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丁甘仁也救不回的金子久说起

2017-11-08 19:11 楼主
民国初年,浙江桐乡大麻镇有一位超级大名医,号称“天医星”下凡,他叫金子久。他的病人中不乏大总统袁世凯、浙督朱介人、皖督倪嗣冲这些达官显贵。在现在来讲就是中医界的大咖。
民国九年(1920年),金子久受到皖督倪嗣冲的邀请,到安徽出诊。那时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当时从桐乡到合肥那是一段很长的路途。一路十分劳累,又受到了惊吓。为倪嗣冲治病,前后开了29张方子,可谓耗尽心血。更加神奇的是,当时的《上海新闻报》每天连载这些脉案,这从现在来看,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对医术是何等的考验,那可是“直播”呀。
说远了……再说回金子久,看好病回来以后,身体就开始变差了,第二年就出现了黄疸。自己开了个茵陈蒿汤,没有好转。于是,只能求助他人了。要说当时,全中国第一名医,或许当属孟河丁甘仁。丁甘仁那时在上海行医,关键就是他开办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当代中医界的旗杆子们十有七八都出自其门下——程门雪、黄文东、秦伯未、张伯臾、章次公,等等。而现在的国医大师们,更不乏他的再传弟子——朱良春、陆广莘、裘沛然、颜德馨、何任(嗯,何老是当时上海另一家学校的,但老师也都是上面那些)。可见其对整个当代中医的影响了。

嗯,又说远了……话说,金子久重病之下,找到丁甘仁。这则病案,记载在《丁甘仁医案》之中:

“操烦郁虑,心脾两伤(按:应该就是指赴皖治病之事)。火用不宣,脾阳困顿。胃中所入水谷,不生精微,而化为湿浊,着于募原,溢于肌肤,以致一身尽黄,色晦而暗。纳少神疲,便溏如白浆之状。起自仲夏,至中秋后,脐腹膨胀,腿足木肿,步履艰难。乃土德日衰,肝木来侮,浊阴凝聚,水湿下注,阳气不到之处,即水湿凝聚之所。症情滋蔓蔓难图也,鄙见浅陋,恐不胜任。掘拟助阳驱阴,运脾逐湿,是否有当,尚希教正。

“熟附块钱半,连皮苓四钱,西茵陈钱半,淡干姜八分,陈广皮一钱,胡芦巴钱半,米炒于术二钱,大腹皮二钱,大砂仁八分、研,清炙草五分,炒补骨脂钱半,陈葫芦瓢四钱,金液丹二钱、吞服。”

从医案的记录来看,当时金子久是典型的命门火衰了,用茵陈术附汤倒也没错。不过看丁甘仁自己的语气都很没谱,“鄙见浅陋,恐不胜任”,认为自己难以治好金子久的重病了。确实也是,前后一共治了五次,都未见起色。丁甘仁后来直接告诉对方:“您的病我已经没什么办法了,还是回去好好静养吧(症属不治,请先生早日回府静养)。”回去以后,过了十来天,果然不治而亡。享年52岁。
还没完。丁甘仁都治不好的病,一般其它人当然也没话说了。但是,有一个人不服,谁呢?曹颖甫。这老曹同志是何许人也?前面说过了,丁差不多算是当时中医界的头把交椅,而曹则是民国时期的头号经方大师,就在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任教,还是教务处长。两个人是莫逆之交,曹颖甫还为《丁甘仁医案》写了序。
曹颖甫在他注解《金匮》的书中,发表了自己对金子久案的看法。“昔金子久患此证,自服茵陈蒿汤不愈,乃就诊于丁君甘仁,授以附子汤加茵陈,但熟附仅用钱半,服二剂不效,乃仍用茵陈蒿汤,以至脾气虚寒、大便色白而死,为可惜也。但金本时医,即授以大剂四逆汤,彼亦终不敢服,……。经方见畏于世若此,可慨夫!”

嘿,学校老师,向校长叫板了!“校长,你丫这病治的,不对呀!附子用一钱半,能有什么用?”当然,这本书出版的时候,丁甘仁已经去世5年了……而且,曹也不知道是不是刻意的,还给老丁找了个理由:反正你开大剂四逆汤,金子久也不敢吃嘛,开了等于没开。
个人感觉,金子久中医功力是很强的,要不也不敢直播开药,但是自己得病也治不好,还得求助于丁甘仁,丁甘仁也不是泛泛之辈,也无可奈何。至于曹颖甫最后说丁甘仁怎么治疗错误也不对,他是当时没治过,事后诸葛亮而已。至于按他的治疗方案,附子加大量也可能无效。个人猜测这病主要治疗错误就是诊断错误,不对症。现在医学发达了,金子久的病就是黄疸加腹水,有可能是肝癌。谁治都难治。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7-11-08 20:59 2楼
药饵为刀刃 说:
民国初年,浙江桐乡大麻镇有一位超级大名医,号称“天医星”下凡,他叫金子久。他的病人中不乏大总统袁世凯、浙督朱介人、皖督倪嗣冲这些达官显贵。在现在来讲就是中医界的大咖。
民国九年(1920年),金子久受到皖督倪嗣冲的邀请,到安徽出诊。那时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当时从桐乡到合肥那是一段很长的路途。一路十分劳累,又受到了惊吓。为倪嗣冲治病,前后开了29张方子,可谓耗尽心血。更加神奇的是,当时的《上海新闻报》每天连载这些脉案,这从现在来看,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对医术是何等的考验,那可是“直播”呀。
说远了……再说回金子久,看好病回来以后,身体就开始变差了,第二年就出现了黄疸。自己开了个茵陈蒿汤,没有好转。于是,只能求助他人了。要说当时,全中国第一名医,或许当属孟河丁甘仁。丁甘仁那时在上海行医,关键就是他开办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当代中医界的旗杆子们十有七八都出自其门下——程门雪、黄文东、秦伯未、张伯臾、章次公,等等。而现在的国医大师们,更不乏他的再传弟子——朱良春、陆广莘、裘沛然、颜德馨、何任(嗯,何老是当时上海另一家学校的,但老师也都是上面那些)。可见其对整个当代中医的影响了。

嗯,又说远了……话说,金子久重病之下,找到丁甘仁。这则病案,记载在《丁甘仁医案》之中:

“操烦郁虑,心脾两伤(按:应该就是指赴皖治病之事)。火用不宣,脾阳困顿。胃中所入水谷,不生精微,而化为湿浊,着于募原,溢于肌肤,以致一身尽黄,色晦而暗。纳少神疲,便溏如白浆之状。起自仲夏,至中秋后,脐腹膨胀,腿足木肿,步履艰难。乃土德日衰,肝木来侮,浊阴凝聚,水湿下注,阳气不到之处,即水湿凝聚之所。症情滋蔓蔓难图也,鄙见浅陋,恐不胜任。掘拟助阳驱阴,运脾逐湿,是否有当,尚希教正。

“熟附块钱半,连皮苓四钱,西茵陈钱半,淡干姜八分,陈广皮一钱,胡芦巴钱半,米炒于术二钱,大腹皮二钱,大砂仁八分、研,清炙草五分,炒补骨脂钱半,陈葫芦瓢四钱,金液丹二钱、吞服。”

从医案的记录来看,当时金子久是典型的命门火衰了,用茵陈术附汤倒也没错。不过看丁甘仁自己的语气都很没谱,“鄙见浅陋,恐不胜任”,认为自己难以治好金子久的重病了。确实也是,前后一共治了五次,都未见起色。丁甘仁后来直接告诉对方:“您的病我已经没什么办法了,还是回去好好静养吧(症属不治,请先生早日回府静养)。”回去以后,过了十来天,果然不治而亡。享年52岁。
还没完。丁甘仁都治不好的病,一般其它人当然也没话说了。但是,有一个人不服,谁呢?曹颖甫。这老曹同志是何许人也?前面说过了,丁差不多算是当时中医界的头把交椅,而曹则是民国时期的头号经方大师,就在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任教,还是教务处长。两个人是莫逆之交,曹颖甫还为《丁甘仁医案》写了序。
曹颖甫在他注解《金匮》的书中,发表了自己对金子久案的看法。“昔金子久患此证,自服茵陈蒿汤不愈,乃就诊于丁君甘仁,授以附子汤加茵陈,但熟附仅用钱半,服二剂不效,乃仍用茵陈蒿汤,以至脾气虚寒、大便色白而死,为可惜也。但金本时医,即授以大剂四逆汤,彼亦终不敢服,……。经方见畏于世若此,可慨夫!”

嘿,学校老师,向校长叫板了!“校长,你丫这病治的,不对呀!附子用一钱半,能有什么用?”当然,这本书出版的时候,丁甘仁已经去世5年了……而且,曹也不知道是不是刻意的,还给老丁找了个理由:反正你开大剂四逆汤,金子久也不敢吃嘛,开了等于没开。
个人感觉,金子久中医功力是很强的,要不也不敢直播开药,但是自己得病也治不好,还得求助于丁甘仁,丁甘仁也不是泛泛之辈,也无可奈何。至于曹颖甫最后说丁甘仁怎么治疗错误也不对,他是当时没治过,事后诸葛亮而已。至于按他的治疗方案,附子加大量也可能无效。个人猜测这病主要治疗错误就是诊断错误,不对症。现在医学发达了,金子久的病就是黄疸加腹水,有可能是肝癌。谁治都难治。
听说孟河医派擅用时方以轻灵之药治虚劳,敢开6克附子已经是大手笔了,阴黄便溏干姜居然只用8分(3克)。
不过这个病单用大剂[四逆汤]怕是不行。
用[柴苓汤]加葛根(柴胡黄芩用小剂量、人参剂量用足,生姜改为干姜、桂枝改为肉桂)可以一试,如果需要再加附子。
2017-11-08 21:06 3楼
历史医疗条件限制,治不好的疾病多了去了。所以现在的医生得善借,善偷。
2017-11-09 10:10 4楼
教材里很多丁甘仁医案,我很少去看。
没有贬低前贤的意思。
――可能教材主要是孟河医派的人编写的。北方张锡纯、胡希恕、刘渡舟等对教材的影响不大。
2017-11-09 14:03 5楼
前天学生告诉我,那位服用竹叶石膏汤的中年妇女能进食了,鼻饲管拔掉了,已经出院。从照片上看,她胖了不少,脸色好看了,眼睛也有神了。

她是9月15日坐着轮椅来诊的病人。那天的她,皮包骨头,脸色蜡黄。她插着鼻饲管,讲话有气无力。她女儿告诉我,她妈妈呕吐、无法进食已经两个多月了,住了好几次医院,诊断是胆汁反流性胃炎、重度胃下垂、胆囊炎、营养不良、抑郁症等,但治疗效果不好。现在有盗汗,每天衣被均湿,还有口干,不时要喝水。我让她张开嘴:舌红苔少而且干燥,摸她的脉:滑数而无力。这是一个少见的方证:竹叶石膏汤证!我随即处方:淡竹叶15克、生石膏50克、生晒参10克、麦冬20克、姜半夏10克、炙甘草10克、粳米一大把,水煎至米熟汤成,日分三次服用。5剂。几天后我的学生接到信息反馈,进药两三天就能进糊状食物,口干好转。没有想到,目前病情已经大有好转。

竹叶石膏汤主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397),从后世的医案看,大多用于发热性疾病的后期,患者精神萎靡,极度消瘦,前人常用“骨瘦如柴”,“形销骨立”来描述,同时伴有严重的呕吐、食欲不振等。或低热不退,或自汗盗汗,或口干喜冷饮,或心烦失眠,或干咳声嘶。其人脉多弱数,舌多干红。这种状况,中医常用“余热未退,津液已伤”来解释。现在临床上发热性疾病不多,但据我观察,肿瘤放化疗后、运动神经元疾病、肌肉萎缩性疾病、营养不良等的患者,仍然可以见到竹叶石膏汤证。

竹叶石膏汤止呕开胃。去年曾接诊有一位8旬老妪,不能进食,极度消瘦,也是轮椅来诊。成天闭眼不语,行将就木。我开竹叶石膏汤原方,嘱用糯米入煎,将药汤少量频频服用,居然能入口不吐,体重也上升。今年春天还来复诊,情况尚可。

竹叶石膏汤能长肉。我曾治疗L姓青年,患左下肢原发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手术切除后2月即来服用中药。无所苦,唯有手术后体重下降很多。我给他开的是竹叶石膏汤,连服3月,体重增加6公斤。其功效当推人参、麦冬、甘草,这三味药物最能理虚拯羸。

竹叶石膏汤还能止汗疗渴。方中生石膏甘凉,能治汗出多、口烦渴。我曾在德国遇到过几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大多有多汗怕热消瘦等表现,我建议用方是竹叶石膏汤。本案患者因为出汗量大,故重用石膏50克。

竹叶石膏汤是《伤寒论》最后一首方,该方证临床不多见。这次我遇见了,而且原方用后效果明显,这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情。不愧是大师的医案,佩服。
2017-11-09 15:24 6楼
竹叶石膏汤,病在气分,仲景用气逆欲吐,显然和呕吐有区别。主要在肺和大肠。冬伤于寒,春必温病,过夏变成暑。伤寒解后变成竹叶石膏,实际上暑是温病的一种特殊状态。这种病很少真吐,所以用欲吐,原因病在气分清道。
2017-11-09 15:43 7楼
阴阳变易。与阴阳易相区别。
2017-11-09 16:09 8楼
解释的好,恍然大悟。你是王付大师
2017-11-09 16:09 9楼
你是王付大师吗
2017-11-09 16:12 10楼
论坛怎么搞得我的微信号删不掉,个人隐私。知道吗
2017-11-09 16:13 11楼
也是一群垃圾,骗子。道貌岸然。为什么不能删掉自己微信号。
⬅ 老人成了药袋子 老茶馆 我看“马兜铃酸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