在不断运动与发展的,所以始终要求我们适应这个规律而又不断地推陈出新。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凭他的聪明才智、视野广阔、知识渊博、目光远大而在遵经派中潜行性地从事改革与推进。纵然这场革命,韬光隐耀地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但还是瞒不了徐大椿。所以徐氏说完了上文之后马上接下去就流露着慨叹系之的口吻说:"千金方则不然!其所论病,未尝不依内经,而不无杂以后世臆度之说;其所用方,亦皆采择古方,不无兼取后世偏杂之方:其所用药,未必全本于神农,兼取杂方单方及通治之品。故有一病而立数方,亦有一方而治数病。"(见《医学源流论・论书・千金外台论》)徐大椿用保守的眼光来看,势所必然地有这番议论。但也正是这①《病梨树赋・序》,唐・卢照邻撰。

①徐大椿(1693-1771年),字灵胎,晚号徊溪老人,江苏吴江人。于诸子百家、星经、地志、音律、武技等无不研究,尤精医学,为清代大名医。

②《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为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约成书于秦汉时期,采药365味。③《医学源流论》2卷,徐大椿撰。内分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等七门。番议论而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一句蕴藏着中医理论之中的没有现形显示出来的"辨证论治"确由"一病而立数方,亦有一方而治数病"一语中揭露出来,从此这个中医视为精髓和灵魂的"辨证论治",把中医数千年香火,瓜瓞绵绵不绝,过去、今朝直到以后。虽然徐氏多少沾上了一些静止论的唯心主义思想,可是他的客观洞察能力还是令人佩服的。所以徐氏一方面固然大叹其"此医道之一大变也",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然其用药之奇、用意之巧、亦自成家"(见《医学源流论・书论・千金外台论》)。

传奇式的人物孙思邈,在肤浅貌视之下,多少有给人一个迷离朴朔,医欤儒欤、佛耶道那?从何定断,更其是他的思想。为弄清楚他,所以非从各个不同角度与多方面来探讨不可,否则你就无法获得发言权。

最主要的是他的著作,但虽多的道教著作,除了两部疏注的《道德尊经》与《南华尊经》之外,其他的都属于记述、应用性的写作,思想性几乎没有。而且是否为孙氏的手笔?至今还是问号。即使两部确属孙氏手笔的疏注,也不作字面的补充、解释、阐明,和老子、庄子一步一趋地唱着同一个曲调而已。因之唯一有研究价值的是医学著作,谈到医学著作,也仅仅是两部《千金方》。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孙思邈对预防医学方面的贡献 老茶馆 焦树德用药经验:消食药的临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