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温经汤

2010-08-04 20:05 楼主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是一首治疗妇女月经不调及崩漏的重要方剂,被称之为调经之祖方。另在《妇人良方大全》、《圣济总录》中也均载有“温经汤”,但名同而方异,为了进行区别,后世常以“金匮温经汤”、“良方温经汤”等称之。

金匮温经汤的药物组成,依据现代的常用剂量为:吴茱萸、当归、阿胶、麦冬各9克,芍药、川芎、人参、桂枝、牡丹皮、甘草、生姜、半夏各6克,其主要功用是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引起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有种种,温经汤所针对的是属于胞宫虚寒、瘀血阻滞所致的月经不调(包括月经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过多过少等)及漏下不止(即子宫不规则出血)的证候。月经不调和漏下不止是主症,同时还应伴见小腹冷痛喜热敷,少腹(即小腹两侧)胀满、急迫不舒,或刺痛、拒按,月经色黯有块,块下痛止;或出血淋漓量少,块下血止等副症。据《金匮》的记载,还有唇口干燥,傍晚手心烦热的表现。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上述症状的机理,由于胞宫虚寒(习惯称冲任虚寒),气血凝滞,经脉不畅,故月经至期不来;若瘀血内阻,血不循经,冲任不固,又会导致月经量多,或漏血不止,或月经先期等症。由于瘀血内阻,所以小腹疼痛拒按,下血有块;因为是气滞虚寒,所以少腹胀满,喜得热敷。前面所述的副症,是辨别主症属于虚寒血瘀的依据,因此也很重要。

一般说来,虚寒是由于阳气虚,寒从内生所致,应见有手足不温、口不渴的症状。而《金匮》所说的唇口干燥、手心烦热如何理解?此处的唇口干燥系因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不能濡润所致,其特点是口虽干而不喜饮水。至于手心烦热,则是因为手心属阴,傍晚也属阴,由于阴血不足,阴虚生内热,故有傍晚发热及手心热之症。说明本证的虚,包括阳气和阴血两方面。总而言之,本证既有瘀,又有虚;既有虚寒,又有虚热,属于虚实兼夹、寒热错杂的证候,但主要病机还是虚寒血瘀。因此,温经汤的药物组成中,虽然寒热消补并用,但也是以温养通利为主,所以方名“温经”。

方中吴萸、桂枝为君药,用以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当归、川芎活血祛瘀以生新;丹皮祛瘀通经并退热,共为臣药。阿胶、麦冬、芍药滋阴养血,并能止血;人参、甘草补气健脾,又能统血;冲任二脉均与足阳明胃经相通,半夏通降胃气而散结,有助于祛瘀通经;生姜温胃降逆而散寒,又能助生化,以上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使药。

总之,本方温经通瘀并用,但重在温养而不是攻瘀,通过温通以使气行瘀去,血脉通利。方以温为主,但温中有养、有清,既补气健中,又滋阴养血,寒热并用,消补并投,相反相成,而使诸症自解。凡因冲任虚寒,经脉瘀阻引起的病证,包括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均可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方主要有镇痛、抑菌、扩张血管、抗过敏、收缩子宫等作用。在本方基础上进行药物加减,可用于多种妇科疾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习惯性流产,更年期子宫出血,子宫发育不良、不孕等,均有较好疗效。如小腹冷痛甚者可去丹皮、麦冬,加艾叶;气滞胀满者可加香附、乌药;漏下色淡不止者去丹皮,加艾叶、熟地;气虚甚者加黄芪等。崩漏患者服药后血量可能增多,属正常现象,瘀血排出后,漏下才能停止。

歌诀:

温经桂芍归萸芎,姜夏丹皮又麦冬;

参草扶脾阿益母,妇科应用有殊功。 (哈小博肖娴)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王缓五应用温经汤之经验 老茶馆 罗珊珊主任诊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