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树德‘寒凉药’应用心得

2010-08-14 14:02 楼主
◎石膏

石膏味辛甘,性寒。本品生用为清肺胃火热药,能清火、止渴、除烦、退热;用名熟石膏或石膏,清热作用大减,有收敛作用,外科常用在敛疮、祛湿、止痒、或作为石膏硼带用。内科常用在以下几种情况:1、伤寒阳明经证:外感风寒,传变化热,出现高热炙手,全身出大汗而高烧不退,口大渴、思冷饮、烦躁,甚或神昏狂乱,脉象洪大而数。生石膏能清解阳明经火热,可以本品为主药,配合知母、甘草、梗米、花粉、芦根等同用(如白虎汤)。如发高热、大汗、口渴已数日,见舌燥乏津、脉象虚大者,可加党参。 2、时行热疫:流行性热性传染病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目痛,颇似伤寒(但本证头痛如劈,两目昏痛,与伤寒不同),高热狂躁,烦心,口干,狂妄少眠,甚则吐血、衄血、发斑,舌红生刺,口唇焦裂,或大汗口渴,或有小汗,脉象或沉或浮但均有数象,此为气血毒热俱盛。可用生石膏配生地、犀角、黄连、栀子、黄芩、知母、赤芍、元参、连翘、丹皮、竹叶、大青叶等同用(如《疫疹一得》清瘟败毒饮,请参看第一讲关于药物用量大小的变化)。我曾用清瘟败毒饮方随证加减,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流行性热性传染病,确有效果。有的地方用此方加减,已制成注射剂应用,使用起来,既方便又快速,可参阅各地报导。3、温病发斑:温病热毒深入血分而高热发斑,或皮下红斑如锦纹,或斑成一片一片,妄狂不宁,舌质绛赤而干晦,或生芒刺,舌苔黄褐少津,脉象细数。可用生石膏配元参、知母、生甘草、粳米、犀角(化斑汤)等同用。4、胃火牙痛:胃经火热而致牙痛、齿龈红肿、口渴、大便干秘等症。可以生石膏配地骨皮、生地、生大黄、丹皮、升麻、薄荷等同用。兼有伤风者,可加荆芥、防风。5、肺热咳喘:肺素有热,外感风寒,皮毛束闭,肺气不宣,邪热内郁,而见咳嗽、气喘、口渴、痰黄、面红、口鼻气热、脉浮数等症。可以生石膏配麻黄、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汤)、荆芥、薄荷、前胡、黄芩等同用。我常以麻杏石甘汤加银花、连翘、薄荷、荆芥、芦根、黄芩、桔梗等,用于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表现为肺热咳喘证者。如痰中带血,可去麻黄加白茅根、炒栀子等,谨供参考。寒水石与生石膏均为清热泻火药,但:寒水石清肺胃实火,偏入血分,无解肌达表之力。生石膏清肺胃火热,主入气分,并有解肌达表,使邪外透的效力。大青叶与生石膏皆常用于时行热疫。但:大青叶苦咸大寒,偏用于心胃毒热、狂热烦乱、血热赤斑、热毒赤痢等症。生石膏辛甘而寒,偏用于肺胃疫热炽盛,肌热炙手,头痛如劈,大汗烦渴等症。用量生石膏一般为三钱至一两半。特殊需要时,可用至三、四两。入汤药须打碎先煎。注意:治疗重病时,不可用量太小。石膏以外用为多,内服较少用。血虚发热,胃弱,肺虚,非实热证者,均忌用。据近代研究报导,用天然石膏煎汁对人工发热之家免有明显退热作用。但对石膏的药理尚未完全探明。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8-14 14:02 2楼
◎黄连

黄连味苦,性寒。主要有清泻心胃火热、凉肝胆、解热毒的作用。并有燥湿作用。四川产者效力较好,故又名川黄连。由于心胃火热而致口舌生疮、目赤牙痛、尿赤便秘等症,可以本品配生地、木通、竹叶、黄芩、生大黄等同用。如血分热毒郁积而生疮疡疖肿等症,可以本品配黄芩、栀子、黄柏、赤芍、地丁、银花、连翘等同用。温病热邪入心而见神昏谵语、烦躁不宁、汗出口渴、身热、舌红等症。可以本品配合天竺黄、郁金、菖蒲、远志、连翘、犀角、生地、元参等同用。心热亢盛而致心烦失眠、口干舌红、尿黄脉数等症。可以本品配栀子. 生地、当归、甘草、辰砂、豆豉等同用。热邪结滞于胃脘而见心下痞满、脘腹热痛等症。可以本品配合厚朴、枳实、半夏、瓜蒌、陈皮、茯苓、生大黄等同用。黄连配枳实为治“心下痞”(胃脘部堵塞感)的常用药。本品还有清肝明目作用。常用方如黄连羊肝丸(黄连、龙胆草、草决明、石决明、密蒙花、夜明砂、茺蔚子、黄芩、柴胡、木贼草、青皮、黄柏、羊肝、蜂蜜),主治肝经火盛,血虚不荣致两目昏暗,视物不清,羞明怕日,雀目夜盲,窉肉挛睛等症。用黄连煎水,外用洗目,也可治目赤目痛,暴发火眼(包括急性结膜炎等病)等症。黄连还能燥湿。对湿热积滞而致的痢疾(腹痛、大便频数不爽、带有脓血、里急后重、舌苔黄腻、口干不欲多饮、脉象滑数),常以黄连配木香、白芍、当归、槟榔、黄芩、白头翁、茯苓、厚朴、枳实等同用。黄连配吴萸可用于肝火旺、肝胃不和而致的胃痛嘈杂,泛吐酸水;配细辛可用于口疮;配肉桂可用于心肾不交;配木香可用于痢疾;配干姜用于腹寒痛下痢;配大蒜用于大便下血。前人这些经验,皆用一寒一热、一阴一阳,互相配伍、互相制约而取得功效,在组织处方时,可资借鉴。黄柏偏用于清下焦湿热,并能坚肾。黄连偏用于清中焦湿热,并能泻心火。胡黄连偏用于骨蒸劳热,五心烦热,并用于小儿疳疾惊痫。川黄连偏用于中焦湿热,并用于各种疮疡肿毒。用量一般三分至二钱或三钱。阴虚烦热,脾肾虚泄,气虚作泄等皆忌用。据近代研究报导,黄连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主要有效成分为小蘗碱(即黄连素)。
2010-08-14 14:03 3楼
◎黄芩

黄芩味苦,性寒。是常用的清热燥湿和清热解毒药。能泻中焦实火,燥肠胃湿热,清少阳邪热。兼能凉血安胎。1. 泻中焦实火:因胃火上壅而致的咽痛、牙痛、口腔溃疡、扁桃腺肿痛、膈间闷热、大便干结、肺热咳嗽等症。可用本品清热泻火。常与生地、元参、连翘、黄连、生大黄等同用。兼有外感表证的,可加荆芥,薄荷;咳嗽较重的,可加桔梗、瓜蒌、杏仁、杷叶等。2. 燥肠胃湿热:对由于肠胃湿热、湿热下注而致的泄泻,痢疾,热淋等,皆可用黄芩清热燥湿。常配合黄柏、茯苓、猪苓、炒扁豆、炒苡米(湿热泻)、黄连、葛根、木香、槟榔(湿热痢)、木通、萹蓄、滑石、猪苓、泽泻(湿热淋)等同用。对中焦湿热郁蒸而致的黄疸(阳黄),也常用本品配合黄柏、栀子、茵陈、猪苓、泽泻、车前子等同用。3. 清少阳邪热:病邪据于少阳而出现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食欲不振、恶心欲呕等症,可以黄芩配合柴胡、半夏、生姜、甘草、党参等同用(如小柴胡汤)。我常用小柴胡汤减去党参、甘草、加茵陈、黄柏、栀子、生大黄、车前子、焦三仙、炒槟榔等,用于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对退热、退黄均有良效。去党参、甘草、加炒川楝子、草蔻、炒莱菔子、红花、茜草、白蒺藜、皂刺、焦三仙、槟榔等,随证加减,用于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也有良好效果。谨供参考。4. 凉血安胎:妇女妊娠,因胎热不安而出现恶心呕吐、心中烦热、口中吐水、腹部不适、饥不欲食等症。可以黄芩配竹茹、桔皮、生姜、黄连、苏梗、茯苓等同用。黄芩酒炒偏用于泻肺火,治上焦湿热;黄芩炭可用于各种热性出血;枯芩(又名片芩,中空而黑的)偏于泻肺胃之火,清肌表之热;子芩(又名条芩,里外坚实、黄色微绿的)偏于泻肠胃之火,并常用于清热安胎。桑皮、地骨皮泻肺经气分之热。黄芩、栀子泻肺经血分之热。柴胡清热由于“苦以发之”(发散的意思),是散火热之标。黄芩清热由于“寒以胜之”(苦寒直折,以寒胜热的意思),是直折火热之本。同是清热,作用各有不同。二药合用,为治少阳邪热的专剂。据近代研究报导,黄芩有退热及利尿作用,降低血压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百日咳杆菌及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皆有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用量一般为一钱至三钱。脾胃虚寒者禁用。
2010-08-14 14:03 4楼
◎栀子

栀子味苦,性寒。是常用的清热泻火药。能清泻三焦火热,祛湿解毒。常用于以下情况:1. 各种热性病:凡一切由于火热所致的头痛、目赤、牙痛、咽喉痛、口舌生疮、火毒疖肿、发热烦躁、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症,皆可用栀子清热泻火。常与黄连、元参、黄芩、赤芍、生石膏、生大黄等同用。2. 血热妄行:由于血热而出现衄血、吐血、咳血、尿血等症,可以本品配合生地、丹皮、侧柏叶、白茅根、生藕节、白芨等同用。我曾用栀子炭配生石膏、生地炭、黄芩炭、藕节炭、白芨、生赭石、旋覆花、白茅根、元参、知母、杏仁等,治疗较顽固的咳血,取得较好的效果(一男性患者,患支气管扩张而咳血甚剧,每晚需到某大医院急诊室过夜,咳血时即急由静脉滴注脑垂后叶素而止血,连续多夜,届时即咳血,经用上述汤药随证加减,服用数剂,未再咳血,即正常上班工作),谨供参考。 3. 黄疸:由于湿热郁蒸而致的黄疸(阳黄),可以本品配合黄柏、茵陈、生大黄、车前子等同用。4. 湿热淋:湿热下注而泼为热淋(小便频数、排尿热痛、尿色黄赤、舌苔黄腻、脉象滑数),可以本品配合黄柏、木通、滑石、萹蓄、车前子、泽泻、猪苓等同用。生栀子用于泻火;炒栀子、栀子炭(炒炭)用于止血;栀子衣用于清肺及皮表之热;栀子仁用于清内热、去心烦。黄芩偏用于泻中、上二焦的火热;黄连偏用于泻心、胃的火热,并能燥湿;黄柏偏用于泻下焦膀(胱)、肾的火热;栀子可用于泻上、中、下三焦的火热。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注意栀子有使大便溏泄的作用,大便虚泄、无湿热证者均忌用。据现代研究,栀子有促进胆汁分泌的利胆作用;对多种细菌有抗菌作用。
2010-08-14 14:03 5楼
◎黄柏

黄柏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坚肾益阴。①配黄连、木香、马齿苋、白头翁等,可用于湿热痢;②配木香、藿香、茯苓、白术等,可用于湿热泄泻;③配木通、生地、竹叶、滑石、萹蓄、猪苓等,可用于湿热淋;④配陈茵、栀子、车前子、生大黄等可用于湿热郁蒸而致的黄疸;⑤配槐角、槐花炭、地榆、防风等,可用于痔疮便血;⑥配苍术、牛膝、木瓜、苡米等,可用于湿热伤筋而出现下肢痿弱,甚或麻木、瘫痪等症。本品能坚肾清热而益阴,故能清热降火,常配合滋阴药用于清阴虚阳亢所致的虚火。例如知柏地黄丸(熟地、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知母、黄柏)和大补阴丸(地黄、龟板、知母、黄柏、猪脊髓)等,都是治疗阴虚火旺所致骨蒸痨热、盗汗、梦遗、口干、经闭、下午颧红等症的有效方剂。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的抗菌作用与黄连差不多,对阿米巴、利什曼原虫也有抑制作用;有降低血压及血糖的作用。我常用黄柏或黄柏炭(4-5钱),随证加入白茅根或茅根炭、大小蓟、川断炭、猪苓、茯苓、木通、生地等,用于治泌尿系感染,尿血等症,有较好效果,请参考试用。清热燥湿用生黄柏;坚肾、清虚热用盐水炒黄柏;治尿血、便血用黄柏炭。用量一般一至三钱;重症也可用四至六钱。无实热者慎用。
2010-08-14 14:03 6楼
◎生地黄

生地黄味甘微苦,性寒。 主要有凉血清热和滋阴补肾的作用。1. 凉血清热:生地黄甘苦而寒,能凉血而清热,并能凉血止血。最常用于温热病,热邪侵入营分(高热、甚或神志恍惚、口反不渴、舌质红或绛、斑疹隐隐欲现、脉象数而略细)或血分(高热、谵语、舌质紫绛少津、斑疹透露、或吐血、衄血、昼静夜躁、脉象细数)时,常与元参、连翘、栀子、郁金、竹叶心、丹皮、赤芍、生石膏、犀角等同用,如清营汤、化斑汤、犀角地黄汤等。据近代研究报导,生地有止血作用,能促进血液凝固。2. 滋阴补肾:本品能滋阴补肾,可用于阴虚有热而产生的骨蒸痨热、干咳、咽喉燥痛、痰中带血、手足心热、盗汗等症。常与地骨皮、炙鳌甲、丹皮、秦艽、知母、白薇、元参、天冬等同用。另外,温热病后期,因热邪伤耗津液而致的口渴、食欲不振、下午烦热、暮热早凉等症,也可用本品与麦冬、玉竹、沙参、梨汁、冰糖、藕汁、生麦芽、炒谷芽、香稻芽等同用,可以养阴生津,清热益胃(如益胃汤等)。对于阴虚不能胜热,而致消渴(口渴思冷饮,饮不解渴,人渐瘦弱,小便频多,易饿等),常以生地黄与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五味子、天花粉等同用。我常重用生地黄、熟地黄、山药,配合山萸、茯苓、泽泻、丹皮、五味子、紫肉桂(不可太多,三至八分即可)等,随证加减,用于治疗糖尿病、尿崩症等,每获良效,请参考试用。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有明显降低血糖作用。生地黄简称生地,主用于凉血、清热、滋阴、生血;炒炭称生地炭,主用于止血(衄血、便血、尿血、吐血、咳血、崩漏等);用黄酒蒸制者,名熟地黄,主用于补肾滋阴、养血;地黄从土中挖出洗净即用者名鲜生地,性大寒,主用于温热时疫,血中火毒热炽而狂热谵语等症。另有细生地或小生地,养阴而不腻,适用于温热病后期、阴津不足而食纳不好的情况。生地黄味厚滋腻,用大量或久服时,容易滞腻有碍胃口,此时宜用细生地;或配用一些砂仁,或用姜汁炒用。配麦冬润肺清火;配天冬滋肾降火;配元参解毒清热凉血;配犀角凉血化斑。用量一般三至五钱;重症可用一两,或更多些。鲜生地常用一两至二两。脾胃虚寒、大便溏软者不能用;暑湿盛、胸闷不食者禁用。
2010-08-14 14:03 7楼
◎犀角

犀角味苦咸,性寒。主要有清营凉血、解毒定惊的作用。温病热入营分,出现高热、神昏谵语、惊风等症,可用犀角配合郁金、天竺黄、元参、勾藤、羚羊角、远志、菖蒲、黄连等同用。温病热入血分,热邪迫血妄行而出现吐血、衄血、咳血、尿血、便血、身出红斑等证。可用犀角配生地黄、生石膏、赤芍、丹皮、元参、白茅根、大小蓟等同用。犀角价格昂贵而货源缺乏,故常作为粉剂冲服。近些年来常以水牛角、广犀角代替。可资参考。用量一般二至五分,为末随汤药冲服。广犀角可用一至三钱水煎服。
2010-08-14 14:03 8楼
◎羚羊角

羚羊角味咸,性寒。主要作用有三:1、清热解毒:对温病、瘟疫、瘟毒所致的高热神昏,谵语发狂等证,可以本品配合生地、元参、生石膏、寒水石、银花、连翘、黄连、大青叶、郁金、天竺黄、远志、菖蒲等同用。2、平肝息风:对高热性疾病所引起的高热抽搐,咬牙吊眼,颈项直视,四肢拘急以及小儿惊风、子痫(妊娠期间抽搐、咬牙等)等证,可用羚羊角配合藤、全蝎、蜈蚣、白芍、赤芍、黄芩、白蒺藜、防风、天竺黄、胆星、生地等同用。常用方如羚羊藤汤(羚羊角、桑叶、川贝母、生地、钓藤、菊花、白芍、甘草、竹茹、茯神木)等。对肝火太盛而致的头痛眩晕,也可以本品配菊花、白蒺藜、黄芩、蔓荆子、泽泻、龙胆草、生地、生赭石、生石决明等同用。3、凉肝明日:对肝热目昏,目赤肿痛,视物不清等症,可以本品配黄芩、黄连、栀子、元参、菊花、白蒺藜、柴胡、石斛、地骨皮、木贼草等同用。犀角凉血解毒的作用胜于羚羊角,偏用于心热神昏、血热发斑。羚羊角凉肝熄风的作用胜于犀角,偏用于平肝熄风,凉肝明目。羚羊角多锉研为细粉使用,用量一次可用二至五分,随汤药冲服。如用羚羊角片煎汤服,一般常用五分至一钱,另煎放入汤药内服。非温热、瘟毒重症及肝经无热者均不用。本品货源少、价昂贵,是大缺点。
2010-08-14 14:04 9楼
◎知母知母味苦,性寒。主要有清热和滋阴降火的作用。知母苦寒清热,对由热邪盛所致的高热、出汗、口渴、心烦、面红等症,可用本品配生石膏、生甘草、天花粉、芦根、黄芩等同用。由肺热而致的咳嗽、痰黄、口渴、便秘等症,常以知母配合贝母、瓜蒌、黄芩、栀子、生石膏、桑皮、杏仁等同用。一般苦寒药,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都有化燥伤阴的缺点。知母则无此缺点,并且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对阴虚发热,骨蒸盗汗,遗精尿黄,五心烦热,肺痨咳嗽,消渴引饮等症,常以本品配合地骨皮、秦艽、生地、白芍、炙鳖甲、元参、黄柏、白薇、麦冬等同用。知母多用盐水炒以下行入肾。如用黄酒炒也可上行入肺。黄柏坚肾清热,偏用于肾经湿热、淋浊、膝软。知母滋肾降火,偏用于肾经虚热、骨蒸、消渴。黄柏清下焦有形湿热,知母泻下焦无根之火。二药常合用可增强其滋肾、坚肾、清热、降火的作用。天花粉,知母均能清阳明胃热。但天花粉并能益胃生津,知母兼能滋阴降火。也有人认为知母苦寒滑降,多用可伤胃肠引起泻泄,天花粉甘凉益胃又能生津,对胃有益无损,主张把白虎汤(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中的知母改为天花枌。我也常根据病证的具体情况,改用天花粉或在白虎汤中轻用知母加用天花粉,每取良效,可资参考。用量一般二至三钱。肾阳虚、两尺脉微弱及大便溏泄者忌用。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有解热作用,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只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百日咳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2010-08-14 14:05 10楼
◎大青叶

大青叶味苦,性大寒。主要有清热、解毒、凉血的作用。本品最常用于温病、瘟疫、瘟毒所致的高热神昏、咽喉肿痛、头痛牙痛、口舌生疮、出疹发斑、吐血衄血以及丹毒、痄腮(腮腺炎)、猩红热等。可配合元参、生地、生石膏、知母、黄芩、银花、连翘、荆芥、薄荷、丹皮、广犀角等同用。例如《证治准绳》大青汤(大青叶、元参、生石膏、知母、木通、甘草、地骨皮、荆芥穗),可用于热毒发斑等证。我常用大青叶五钱、黄芩二至三钱、板蓝根三钱、元参三至四钱,随证加减,用于腮腺炎有效。对于温病血分毒热炽盛而发斑、衄血、吐血等症,我常用化斑汤(生石膏、知母、元参、广犀角、甘草、粳米)加大青叶、生地黄、丹皮、赤芍、炒栀子、大小蓟等同用,可收比较满意的效果,谨供参考。据近代研究报导,大青叶有抗病毒和杀灭端螺旋体的作用。对金黄色、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脑膜炎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抑制作用。用量一般一至五钱;重症有时用到一两。脾胃虚寒者忌用。
2010-08-14 14:05 11楼
◎青黛

青黛味咸苦,性寒。主要作用与大青叶差不多,但凉血作用比大青叶更好,并且有消膈上热痰的作用。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兰、蓼科植物蓼兰或十字花科植物菘兰叶干燥色素的加工制品,为细粉末状,还可以外用。对于因血热妄行而发生的衄血、吐血、咳血以及温热入血、热毒发斑等症,可以本品配生地、元参、大青叶、白茅根、生石膏、知母、丹皮炭、栀子炭、藕节炭等同用。用脱脂棉或纱布条沾青黛、血余炭( 2:1 )塞鼻,可止鼻衄。对肝火炽盛、热极生风而致的高热抽搐、惊痫神昏等症,可配合胆星、全蝎、天竺黄、郁金、黄连、远志、菖蒲、藤等同用。对肺热咳嗽,痰粘成块,不易喀出者,可用青黛消膈上热痰,常配蛤粉同用(名“黛蛤散”),随汤药冲服,每吹三至五分青黛还可以吹喉用,治疗咽部生疮、红肿痛烂。例如青黛散(青黛、牙硝、朱砂,各六分,黄连、黄柏,各三钱,雄黄、牛黄、硼砂,各三分,冰片一分,研细末,吹敷咽部)。腮腺炎时腮腺肿大疼痛,可用青黛冷开水调涂,能消肿止痛。大青叶清心胃毒热,偏用于瘟疫热狂。青黛泻肝经郁火,偏用于惊痫斑热。用量一般三分至一钱半,用纱布包煎;如用汤药冲服,每次一至二分或三分。中焦虚寒及阴虚潮热者忌用。
⬅ 焦树德‘理气药’应用心得 老茶馆 《庄子》研读之“逍遥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