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亚

2008-10-13 12:38 楼主
翻开中国医药学院及台中附设医院院史,会使你饶有兴趣地发现特殊的一页。《台湾自由报》1997年4月20日第5版"人物素描"专栏报道:知识分子型的医师,精研中医勤学不辍,积极培养后进毫不藏私,强调中医是辨证学,反对郎中乱用偏方治病;《台湾联合报》1989年1月20日第15版亦报道:病人要挂一位名医的号,必须彻夜排队,代抢位子的"医院黄牛"应运而生,该院决定专门为此名医装设预约专线电话,并拟妥特别的挂号制度,传为杏坛奇闻。媒体竞相报道,病患奔走相告,无不欢欣鼓舞,"青囊寿世",有口皆碑。此位名医,即为德高望众、医技超群、誉满台岛的马光亚先生,亦为本书之作者。

马光亚先生,原名马建中,原籍湖南省湘潭县,1914年11月1日出生。自幼爱好文学及书画,湖南省立国学专修馆毕业。其外祖父彭公文彩,为晚清秀才,亦为湘中名医。马光亚先生私塾于外祖父,教读四书、五经及唐宗诗文等;15岁随之习医,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温病条辨》、《医方集解》、《张氏医通》等书。因之。文学功底深厚,医学理论扎实。继之,彭公在乡间临床,常跟于其后,学取实践经验;24岁即能独立为乡人诊病。处方多效,深得乡人称赏。1947年参加中医师考试,成绩合格,正式步入岐黄之途。

1951年东渡入台,不久由何键先生介绍拜访中医界领袖覃勤(醒群)先生,未久,即正式执弟子礼,拜其为师。次年在台北市厦门街开业。地域的变更,气候的差异,使马光亚先生学术产生一次较大的飞跃。他开业之初,临床是以湖南家乡之见解断证立方,处方常不发生良效。如在湖南治外感,伤寒证居多,常用麻黄、桂枝、细辛等辛温发散之药,桂枝可用至18克或30克,投药辄效;而台湾地处亚热带地区,温病居多,解表应为辛凉之剂,方可药到病除。从此他对温病、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肝炎、肾炎及多种疑难病证,发奋研究。他认为温病临床,应以叶香岩之卫气营血为辨证纲要,辨舌最为重要,脉象、证候合参,如此才能窥得温病全貌,订立最适当的有效治方;发现过敏性鼻炎,多由阴虚肺肝热炽而成,属寒者少,用养阴平肝之法而屡试不爽;总结肝炎辨证,按病因、归属分型,贴近临床,后学易法,突出腹诊,发前人未发,且大张旗鼓重树辨证论治旗帜,诲来者不要数典忘祖;辨治肾病,先贤以肺为娇脏,艋床发现表邪很快人肾,故他提出:"肾亦为娇脏"之崭新理论,彰明治疗肾炎,应以肺脾肾三脏为纲之经验。他治学诸多建树,临证常有奇验,因之,声誉大著。1956年考试院聘为中医师襄试委员,后聘为典试委员6次;1972年中国医药学院聘为董事会董事;1975年聘为兼任教授;1978年改聘为专任教授,兼中医系主任;后兼任中国医学研究所所.长。聘为中国医药学院副院长等职;1992年退休,仍矢志不移振兴中医,专心著述,无私传于后人。

马光亚先生一生著作颇多。著有《中医诊断学》《中医外诊法》《台北临床三十年》正续集、《临床辨证与经验实录》《温热病新解》《中风与昏厥之辨证与治验》《中医如何诊治肝病》等。陈立夫老先生曾多次致函赞誉其学术:"兄对于医学方面之贡献确实伟大,以今证古,使书本知识与事实相互引证,此之谓真知,其所以臻至此者,以兄之国文精深,而智慧之过人也";"承寄大作《临床辨证与经验实录》,拜读之余,毋任钦佩。习法律的必须重视判例,习医者亦然。此著对医师之贡献至为重大也,学院可以此为高年级学生必读之书,庶几近焉"。兹爰引部分文字,以期充分证明:马光亚先生学验咸丰,至为允当!

马光亚先生的传略,充分显示他在中医生涯中不断探索、进取,对中医学之继承、发扬、光大而奋斗不息。是书付梓,并将继续作出意义深远的重大贡献。研读有益,诚可知矣!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8-10-13 13:32 2楼
好文章,支持!
2008-10-13 21:52 3楼
湖南人的骄傲!
2008-10-13 21:54 4楼
不知这是哪本书的序言啊,文中有“是书付梓”“亦为本书之作者”等字眼。
2008-10-13 22:17 5楼
此为《马光亚》(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一书中最前面的医家小传
⬅ 咏尺 老茶馆 漫话平胃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