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少阳篇

2015-04-21 13:12 12楼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266)

一般来说伤寒病的传变规律是: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

还有的是从太阳直接传入少阳,这也是一种传变规律。

病渐入里,传到那里,凭借的是脉、证。提纲条的口苦、咽干、目眩;前面的耳聋、目赤、胸中满而烦是少阳的症;脉弦细,是少阳的脉。此条还有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也是少阳的症。少阳的症还有哪些,在后面我们可以把整个《伤寒》中的少阳病相关条文做个整理

这条说见了少阳的症,并且没有经过吐、下的误治,前面的脉弦细是少阳脉,这里的脉沉紧,与弦细比较,此脉沉而搏指有力,但脉、证合参,还是少阳病范畴,与小柴胡汤,不是主之,言下之意,细微处也当有些变通。
2015-04-21 13:14 13楼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268)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又作枯,一云向经)。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219)
219条也是三阳合病,不能下,也不能汗,三阳热盛,用白虎汤主之。
268条貌似差不多,是否也用白虎汤主之呢?
脉浮大,上关上--是三阳热盛的表现。
但欲眠睡,目合则汗--总想睡觉,虽没达到少阴‘但欲寐’,也说明神气有些不足,出现盗汗,与阳明自汗出比较,热势相对还不是非常厉害。
这种情况,白虎汤就未必恰当了,条文中虽没给出方子,但从少阳介于半虚、半实之间来考虑,是否也可以从少阳和解来治疗?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269)
伤寒六七天,没什么热象了,病应该好了
患者还有烦躁的症状,是人体正气已虚,病证开始从三阳病转化为三阴病
这条在这里说明,少阳病再进一步发展,就会进入三阴病范围。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270)
按照一般规律,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来说,三天过去,病情发展上应该是进入三阴病的阶段了。
但规律是死的,而看病是活的,如果患者饮食很好,吃了东西也没出现呕吐等问题,说明胃气旺盛,里面的正气很充足,还没有受到病邪的侵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此之谓也。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271)
三阳病,一种发展是进入三阴。还有一种转归就是病愈。
少阳病的弦脉没有了,就剩下脉小,说明邪气已衰,是病愈的征象。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272)
六病欲解时,做参考。
2015-04-21 14:13 14楼
六病欲解时,并列来看,有意义。
只是勿拘于具体的天文实际时辰,知阴阳多少之愈,可观察所见就行了。
如拘,则成呆矣。
2015-04-21 20:50 15楼
少阳之为病,离卦之应象也。离为南方,南方生火,火生心,其味苦,心脉循咽,目为离卦之类象。
2015-04-21 23:46 16楼
心为阳,阳中之阳,其首灌阳明,阳明分出两支,太阳,少阳。太阳为大,少阳为小,太阳为阳气的主要释放区,少阳为较小,同时时作为调节的余地,少阳若无余地了,阳气也就满了,满则上逆,故人体最上部的三症为提纲,少阳脉本身也在头部,以侯少阳。阳满则必内伐于阴。故少阳的用药以治阴护阴为主。柴胡半夏生姜等都是作用于阴的,药性看本经原文。
2015-04-21 23:57 17楼
阳气从心至阳明为第一波,至太阳为第二波,至少阳为第三波,到少阳本应小了。少阳病就是第三波的少阳阳气都很多了,
2015-04-22 07:40 18楼
水满满有鱼 说:
少阳之为病,离卦之应象也。离为南方,南方生火,火生心,其味苦,心脉循咽,目为离卦之类象。

少阳病是心经病?
2015-04-22 07:44 19楼
第十三刀 说:
心为阳,阳中之阳,其首灌阳明,阳明分出两支,太阳,少阳。太阳为大,少阳为小,太阳为阳气的主要释放区,



没看懂
2015-04-22 07:45 20楼
今古子 说:
六病欲解时,并列来看,有意义。
只是勿拘于具体的天文实际时辰,知阴阳多少之愈,可观察所见就行了。



等通读完《伤寒》,再专门琢磨琢磨 欲解时
⬅ 胡希恕医案——黄汗 老茶馆 以《辅行诀》揭开经方配伍的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