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仪与象模型思维方法 (一)

2008-10-17 20:59 楼主
[font=华文新魏] [font=华文新魏] 前言:

提到中医现代化,首先想到的是传感器、专家系统、计算机、数据库之类的东西。很少有人探讨中医现代化与中医古典文化的关系,因此提到中医现代化首先想到的是舌诊和脉诊。接踵而来的就是用西医心电图、 血流图之类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是事与愿违,设想与结果大相径庭。直到现在还有人,甚至是权威人士,还认为是传感器的灵敏度没有解决,而研究脉诊仪的时机还不成熟。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就是现在灵敏度最低的传感器,也要比古人的手的灵敏度高的多,为什么古人能写出黄帝内经那样不朽的医世绝作,而我们具有现代的科学技术不能搞出一台类似古人脉诊的脉诊仪呢?说起来有点荒唐,其实不然。关键是我们现代人头脑太先进了,而没有回到古人的思维范畴之内,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一台可供给中医诊断的仪器,我想这也可能是中医现代化进展缓慢的一个原因吧。
现在一谈到中医,首先提及的是中药,由于经济效益的原因,把中药炒得风风火火,而中医诊断却无人问及。西医有那么多的诊断仪器要做病理,找病位,而进行相应的治疗。而中医的望、闻、问、切很少有人把中医的病机、病因说得清楚。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往来于医生、患者、医院之间,随着老中医的自然消亡,很少有人把老中医的脉诊说得明白,就所谓望、闻、问、切也很少有人说得清楚。有很多致力与中医事业的专家学者,也只是望中医而兴叹,为中医的前途而担忧。中医向何处去?或者兴旺,或者消亡,全在中医现代化之一举。
笔者研制中医脉诊仪十有五年,和诸研制中医脉诊的同行们,同样走过艰辛而曲折的路, 但付出远远大于收获,而得到更多的是教训。在慢慢的迷雾中徘徊,在徘徊之余,发现中医脉诊现代化与歧黄术好象是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要去研究中医、要去搞现代化、而不知道古典中医理论的精髓,这愚举实在是难以想象。在迷茫中、在探索时,突然使我发现了火光,发现了希望,看到了幻梦的未来。那就是用中医的方法来研究中医。要用中医的方法找出病机、病因,提出中医处方和中医的治疗依据。
用中医的方法研究中医,有的人好象很明白,我检测的是中医的脉象,应用的是古典的中医理论,难到还不是用中医的方法研究中医吗?说到这里我不由得要问几句,你知道中医的象是怎么来的吗?中医的二十八部脉能概括所有中医的证吗?中医的证是怎么用脉象来说明的?中医脉诊的正确与否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中医的象里有没有数?如果有,中医的脉象怎样体现出数?中医的二十八部脉提法是否符合中医现代化的研究方法?又有多少人能分辩出革脉、牢脉?就是数脉,有些研究中医的人,问起来也可能很难说得清楚。提到“数”有的人马上就会回答一息四至为平,大于四至为“数”小于四至为迟。就“数”脉再问几句。用古人一息四至为标准可以吗?笔者在临床中发现50次/分~100次/分都有平脉存在,这又怎么解释呢?再者,诊者的呼吸也有快,也有慢,患者的脉搏有快、有慢,合起来误差就大了。这样“数”脉这个词就变得含混不清了。
再者,数脉本来只是一个数的概念,是一个无形的概念,而我们有些现代学者竟然画出脉象图,仔细推敲起来,数脉只能是和脉形、脉位、脉势结合起来的复合脉,中医讲位、数、形、势这是个基本概念,而我们的研究中医脉象,竟用形表示数,显然有些不当之处。但如果你说我只是要说明“数”概念,但你又没有相应的数的参照值,你怎么能知到是“数”呢?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实际上有很多古人谈脉,也是把象和数,没有分开来谈,象中有数,数中有象。因此我们现代脉象研究,就应当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将象和数统一起来。
从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用中医的方法研究中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实际上现代的脉象研究,无论是从时域和频域的角度去研究,实际上就是研究脉形,中医的位、数、形、势,单用脉形来表达,显然是象不达意,实际上是又走回到了西医心电图研究方法的范畴之内,还是用中医的方法去研究中医吗?
用中医的方法研究中医,实际上应当充分的注意到中医自己的特点,并将中医自己的特点充分的体现出来。那就是我后面要详细谈到的,中医的整体性、个体差异性、时间性、复合性、多维性、辨证性的特点。
记得有一首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研究中医的时候我们应当学一学古人,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西医解剖、照相、化验等仪器的检测方法是在山中看山,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而我们中医应远看、高看,站在宇宙中去看中医,我想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这就是用中医的方法研究中医。
由于笔者只是家传学点中医,自己又是搞一辈子工,摇唇鼓舌妄谈医论,未免有点班门弄斧,但是由于笔者没有中医或西医的框框,也许对中医现代化研究稍有点启迪,不当之处愿听各位医学专家批评、指正、合作,对我们共同的中医事业作出微薄的贡献。

一 中医脉诊仪的设计机理

研制中医脉诊仪、脉象仪,从国外到国内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他们的研究方法大部分是由医者,特别是中医医者提出方案,然后由搞工的人员具体的设计施工,再由医者使用提出意见,完成仪器研制的全过程。这里关健的一环是提出设计方案的医者,如果方案搞错了或者是方向搞错了,那么他们一辈子也搞不出真正的中医脉诊仪来。更不能应用于临床。有人说医者提出的方案是由古典医著的理论做指导,有两千多年的临床经验还会错吗?问题的出现正在于此。
请问提出脉诊仪设计方案的医者,你知道中医的脉和西医的血流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中医脉的存在方式是什么?你知道脉的变化规律是什么?你知道脉搏为什么能诊病?你知道中医的脉载有哪些生物信息?这些信息以什么方式存在?用什么方法检测?检测出来的脉图又怎样去分析?在临床又怎样应用?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提出方案的人员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中医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是辨明阴阳,那么在设计中医脉诊仪或脉象仪的时候是不是也有阴阳的存在呢?阳是仪器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分析方法,就是前面所提出的种种问题。阴就是仪器,就是仪器的具体加工和制造。如果能把仪器设计中的阴阳搞清础了这台中医脉诊仪也就成功一半了。这一半是研究方向,是大问题,这个方向错了则一事无成。中医有阳化气阴成形之说,阳化气就是脉诊仪的设计方案,就是分析方法。阴成形就是要把设计方案分析方法用具体的仪器表达出来。目前的分析方法还局限于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两大类,基本属于西医的分析范畴,至于什么小波分析方法,混沌分析方法种种只是提一提而已,未见其具体应用。当还不知道中医的脉是什么的时候,提出这些分析方法只是一句空话。设计中医脉诊仪首先要阳化气,要解决分析方法问题,在这个分析方法的指导下才能阴成形。从植物杂交的现象可以看出,阳气的输入信息很重要,阳化气的不同,则阴成形则不一样了。

二 中西医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析方法

有人说我们设计的是中医脉诊仪,提取的是寸、关、尺三部脉的信息,理论依据是三千余年的中医临床经验的中医理论,难道还不是中医脉诊仪吗?研究现代中医脉诊仪的关健并不再于此。从西方的传教士到中国办医院大约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一百余年的西医发展史和三千余年的中医文化史相比差得太悬殊了,可是只有一百余年发展史的西医确要把三千余年临床经验的中医吃掉,这实在是中医的悲哀。西医所以发展的那么快是因为在解剖原形的阳气指导下,成形了那么多的医疗器械,而这些医疗器械使西医如虎添翼突飞猛进的以展,称霸世界,而我们的中医,过去还有老中医做中流砥柱,到现在为止,老中医逐渐消亡了,而中医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台用中医自己的阳化气,成形的仪器,中医现在出现了有阳无阴的现象,看来如果弄不好中医这个阳气真的要散了。难怪有人说中医过时了,不适用了,只能用偏方小打小闹,甚至要把中医划到医疗界之外,中医的前途及及可危。现在的形势确实如此。如果要问一下中医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呢?我想根本原因不在中医本身,而在于现代医学的思维维方法统治了整个世界,有的中医医者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中医的思维方法。那么什么是中医的思维方法呢?这个问题需要和西医的思维方法对比来说明。西医是原型论的思维方法,是以解剖学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原来是什么样的就应当遵循原来的形态,如心、肝、肺、脾、肾原来是什么形态就应当是什么形态。而中医模型论的思维方法则是不管其真正的形态如何,我们只注意其功能态。中医的心、肝、肺、脾、肾就是人体五种功能态的表示、,是五种相生相克的系统,这五种系统之间的关系怎样表达呢?这样古人就建立了许多模型如阴阳、五行、八卦、六经,还有十进制模型等等不一而足。用这些属性相同的联系在一起来综合分析。因此中医的分析方法是不管你内部形态如何,我要知道的是你的功能态,看人体的整个功能态是否正常,是否平衡。中医脉诊中提到的都是功能态,都是指一个系统。说穿了这种方法在电子学中也有很多应用,电子学中的集成蕊片,做为使用者来说,不管你内部形态及结构如何,只要满足我所需要的输入输出及控制功能就可以了。比如开关电源组件,只要满足功率、DC电压、滤波要求就可以了。大规模的集成组件更是比比皆是。现代工业都在应用这种方法,而我们中医在诊断中的应用已先于现代工业几千年。既然分析方法那么先进,而中医到现在为止,中医还停留在望、闻、问、切的原始状态,这就是没有器,没有用中医方法分析的器。

三 阳化气 阴成形

在前面设计仪器的时候我们提到了一阴一阳两个方面。在中医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阴阳的概念。阳化气是什么呢?阳化气就是思维方法,就是诊断方法。阴成形就是医疗器械,就是诊断仪器。这些设备和仪器都是在特定的思维方法的指导下研制出来的。前面提到西医原型论的思维方法,因此西医研制出来的仪器都是为西医这个原型论服务的,如CT、B超、X光机、切片、化验都是要看一看原型是否发生了改变,这个原形是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而化验则是看一看正常人的血、尿、便、组织液(体液)是否与原型发生了改变等等。中医虽然有先进的阳化气,有先进的思维方法但没有阴成形的器,这就是中医所以危在旦夕的根本原因。过去中医所以能存在两千余年就是因为那时中医有器,就是老中医本人的代代传承他们的治疗效果,这就是中医的器。现代的中医西化了,现在传承式的老中医体制自然消亡了,老中医也自然地消亡了,到现在为止中医的器没有了,中医的阴没有了,中医的阳也就自然的不存在了。所以现代的中医应当吃点六味地黄丸,阴气滋生了,阴器才能成形。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古人为何说肝位于左边? 老茶馆 中医脉诊仪与象模型思维方法(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