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出针法

2010-06-15 11:10 楼主
[概述]

出针法,又称拔针法。是针刺施术后,达到一定的治疗要求,将针拔出的操作方法。《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载:“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以去其热。刺大者,微泻其气,无出其血。刺滑者,疾发针而浅内之,以泻其阳气而去其热。”文中的“发针”就是出针。指出出针要根据病情,或疾出,或缓出,遵循一定法度而施行。《针灸大成》认为“凡持针欲出之时,待针下气缓不沉紧,使觉轻滑,用指捻针,如拔虎尾之状也。”《针灸大全》指出:“出针贵缓,急则多伤”。可供参考。

[操作方法]

一般出针时,左手拇指用消毒干棉球或酒精棉球持针身底部,并压住穴位,右手捻针退出。退出用棉球微用力按压片刻,可防止出血,消除针后不适感。若出针后用手按扪针孔,施以“扪法”,则有补的作用;反之,出针时,摇大针孔,不加按压,施以“摇法”,则有泻的作用。浅刺穴者,可一次快速出针;深刺穴者,宜先提针及浅部,再缓慢出针。

[临床应用]

出针的要求是减少疼痛,防止出血,消除针后的不适和配合补泻。目前临床上常用出针法有以下几种。

一、快速出针法:用左手持棉球按压腧穴旁,右手快速拔针而出。具有不疼痛,出针快的优点,适应于浅刺的腧穴。

二、缓慢出针法:先将针退至浅部,稍待片刻后缓慢退出。适应于深刺的腧穴,具有防止出血,减轻针刺引起的麻、胀、重、痛等不适感,不伤气血的优点。

三、出针补泻法:补时宜慢出针,急扪闭针孔;泻时宜急出针,摇大针孔,不扪闭针孔。可参考开阖补泻法。

[注意事项]

一、针下沉紧或滞针时,不可急于出针,用力猛拔,以免引起疼痛、出血、甚至折针。应留针以候邪气退,真气至,或循、切经络腧穴周围,使气血宣散。然后可稍退针少许,摇动针柄,待针下气缓不沉紧,觉得轻滑,少停后出针。

二、出针不可猛用暴力,无论快速出针,还是缓慢出针,用力都要柔和、均匀、遇有阻碍,调正后再予出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6-15 20:26 2楼
毫针补法出针必待得气有感觉时出针,毫针泻法出针正好相反待针体无感觉时出针,可配合开闔补泻法。
⬅ 针灸手法——捻转补泻法 老茶馆 断针及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