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潜丸配合骶管冲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

2010-06-30 19:37 楼主
作者:刘立军 丁学宾 安占坡

诊断标准

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⑥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排除标准

排除糖尿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严重过敏性体质,结核病,溃疡病,出凝血功能障碍,感染,妊娠,经期患者。

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拆线后,2组均予常规术后抗炎等治疗。
治疗组同时予虎潜丸配合骶管冲击治疗:①予虎潜丸口服。药物组成:黄柏240 g,龟版120 g,知母60 g,熟地黄60 g,陈皮60 g,白芍药60 g,锁阳45 g,狗骨(替代虎骨)60 g,干姜15 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 g,每次1丸,每日2次,淡盐汤或温开水送下。②行常规骶椎管穿刺,连接输液器,加压滴注冲击液(配方如下: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维生素B12注射液1 mg,2%利多卡因10 mL,654-2注射液10 mg,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滴注后平卧30 min。每周1次。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和意外的发生,根据患者体质调整滴注速度及剂量,滴注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2组均3周为1个疗程。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腰腿痛范畴。病位在腰和肾,病因为外伤、寒湿之邪侵袭,筋骨失健,不通则痛;手术又易导致肝肾亏虚,经脉痹阻。治宜蠲痹通络,补益肝肾。虎潜丸为《丹溪心法》中验方,有滋阴降火、强壮筋骨的功效,主治肝肾不足,阴虚内热之痿证。方中黄柏、龟版、知母、熟地黄滋补肝肾,清降虚火;陈皮、白芍药、锁阳、狗骨、干姜养肝强筋壮骨,兼理气和中,使补而不滞。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虎潜丸有抗炎、镇痛、抗疲劳作用。

手术刺激容易导致硬膜外间隙及神经根周围水肿粘连,经骶管加压滴注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利多卡因、654-2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的复合药物后,由于压力使药液由下向上充满硬膜外间隙,能直接冲开手术后粘连的组织起到松解、消肿的双重作用;利多卡因局部用药可阻滞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止痛,阻滞交感神经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消肿和防止粘连的作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及受损组织的修复;654-2注射液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之功效。

通过观察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应用虎潜丸配合骶管冲击疗法,安全性大,成功率高,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6-30 21:20 2楼
值得注意了---
⬅ 专家:中国针灸业“只针不灸”现象亟待改变 老茶馆 从辨识瘀血谈起——兼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兼容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