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协热利

2015-04-10 09:52 楼主
协热利,也叫协热而利

热:有火热属性的邪气。‘火为热之极,热为温之渐’,火、热、温为同类,只是程度不同。

利:这里指大便泻下的症状。

协:《说文解字》:众之同合也,清代段玉裁解释:一如同力。

协热利:就是热邪与大便泻下协同为病的泄泻。

协热利是《伤寒论》中出现的一个病名,所以讨论也当从《伤寒》条文中开始.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4-10 10:07 2楼
请继续。
2015-04-10 10:26 3楼
醫道宗源 说:
请继续。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163)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别切)甘草四两(炙)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昨天在群里,聊到协热利这个,樊老师提到这条

有人私下有些疑惑:如果协热利的定义,是热与利协同为病。而这条的桂枝人参汤却明显是治疗虚寒的方子.这里是否有矛盾的地方?

我个人觉得这个疑惑很有意思,但又不是一句两句可以回答清楚的

所以拿到这里,慢慢一起聊聊

不妨,东扯、西扯,随便扯,扯扯痛快下
2015-04-10 10:49 4楼
发热恶寒头痛,这类表证,虽然显然这是伤于寒,现代所谓的表寒证,但是古人称为热在表。协热利,即表证仍在,而出现下利。
2015-04-10 10:50 5楼
聊到这个话题,我们还是先把 协热利 的条文发上来再论:

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139)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140)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163)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别切)甘草四两(炙)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258)
2015-04-10 10:57 6楼
MingYuan 说:
发热恶寒头痛,这类表证,虽然显然这是伤于寒,现代所谓的表寒证,但是古人称为热在表。协热利,即表证仍在



有把协热利定义为:泄利挟有表热

但寒、热属性是正相反的,古人会混为一谈吗?

现代所谓的表寒证,但是古人称为热在表。这话倒是值得商榷
2015-04-10 11:07 7楼
我个人喜欢把伤寒经文分成“常病"、"变症"、“误治”、“救逆”等几类。

本条就是“误治”之后的“变症”。一般情况下是很难遇到的。
————————————————————————————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163)】

首先,太阳病,外证未除。

其次,数下之。

再次,心下痞硬。

这三条,仲景是说,误下之后,胸阳下陷,外邪随之而入客胸中;故见“心下痞硬”。

中阳下陷,同时还有医生用药攻下,故”协热而利“。注意,这里的”热“,不是邪热。而是误下所导致的胸中阳气下陷。

因为胸中阳气下陷,所以胸中防守空虚,中焦(胸中、心下)虚寒;再加外邪入客,故见”心下痞硬“。

明白了病因、病机,所以用药就很简单了。温阳、升阳、益气建中,托邪外出。

本病病因在上焦,病机在中焦。恢复中焦:人参、白术、炙甘草;温中焦阳气:干姜、人参;升阳散邪:人参、桂枝。人参升发、并补益脾气、桂枝生发肝气,与干姜并用,还可温散胸中(心中)邪气。

————————————————

所以,本条中的”热",不是邪热,阳气下泄所致。 呵呵,没事儿扯扯,扯扯更健康
2015-04-10 11:09 8楼
本帖最后由 醫道宗源 于 2015-4-10 11:10 编辑

注意看“结胸”、“痞证”,大多都是“误下”,导致中阳下陷,中焦失守,邪因入客,与虚寒合邪致病的。

所以,仲景在用药中,非常注重恢复阳气的。 阳气,不仅仅是附子、肉桂下焦有的。
2015-04-10 11:14 9楼
生病,不能仅仅看着“邪”。很多症状都与“正”有关的。
2015-04-10 11:29 10楼
【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258)】

这条不是“发病”的情况,而是用药之后的表现。【不解】二字就是了。

所谓的“脉数”,是因为用药“复阳”太过了。

【下不止】是如上用药后,依然不能止泻。有两种情况,一是前面用下药太过了;一是复阳有余,但升发不足。所以,虽然现在用药恢复中阳,但还不能恢复脏腑的正常机能,所以见下利不未止。

这是【脉数】是因为温阳太过,【下不止】是中阳依旧还在下陷。阳陷于下,出现“热结”于下焦(肠道间)。若无下利,则多见阳明燥结;此合下利,所以见热邪化脓动血,搜刮肠道而下。此时已做实证,可用白头翁之流,折之即可。
2015-04-10 11:52 11楼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

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今夫热病,皆伤寒。伤于寒,则病热。


打字不便,其他还很多,尤其后世各家的书。暂且从这几条体会一下“热”的意思。

热,不在乎寒热,而是正气奋起,与邪气交争所成。所以,寒在表,亦为热在表。太阳伤寒传于里,亦为热传于里。
⬅ 从偶然性现中发现的必然结果(七) 老茶馆 咽炎小方获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