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刺法效应小议

2010-07-03 12:35 楼主
鲍治安

《灵枢经》论述刺法作用时说:“用针之类,在于调气”,就是调节经络脏腑之气的偏胜和调和气血的运行。《标幽赋》又叙述了针刺能“住痛移痛”,都是通过 “补虚泻实”这一法则而达到“通则不痛”之治疗目的。我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达到上述效应,除熟练掌握各种针刺手法外,尚需掌握以下几种要素才能提高针刺效应。

一是聚神。在治病时病人和术者都必须集中精神,密切配合,专心致志,共同守神。这样就能得到理想的针感,取得满意疗效。曾见一位熟悉解剖的外科医生,针肩贞穴引起气胸一案。此穴本是安全穴,针此穴为何会引起气胸?原因是医生和病人熟悉,边聊天边治疗,体位移动使针芒移向胸腔,此乃不守神之弊。

二是注意针感。针感即“得气”,“气至而有效”,只要手法得心应手,有良好针感,即能显著提高疗效。一般情况下很容易气至,假如气至缓慢或根本没针感就要 “候气与催气”,候气比较容易,留针10数分钟等候气至。催气方法较多,一般是未刺中穴位,只要调正针刺方向和角度,就能够得气。也可以用辅助手法,如轻微捻转、提插、刮针、震颤等以引导经气,催促出现针感。或改用双针单穴法、三针单穴法、滞针刺法,均易得气。但某些体弱患者,虽多次行针引气,针下仍感虚滑,则往往效慢。“气速至效速,气迟至效迟”,说明得气快慢直接影响疗效。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还要控制针感的方向和针感的强弱。根据临床经验,循经感传具有可激性,我们可以在远端穴位上使用手法来控制,使针感循经传导,感传明显,传程又长,则效果必好。

三是注意条件和时机。刺法效应决定于机体的机能状态,环境、条件和时机对疗效也很重要。就病情来说,要根据“八纲辨证”来决定补泻刺激量。就体质来说,要看病人的身体素质和得气如何,以及年龄、性别、胖瘦、精神状态等条件,由于每人的气血盛衰各异,给补泻刺激量也不同。就个体来说,正常人的体温、呼吸、能量代谢谢、血流速度、皮肤温度等在24时内也有变化,即是同一天因时辰不同给的补泻量也不同。针刺时机也不能错过,如神经痛要在发病当时治疗,失眠要在睡前半小时治疗,针麻要在术前20-30分钟开始治疗才有明显效应。

四要掌握穴位的特异性。穴位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在选穴时利用这些特点,自然会提高疗效。治疗特异性:同一个穴位能治疗多种疾病,如合谷对头面部疾病疗效好,对下肢较差。协同性:常用的许多配穴法都起互相协同作用,如俞募配穴法治脏腑等疾病效果较佳。双相性:要充分利用穴位的双相调节作用,如内关能使心动过速缓慢下来,还能使心动过缓增快。主治性:如足三里主治胃肠病,合谷则退热、镇痛较好。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小议针法 老茶馆 小谈运动针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