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家与药家的分立及其影响

2008-11-18 12:35 楼主
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医家和药家从何时开始独立分属两个不同的行业,他们的社会地位有何差别?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据介绍,在欧洲,内科医师的地位总是要比药师药高一些。从13世纪起,欧洲一些政府就总是企图将医师与药师分离开来。那么,中国古代的情况是否与之相同呢?医药分家对医药发展有何影响呢?在我们探讨古代医药分家的时代之前,有必要明确一个医家和药家的含义。
按现在一般人的理解,负责诊治疾病的医家,而经营制备药品的是药家。如果据此去判断医、药分家的时代,那么清代的徐大椿认为这种分家大约从宋代开始:“古之医者所用之药皆自备之。《内经》云:司岁备物则无遗主矣。当时韩康卖药,非卖药也,即治病也。韩文公《进学解》云: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医师之良也。今北方人称医者为卖药先生,则医者之自备药可知。自宋以后,渐有写方不备药之医,其药皆取之肆中。今则举世皆然。”(《医学源流论•医必备药论》)徐氏所指的“写方不备药之医”,也就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医家。他认为这样的医生宋以后才渐渐出现。这种看法并不十分准确。早在《本草经集注》中陶弘景就指出:“众医都不识药,惟听市人。市人又不辨究,皆委采送之家。采送之家,传习造作,真伪好恶,并皆莫测。所以钟乳醋煮令白,细辛水渍使直,黄芪蜜蒸为甜,当归洒洒取润,螵蛸胶着桑枝,蜈蚣朱足令赤。诸有此等,皆非事实。俗用既久,传以成法,非复可改。”(《本草经集注•序例》)陶氏所说的市人,即现在所说的药商,而“采送之家”,类似现在的药农、药工,他们分别从事药物的采集和加工炮炙。
在上引之文后,陶弘景还继续列举了许多合药中“巧伪百端”的丑恶现象。他感慨地说:“以次疗病,固难即效,如斯并是药家之盈虚,不得咎医人之浅拙也”。从他们“药家”与“医人”二词,可以肯定,医家与药家的分立至少在南北朝以前,陶氏所说“药家”,实际上包括了现在的药商、药工、药农。在《本草经集注》中,陶弘景自己对“采造之法”似乎也不是特别重视。他说:“诸药采治之法,既并用见成,非能自掘,不复具论其事。”也就是说,当时医家所用的都是市面上现成的经过“采治”的药物,不须药医生自己去挖掘炮炙,所以他在书中也不多谈这方面的事情。从这一记载来看,徐大椿所说的“写方不备药”的医家,决不是宋代才渐有之。那么,医药的分家到底肇始于何时呢?徐大椿以为《内经》有“司岁备物,则无遗主”,则当时的医家一定是按不同年份准备药物的。但徐氏所引的这段话,出自《素问》运气七篇中,一般不认为这七篇是秦汉时期的作品。因此,要证实秦汉时期医药有无分家,《素问》“司岁备物”一语难以为凭。
如果以“卖药”一词的出现作为专职药家产生的依据,那么,《后汉书》韩康传也许是最早的记载:“韩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也。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时有女子从康卖药,康守价不移。女子怒曰:公是韩伯林耶?乃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焉,何用药为?乃遁入霸陵山中。”然而这种卖药,诚如徐大椿所说“非卖药也,即治病也”,这是早期医药发展阶段常见的现象。民间医生自采药物,出售于市,在卖药的同时,询问病情,决定卖给对方哪种对症的药物。这种遗风至今在边远山区的药物地摊上仍可见到。类似的记载在《后汉书》中还可见到。如费长房传中提到的壶翁就是另一位卖药者:“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乃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后来费长房得其传授,“遂能医疗从病,鞭笞百鬼”。从这段带有神话色彩的记载来看,壶翁也是一位医药相兼、带有巫医色彩的医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在医药发展的早期,医生们大多要自采自制药物,而且越是早期的医家,越是医药兼通。马王堆土的《五十二病方》等先秦古医书所用方剂中,还有关于药物基原的形态描述(植物的有毒堇、屈,动物药有杨思、天牡),这一古方书遗迹可以看作是当时医家兼采药的明证。事实上,马王堆出土故医书所载的药物,除了少量的几个药记有产地(泰室、少市、蜀、秦、荆)之外,绝大多数药物都是今湖南一带可以就地采集到的。《战国策》记载扁鹊治虢太子尸厥,“使子豹为五方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这也说明他们是带着药品现场治疗的。扁鹊游医于列国,在后世被认为是走方医的鼻祖(见赵学敏《串雅》序),而后世走方医的特点之一就是随身带药囊,行医兼卖药。在《史记》仓公列传中记载的淳于意既通医、又知药。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医药分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促进医药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促成医药分家的主要原因是医家素质的提高药品的商品化。随着各地用药经验的积累和交流,医生们用药的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展。因此,全国范围的药物的流通就应运而生了。马王堆医书所用药物已有几味是楚地以外地区所产的药物,可以想见当时的医生要使用这些药物一定要通过某种交易途径。这种远距离的药物交易必然要依靠专门的药家。
在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药学经典《神农本草经》中,药物的产地已遍布全国,因此,可以推断全国性的药物交流贸易活动在西汉时已经开始。在武威汗代医简中,已经有多种药物的价格记录,这证明至少在东汉时期,药物的贸易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择地坐医的职业医生的出现;《史记》中市医成巨富的例子;敦煌出土的药价记录;唐代服食药品非多金不能办,出土的丹药上有价格;宋代官方医药机构的分立;宋代卖药起家的药商兼医家。宋代的栽培药物获利的记载。明代药物贸易的发展及医家、药家地位的比较。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8-11-19 10:08 2楼
分工越细,社会越发达.
⬅ 给陈部长的一封信 老茶馆 有了张仲景,不再学华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