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老师名言

2015-12-25 22:02 楼主
50.
中药的毒性是相对来说的。根据我的经验,假如他是个寒证,用多大的量也不会过,假如他是个热证,是个假寒证,你辨证有错,用再小量的附子他也受不了。我在治病的过程中,也曾想向前辈学习他们那种轻灵,但是最后都失败了,这也许是我的功力不够!

51.
我用了几十年的附子,我开的方子里从来没有出现过附子中毒的,反倒是参加过抢救乌头碱中毒的。(笑)而且他用的量很小很小,可是中毒了,这就说明用附子要把握当用不当用的问题,切忌片面地追求大量或是轻剂量,这是最关键的。

52.
我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是本气先虚,风寒之邪外侵,正气没有力气把邪气撵出去,反复受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深附在三阴经的本脏。
病因虽有多端,总根源只有一个,人身皮毛肌肉,经脉官窍,五脏六腑但有一处阳气不到,就是病,这个可以概括所有病的主要病因。

53.
我读各家伤寒论注时发现的,他们都有一种观点:病怎么来了,你就让它怎么散去。病从太阳经来,那就通过各种方法,再把它从原路透发出去,病就好了。

54.
疾病最初只进入到人体的轻浅表层,《伤寒论》中关于太阳经的讨论最多。病在太阳经很容易误诊。
当外感内伤同时发病,就是《伤寒论》所说的太阳少阴同病,就应该固本气,开表闭,就可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如果很虚的话可以加点人参。

55.
破格救心汤就是我在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东西,我所以加山萸肉,龙骨、牡蛎,主要是为了敛,我发现四逆汤,虽然以炙甘草为君,2两炙甘草仍然不能扶土,扶土的意思就是用土来覆火,阳气回来以后不久又散了,就是因为三阴里头厥阴病开得太厉害,疏泄过剩,阳气一回,相火又散开了,所以山萸敛厥阴之气,治疗心衰,在四逆汤类方里头这是比较可靠的一张方子,很稳定,凡是治好的病人,很少反复!

56.
温阳的方法,托透伏邪的方法,可以解决急症。

57.
我出来那时就是五七年了,五七年就是大跃进了,大炼钢铁;紧接着就是自然灾害,苏联对我们掐脖子,撤销援助。当时的老百姓啊,普遍都吃不饱。所以我那个时候啊有个什么考虑啊?整个大环境所有人都中气不足,他吃不饱啊,所以凡是病,你用补中益气汤。

58.
感冒是从外边来的,它的出路还在外边,还让它走了就对了。开表气,给它放出去。

59.
来路就是去路。
我早年写书的时候,特别在一些医案里说起过“伏邪”和“透表”的关系,也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
民间有句话:伤风不醒变成痨。这说的就是外邪怎么变成了伏邪!

60.
最初干犯身体的病邪啊,没有及时驱出去,它就会内藏,成为一种伏邪。伏邪就在里边损伤人体的阳气,阳气一弱,病越好不了,越缠绵难愈。
现在都是用消炎的方法,消炎用的这类药是很寒凉的东西,一消炎,外邪冰伏于内,只能是一次比一次藏得深,一层一层的,五藏都受到影响了。
如果老是好不了,时间久了,太阳、少阴这两方面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就已经深入到根本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12-26 10:15 2楼
多谢分享!
⬅ 学习李可老先生名言 老茶馆 《研经言》玉屏风散方义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