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医之路

2015-08-02 22:57 楼主
我出生农家,父母智力略弱,外公带我到10岁去世,后来几年生活非常贫苦——过往心酸不想再提---。
我是早年因病发奋学的中医,总结学医过程就一句话:能为此而呕心沥血,能为此而欣喜若狂,能为此而默默流泪! 我早年学医弯路也走了好几年,原因也在于自己当时没有跳出当前学习中医药的”误区“——“中西医结合”,差点也成“半吊子”,好在主要靠自己努力加老师的指导,才迅速入门。前后学习过很多医家,明清的居多,像张景岳、章虚谷、叶天士、王孟英、俞根初等等,后听取恩师薛盟先生教导,对《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其中的几集有过深入学习和领悟。
2006年从巴基斯坦回国后,在老家开了江山市建阳中医药店,从此,集中精力钻研中医药学术和临床,其实,
在农村,虽然中西医结合已经把老百姓搞得晕头转向,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愿意看中医,前提是服三贴药一定要有实效,否则就拜拜!!!那时候还真经常三幅中药,把很多病人治好,所以那时在我家乡口碑也不错。当然没治好的也很多,临床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后,逼迫着自己努力再学习。自从中医药临床及各类知识慢慢积累起来,总感觉自己看病不能够左右逢源及触类旁通;直到后来深入钻研了赵绍琴学术,让我从中找到我自己的东西——着眼“气机”;以通为用,兼顾各法,治病尽量坚求四两拨千斤(立足于稳、安全,不能出事)。后主要针对《文魁脉学》,潜心学习及体会大概有五六年,慢慢基本能通过把脉论证,合参四诊,临证疗效就这么一步步坚实起来,目前临床基本能做到10中6、7左右。
感悟《文魁脉学》,不同于其他脉学著作:他不仅能主要是分析主脉、兼脉如何取舍、定性;还有病势,病位,病性如何用脉法体现、归纳;以及后续的理、法、方、药用脉法来统筹应用等。大家可以看看他的绪论,讲的非常好,赵绍琴不愧是真医学"家"! 当今能称医"家"的,确实真没有,甩评出来的国医大师几条街?! 当然,他也是继承了中医先辈们,才有了他自己的复兴与发挥。学习文魁脉学,也是要结合灵活客观辨证,就像赵老自己说不能机械定性; 最重要的是不能开倒车。
其实,中医都得四诊合参,不过舌、脉是中医的客观诊断依据,有时候必须靠此更能准备把握。所以这个中医就比较讲究个人修为的问题。针对中医各门流派,好些方面有其独特之处的、有用的这个,我们要积极吸收的——但,自己也要有一定思路和立足点,坚决反对以偏概全,混肴学术是非;这是我的治学观点。
对于中医的入门来说,张景岳的”新方八略“非常的棒,早年我能一字不漏的背下来! 包括叶天士的”温热论“等,都是基于临床概括出来的”结晶“,所以赵老教导,我们不能开倒车呀。为什么有些人学了一辈子,到退休了还没入门?!
中医药远远没有继承与复兴的现在,最近几十年国家的中医药政策就像”经方派、火神派“,正路不走,专走邪路,而且好多都”走火入魔“。有些人是强词夺理,就我对,我一家独大,我一家雄霸天下,我发扬了中医——这不是一种满足主观虚荣心,是什么?!就我自己看来,我自己感觉到自己继承与复兴,都远远不及,我有发扬的能力吗?怎么能做王婆卖瓜,自买自夸?! 所以,中医之路,任重而道远啊!
(阴阳之子2015.8.2)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8-05 11:38 2楼
痴迷中医,成功在望。谢谢阴阳子老师传经送宝。
2015-08-06 00:06 3楼
希望阴阳老师写些医案,中医心得,供晚生学习。
2015-08-08 18:46 4楼
说的比较中肯,我和老兄有相似的经历,但没有老兄的收获。
⬅ 养生体悟 老茶馆 【慧宇说医】我的新中医理论(三)——阴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