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

2021-09-06 09:30 12楼
涂医生 说:
华夏古人把人体区分为表和里。表又区分表里,里又区分表里。表之表称为太阳,表之里称为阳明,表之中称为少阳。里之里称为太阴,里之表称为厥阴,里之中称为少阴。表为阳,里为阴。脾为太阴,因为它属于土。肾为少阴,因为它属于水。土的阴性甚于水,所以脾为太阴,肾为少阴。肝为厥阴,因为肝属于木,木的阴性弱于水。厥者逆也,自阴而转为阳,阴阳之间的状态。
邪气入侵首先必侵于表,此为寒。然后化热入里,再然后热极生寒。表区分为表之表、表之中和表之里。邪在表之表,为太阳证,为寒证,热之。邪在表之里,为阳明证,为热证,寒之。邪侵入于里,则又转化为寒证,此为里寒,区别于表寒。表寒证用麻黄桂枝生姜辛温走表者发汗解表,里寒证用附子肉桂干姜辛热走里者温里。辛温走表可以发实汗,辛热走里可以止虚汗。
使用辛温发汗治疗表寒证,如果发汗过度而大汗淋漓,此为里寒,当用附子温里则汗止。
2021-12-11 22:33 13楼
西医并没有把人体免疫研究得很深,反而很不全面。
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西医只注重了特异性免疫,因此知道了抗体免疫、细胞免疫,便忘乎所以,认为所有的免疫机制都在其中了?大错特错!
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形成,以水痘疫苗为例,十五天才产生有效抗体。那么十五天之前呢?人体显然是靠非特异性名免疫来抵抗的!况且,同样遭遇传染,为什么有些人生病,有些人不生病?嘿嘿,西医完全不去研究!就以目前的新冠疫情便可知道,除了马后炮式的疫苗,没有任何增强抵抗力的招数!
而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个正气显然不是特异性免疫,或者说主要不是特异性免疫。因为只有得了病十五天后,才有特异性免疫。
在预先就能抵抗疾病的“正气”究竟是什么?
当今天下,知道的人其实不多!
第一,上焦卫气。这具体是什么?很多人以为就是白血球吧?否。白血球必须得病了才会增加,没病的时候,谁的白血球会有那么高?
(1)真正的上焦卫气,首先是粘液毡。“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手太阴肺经之脉,起于胃上口。”这就是一种粘液毡的呼吸道——消化道联动机制。西医不知道吧?为什么说“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呢?就是如此!正常的痰,是构成粘液毡的基础,并且消化道——呼吸道联动。当你消化道非常健康的时候,呼吸道的粘液毡也旺而顺。这就是所谓“肺气”的正常“肃降”,也是所谓“四季脾旺不受邪”。因为,“首先犯肺”的外邪,其实只是落在了粘液毡上,随后大部分送到了食道和胃里,基本上发挥不了“邪性”。如果暴饮暴食,那就不行罗?切记!
(2)上焦卫气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心气,或者说是心阳。人是恒温动物,体内保持 37度。但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有37度。为什么量体温要用腋温?因为四肢末端并没有37度,这些地方散热较多,非要保持37度就会浪费很多能量,对人体生命来说不太合算。所以,人的“恒温防线”一般只到踝、腕为止。但这不是固定的,往往因人而异,因症而异。阴虚火旺者恒温防线会延伸,所以就会“手足心热”;阳虚体质者恒温防线会退缩至膝、肘以上,所以不但手足逆冷,而且冷至膝、肘。这方面西医也没有研究吧?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感受外邪,那么显然就是“表寒”。不要小看“恒温防线”,这表达着机体的“能量预算”(相当于“军费预算”)。所以心阳不足,首先导致粘液毡稀薄,难以进行非特异性防护;其次导至特异性抗体形成减慢,从而病程拖延。而经常性的运动,可以促进心阳强度,改善机体能量预算,所以锻炼身体者,必然少生疾病,这点西医倒是知道,却不知其所以然呵。
第二,下焦卫气。很多人对于“卫出上焦”还是“卫出下焦”争论不休,其实没必要争论,二者皆有。
(1)汗——尿联动机制。对于人体水分,天热多由汗腺排出,天冷多由尿液排出,这点西医知道,却从来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深入研究,等同于视而不见。但中医非常重视这个问题,这就是肺的肃降机制和肾的纳气机制,也即金-水联动。不要小看金水联动,如果肾气不强,导至金水联动受阻或金水联动迟滞,立马就使粘液毡异常,抵抗力全面下降。在张仲景《伤寒论》的描述中,“寒邪外袭首犯膀胱”,便是如此。中医认为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对于抵御初始外邪同样具有作用。假如下焦缺卫,该人必定稍一受凉即鼻流清涕。“肾为欠为嚏”呵!
(2)细胞吞噬功能。中医的“肾”藏精。所谓“精”是什么?精的本质就是细胞,也包括血中的红白细胞。血细胞主要在骨髓产生,便是中医“肾主骨生髓”呵!所以,如果感染导致白细胞升高,显然就是“卫出下焦”的表现。
(3)特异性免疫的生成。特异性免疫一般形成较迟,首先要由白细胞处理抗元,传递抗元信息给相关组织,才产生相应抗体。拿中医话说,就是由肾精加以处理,再传至肝脾产生“特异性的卫气”,自然也是“卫出下焦”,并且有着“久病及肾”的意义。关于这方面,西医的认识比较精细,中医是要向之学习的。
总之,综上所述, 中医“正气”的主要成分,还是以非特异性免疫为主的。并且只有这种非特异性免疫的方方面面,才体现着“治未病”的精神,才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息息相关。
诸君务必引起重视!
2021-12-13 08:05 14楼
把现有的中西医很有机的结合起来,还是很有必要。
2021-12-14 23:35 15楼
中西医结合,但中医必须拒绝不切实际的西医教条。
2021-12-15 12:58 16楼
涂医生 说:
使用辛温发汗治疗表寒证,如果发汗过度而大汗淋漓,此为里寒,当用附子温里则汗止。
出汗会散热,散热过度就导致阳气不足,于是就使用附子。
2021-12-15 13:22 17楼
涂医生 说:
使用辛温发汗治疗表寒证,如果发汗过度而大汗淋漓,此为里寒,当用附子温里则汗止。
出汗会散热,散热过度就导致
2021-12-15 15:47 18楼
涂医生 说:
出汗会散热,散热过度就导致阳气不足,于是就使用附子。
六黄汤是怎么来的?
2021-12-15 20:14 19楼
yizhonglao 说:
六黄汤是怎么来的?
2021-12-15 20:24 20楼
出汗的原因是被邪气侵袭,出汗的目的是散热,散热的原因是需要抑制阳气。病人被邪气侵袭时,如果真气不足,则不能耐受增强的阳气。但是有邪气则必须让阳气增强。这就陷入进退两难的矛盾境地。增强阳气不行,不增强阳气也不行。于是就出现一边发热又一边出汗的矛盾现象。六黄汤用苦寒药清火,也就是抑制邪气,又用黄芪增强真气就是这个道理。
⬅ 《伤寒论》学习:战与不战而解 老茶馆 《伤寒论》学习:如何判断化脓性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