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gqdxk 一、关于前胡止嗽汤

2008-09-29 17:26 楼主
前胡止嗽汤中的甘草用炙还是用生?
另外,此方您对组方和用药思路讲的很细,但是如何使用似嫌简略——只说迁延性咳嗽,但症较详而舌脉皆略——我个人研读感觉您比较强调痰多,方药核心似乎也在于化痰,不知对否?

答:①:我平时很少用炙甘草,所以除特别标明外,都是用的生甘草。

②:本文和《坐骨神经痛证治一得》一文,写于15年前吧,当时我在八家子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鼓励我们写“论文”,因为镇医院从成立二三十年来没有人写过,这对医院和院长的“面子”都不好看。当年就我自己写了这二篇。参加了93年延边地区论文学术会,后来发给了州级论文证书。

前几年闲居无聊,上网解闷,见别人发帖,自己也心“痒”,就把以前写的一些文字也发了上来,初衷只是为了好玩,痛快,就象老母鸡下蛋一样,没有想过这蛋还得自己“孵”。现在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也觉有不尽完美处。但以前既已在论坛上发过了,即使再改,也没有什么大的新意,所以也就这样了。

③:本方也是在临床中逐渐修改成的,当时就是针对了“静脉点滴”后长期咳嗽不止而拟的。在基层治病,绝大多数都是先用西药,西药无效才能有机会试用中药的,所以我暂称此证为“迁延性咳嗽”。此时的脉、舌,往往没有典型的意义了。(当然,如果病人的脉舌确有特殊,也不能抛开不管)“痰”是一个症状,在大多的时候,不作为主证(西医更认为它只是病理产物),但在中医学中,有时“痰”就是一个主证。(比如说:一部分精神病人,虽然见不到病人咳嗽吐痰,但还是用化痰,涤痰等来治,一些脂肪瘤等也是如此,中医更有“怪病多痰”的说法),此时的主证就是痰多,“化痰”也就是治病的“主证”。我们平常看的书中,几乎都是脉、舌、证、等等并列的,但在《干祖望经验》一书中,却能经常看到“无全身症状,脉舌无参考意义”这样的话。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8-09-29 19:16 2楼
您说的很实在,我想我基本理解了您的意思,但还是要再追问一二。前胡止嗽汤治的应该是外感咳嗽,失治误治,久咳(窃以为至少当有一周以上)不愈者,这个我想应该没有太大疑义。我提出痰的问题基于以下两点:

一是根据您的原文几个案例都强调有痰或痰多,对依据痰的性质鉴别用药着墨亦多,方中诸药从药性论也多是止咳兼化痰之品,疏表较为次要。如您所说针对了“静脉点滴”后长期咳嗽不止而拟方,实际上我把这看作是寒湿伤阳,肺胃气机不利,内蕴成痰,其表未全解或者已解,但治疗时仍需借皮毛孔窍以为邪之出路,故稍佐疏表之药即可——不知您是否认可?

二是根据我个人的一点点粗浅体会,跟您略有不同——我更强调疏表且常用麻黄,对荆防桑菊二母二前以及紫苑款冬百部等药颇有敌意,对集合诸止咳药的一些前辈名方也很反感,这是我自己有切身之痛才这样的。不过看了您的文章,我想我也许有些偏激,我毕竟是专科医生,治疗这类外感咳嗽数量有限,跟您不能相比——医之所患在术少,所以有机会我会试试您的经验方。
2008-09-29 19:57 3楼
回复 2# gqdxk 的帖子

第一:您这样的理解基本上就是我的意思。

第二:您这样的看法我可以理解,您可能受“经方”的影响较大的缘故。其实我也很是喜欢用“经方”,这在文集中也可以看到的。但对于麻黄这味药,是否稍稍有点“偏”。就我的理解,在外感(上呼吸道感染等)病中用麻黄,一是要有“恶寒”等表证,二是要有“喘”的症状.。否则会有“无的放矢”之感。
在文中我也论述过用前胡止嗽汤加麻黄治喘咳,但只适应于轻型的喘咳证,这是因为没有其它相应的药为之辅佐的缘故。(见文中论杏仁)
其实后世也有不少好的处方,不必先存“敌意”,正象您自己说的:“补穴”弄狠了也是泻法,用药也是如此。功效如何,在于用药的人而已。
2008-09-29 21:27 4楼
您说的很好,我想您之所以这样拟方,跟您的工作经历和环境关系较大,我形成这样的看法也跟自己的体会有关。要说我处方思想上确实推崇经方,但治咳嗽喜欢用麻黄倒不是受经方直接影响。所谓敌意也是因为以前用岳老的止咳汤、利肺汤以及止嗽散和桑菊、银翘等法治疗咳嗽效果很差的缘故,转变观念后几乎全取三拗汤加味,经治几例外感咳嗽(包括自治)获效极捷——不过确实那几例咳嗽都是以咳为主,痰量较少。
2009-02-28 19:37 5楼
这样的帖子看后对我们初学来说甚好,顶一个。
2009-02-28 19:56 6楼
前胡止嗽汤一文中老师所举的病例太少,不如坐骨神经痛一方里明了。
2010-10-06 11:43 7楼
请教郭老师:郭老师您好:近期经常使用您的名方“前胡止嗽汤”正如您所说“屡用不爽”病人服用后大都反应良好,在此先谢谢郭老师的无私奉献。还想请教一问题:近日一老妇,70岁左右,外感后咳嗽咳痰十几天,咯痰不爽,色黄质稠,饮食二便正常,舌脉无明显异常。该病患每年正常查体防病,其脂类分析、血糖、血压等亦在正常范围内。我用方如下:荆芥5 桔梗10 白前10 前胡15 炒杏仁10 芦根20 紫菀10 陈皮10 竺黄15 批把叶10 甘草103剂。服两天后来述连续两天晚上双下肢抽筋痛庝,以前从未有过类似情况,她认为是中药所致,虽经我反复解释安慰仍不信服。当然事情没有进一步升级。对此我不得其解?能是中药所致吗?万望郭老师赐教。谢谢。
2010-10-12 15:58 8楼
想请问楼上的,那位老太咳嗽好了没?
2011-07-26 11:51 9楼
对止嗽汤又进一步了解
2011-07-27 12:31 10楼
昨晚回家又翻了下杏林集叶,感觉三个组方,特别是第二第三个,均以清化热痰为主。那么合起来。这个方当是咳嗽痰多,有痰热的。如要治湿痰或寒痰,当如法化裁。
2013-01-01 17:13 11楼
我们有个同事,退休了的中医老先生,只要是感冒咳嗽,就是麻杏石甘汤和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前胡、瓜蒌、桔梗、玄参、千层纸、胖大海、或者多了石膏,鱼腥草、大青叶。只要不是感冒咳嗽,任何病人处方就是固定六味地黄汤加参麦饮对症加几味药如夜交藤等。年头开到年尾就这四个方,可以给他印刷固定处方了,但很多老街坊老同事找他(他是本地人)。
都说三拗汤或麻杏石甘加味通治外感咳嗽,辩证无非就是风寒三拗加味,化热,汗出而喘麻杏石甘汤加味,可我用起来并没这么顺手,好多小孩喝了说咳嗽依旧,搞不懂。
我在广州,一直想用前胡止嗽汤,感觉没机会用进去,确实舌苔白风寒吧,舍不得小青龙,舌苔干黄时,病人表现的没痰,干咳,可能是与地域有关,广州这边这类病人很典型的咳嗽就是咳的很浅,咽喉引起的刺激性干咳,又放不下麦门冬汤加大剂量玄参及喉科六味汤。
⬅ 请教杏林集叶先生关于激素的使用 老茶馆 回复gqdxk 二、关于按摩治疗食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