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火烟云:张景岳巧灸章门解危难

2016-03-21 15:22 楼主
张景岳,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原籍四川绵竹,后徙居浙江会稽(今绍兴)。


张景岳的父亲张寿峰是定西侯的幕僚,精通医理。14 岁时,张景岳跟随父亲来到京城,博览经史百家之余,拜名医金梦石为师。张景岳性格豪放,可能受先祖以军功立世的激励,他壮岁从戎,参军幕府,游历北方。后来,由于北方异族的兴起,辽西局势已无可挽回。数年戎马生涯无所成就,使景岳功名壮志“消磨殆尽”,而亲老家贫终使张景岳尽弃功利之心。


解甲归隐后,景岳潜心于医道,悉心钻研,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医学理论学说,成为温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的医术名噪一时,被人们奉为仲景东垣再生。他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类经》《类经图翼》等书,并在晚年时撰写完成《景岳全书》


一天,张景岳的女儿从婆家匆匆地回到娘家,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爹!我小叔子生病了,左侧胸肋胀痛不止,疼得他在地上打滚。”


“他什么时候发病的?”张景岳忙问。


“有些时候了。”


“你怎么不早说?”


“他自己懂点医,平时有病,都是自己诊病,自己配药,要不多久病就好了。可是这次……”


“这次怎么了?”


“两天前一次饭后,他的胁肋突然疼痛起来,而且疼得还很剧烈。他就自己到药铺取了些行气化滞的药,服药后,效果并不明显,他又自作主张,改用吐法。可是吐后,就觉得有股气向上冲。结果,胸膈胀痛,堵得很厉害,还开始呕吐。”


“照你这么说,他发病后,用了两种药,不见好转,病情反而变得更加复杂难治。你的这个小叔子也是。好了,快准备一下,我和你一块到亲家家去。”


张景岳和女儿赶到亲家家里。一番诊查后,他认为所发的症状还是由于气滞的原因,考虑到一般的理气药物不会有太大的作用,于是,就改用了行滞破气的药。药服下后,呕吐疼痛渐止,可是,在左乳胸肋之下,却结聚成一个块,胀实拒按,胃脘与腹部犹如被一道屏障隔开了,上下不能通达,而且,在每天夜里的戌、亥、子、丑之时,更是胀不可忍。


因其不再呕吐,张景岳觉得这时可以用下法了,大凡大黄、芒硝、棱、莪、巴豆等药,及萝卜子、朴硝、大蒜、橘叶捣罨等法,都试过了,却丝毫没有效果,反而愈攻愈胀。张景岳疑为脾气受伤,但是,又不能用补,而到此时,病人已经汤水不入二十余日。张景岳也有些茫然了,该怎么办呢?


难道就这样看着病人一天天衰弱下去吗? 万般无奈之下,他试着用手揉按其患处。


“哇!”病人突然叫了一声。


“怎么?”张景岳问。


“你刚刚按的,就在肋下一点,痛得连胸腹都感觉到了。”


“哪里? 是不是这里?”张景岳一边细细触按,一边问道。


“哎! 就是这里。”张景岳停下了动作,他的手指触及之处,正当章门穴位置。

这章门,既为脾募,又为脏之会,且当乳下肋间,正属虚里大络,胃气所出之道路。


张景岳想,日轻夜重,本不是有形的积块,而按这个地方能影响另一个地方,则说明病在气分无疑。用汤药以治气病,并不是说不好,只是不如艾灸,艾火散气,往往是仅用药物所不及的。


于是,张景岳制作神香散,嘱咐病人日服三四次。同时用艾炷为他灸章门,共灸了十四壮。


张景岳灸章门,为的是逐散其结滞的胃气,果不其然,三天未到,亲家儿子的胀痛就慢慢地平息了,饮食也渐渐地增加了。


事后,张景岳感叹道,这样的病证确实够奇怪的,预后也是难以测定的,但是,由于临症的偶然机遇,使他找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不至于攻补失当。


神香散,出自《景岳全书》卷五十一。由丁香、白豆蔻(或砂仁亦可)各等份组成。将二味药为末,每次 1.5 ~ 2.1 克,甚者 3 克,用温开水送下,一日二至三次。若寒气作痛者,姜汤送下。本方具有理气宽中、温中祛寒的作用。主治寒凝气滞,胸胁或胃脘胀痛,呕哕气逆,噎膈。方中丁香温胃暖脾,降逆止呕;白豆蔻芳香化湿,理气畅中。二药合用,共奏理气宽中、温中祛寒之功。

【本文选自《灸火烟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载义著)】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6-03-21 15:53 2楼
古人真是神人啊,身手不凡啊。
⬅ 轩辕黄帝简生后嗣论,按妇人受胎岁月判定生男生女 老茶馆 针方奇谭:张子和铍针巧除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