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疑似)治案

2010-07-05 06:37 楼主
仁亮居士

近日治疗一例小儿手足口病,我小侄女,5岁多,各种表现症状都与资料所载的手足口病一致,但因为没去医院化验诊断,所以也只能说疑似。

按时间先后顺序介绍如下:

第一天:晚上,嫂子电话说侄女手、足、口腔、舌头、臀部出现红疹,个别有白顶,舌淡苔白,此时尚无其他外感症状,未发烧,偶尔有汗,不口渴,胃口差,偶尔胃里不舒服,大小便可。考虑到侄女素来体质,我觉得这是脾胃湿气,郁热外发。治以健脾利湿,疏解湿热,当时短信发过去一个柴胡桂枝汤加味:柴胡10 黄芩3 桂枝7 白芍7 炙甘草4 茯苓7 白术4 半夏7 党参4 陈皮3.

第二天:早上嫂子电话说,昨晚没来得及服药,睡觉后已经开始发烧,但体温在37-38之间,不太高,早晨退烧,服上方一剂。后来中午再度发烧,体温到38度多,基本不出汗,便改用麻黄加术汤:麻黄4 桂枝4 杏仁4 炙甘草2 白术4. 服一剂,只有小汗,随即无汗,体温稍降复升。傍晚再服一剂,覆被而卧,方才透汗,晚上烧退。


第三天:不再发烧,手、足部位的红疹有所消退,舌头红疹和口腔溃疡较多,觉疼痛,胃口尚可。继服上方柴胡桂枝汤加味一剂。

第四天: 不再发烧,手、足、臀部的红疹基本消退,只有口腔溃疡仍有几处,觉疼痛,偶尔胃中不舒服,舌苔白厚。此上焦郁热,中焦湿寒,运化不畅,宜清上疏中,改方甘草泻心汤加味:黄连1 黄芩3 炙甘草6 半夏6 干姜4 砂仁4 大枣2个。

此方服用两剂,口腔溃疡痊愈,各症皆愈。并且愈后胃口之佳胜于生病之前。

该类手足口病不过是脾湿夹郁热,适逢外感。侄女素来脾虚,现逢少阳相火之气当令,故夹郁热,所以此病正与运气相宜。用中医经方治疗该病,轻而易举,效如桴鼓完全在意料之中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7-05 06:39 2楼
无为山人2010-06-09 11:01:23 [举报]

前几付都是未能抓住主症,一开始的症状其实就是邪入中焦,手、足、口腔、舌、臀部出现红疹,皆为脾胃所主,半夏泻心汤加味可和胃降逆,开结除痞,补虚降逆,祛寒泻热,分阴阳,升水降火,交阴阳,通上下。正常一剂可愈。该侄女未现少阳之咽干、口苦、目眩、寒热往来等症状,柴胡汤加味根本就不对证,无外感之表症,加桂枝其意何如?
第二天的麻黄加术汤只是抓住了一半的主症,只知解表寒,内邪未除,应该是表里双解,如何表里双解,自己慢慢体悟!
最后的甘草泻心汤加味,基本对证,如能加上太子参更好,补虚生津,恢复元气。
山人拙见,还望见谅!


金银花、野菊花、黄连、生石膏等。大便秘结加通腑泻热药如大黄,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可用风引汤加减,高热、抖动、易惊加羚羊角粉冲服,咽痛加元参、板蓝根,咳嗽加杏仁、炙枇杷叶。

博主回复:2010-06-09 12:33:53

感谢山人指教。山人说得没错,我基本上赞同。此案处方并非最恰当,故需经两次转方而愈。如果处方精准,一方而愈应该是可能的。
我当时处方的考虑是:
1. 柴胡剂适用范围并非限于口苦咽干目眩和寒热等少阳证,而在脾胃范围的应用也是很广的,柴胡一味本身就肠胃证颇有侧重,柴胡桂枝合用,治疗范围可横跨太阴、少阳和太阳的区块,可使邪气从太阴而出太阳,这是柴胡剂转枢机的作用,所以应用甚广。同样道理,桂枝也不限于外感表证。疹出于手足口部,属于太阴;疹出于体表,邪不离太阳;里证现疹于外,邪气有欲出之势。根据这些,使用了从里枢表的柴胡桂枝剂。
2. 后来出现表闭的发热,情况与先前说的有所不同,故急需先解表。在外感急而里证缓的情况下,我选择先解表后图里证,分步进行以免掣肘。山人说的表里双解之法也可,但仍需麻黄汤和甘草泻心汤之合方,其他清热通便之药尚不对证,因为里证非实,为脾虚而郁热欲出。
3. 其实柴胡剂和泻心汤,均是调转枢机之剂,只是两个枢机部位和侧重不同。泻心汤调脾胃枢机,重在里证的上下不和;柴胡剂调三焦枢机,重在横跨内外的表里不和。就此案而言,或者兼而有之,精准之处,我尚不能肯定。

这些考虑不一定正确,还望山人指点!

无为山人2010-06-09 16:54:55 [举报]

另外,桂林版的《伤寒杂病论》和长沙古本虽内容有出入,但也是比较接近仲景真传的版本。
博主回复:2010-06-09 17:19:32
谢谢山人。我目前对《伤寒论》学习还比较肤浅,桂林本只浏览过,没有深入。待目前针灸学习步入门内之后,再重新深入学习《伤寒论》。
山人先生是伤寒金匮的行家里手,望多多指教。
⬅ 杨维杰《针灸五输穴应用》 老茶馆 小儿咳嗽、腹胀、无胃口治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