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中的中医药系列之《老残游记》

2010-08-22 19:45 楼主
天涯娘子

《老残游记》是刘鹗(1857-1909)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所以,刘鹗学识博杂,曾赴乡试而不第,也从事过商业,并有过悬壶行医之举。本书以“老残”这个摇串铃走江湖的医生的活动为线索,记述作者在各地游历时的见闻,内容广博,所涉三教九流,妓家赌场。但是文章中涉及医学的内容并不多,看来老残这个江湖医生虽然是以摇串铃走江湖为业,但是对此并不多加笔墨,而在于揭示社会的现实。但是,仅仅是一个病案就可以让后人知道当时的医学情况,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

老残是个游方医,但是并不需要为生活着落而操劳,因为他的朋友遍天下,每到一处,总有人接待,所以,这摇铃行医只是他的标志而已,每到一处总可以游山玩水,等游兴尽了再拿了串铃到街上混混。这一天,老残来到抚台衙门旁边的一条胡同,高家请他看病,原来这高家的小妾“害了喉蛾,已经五天,今日滴水不能进”。老残隔着帐子诊脉,说“两手脉沉数而弦,是火被寒逼住,不得出来,所以越过越重。请看看喉咙”。古代虽然男女戒律森严,男医生给女病人看病总是在帐子外面,看不见脸色,少了望诊一项,如非看不可才让小姐露出脸来。老残虽是江湖医生,却不是庸医,大凡医生看病,这“望闻问切”四诊是缺一不可的。所以老残要求看看喉咙,同时也可以看见病人的脸色。“高公便将帐子打起。看那妇人,约有二十岁光景,面上通红,人却甚为委顿的样子。……,老残低头一看,两边肿的已将要合缝了,颜色淡红”,从病人的喉咙看其实热气不是很盛,所以老残对高公说:“这病本不甚重,原起只是一点火气,被医家以苦寒药一逼,火不得发,兼之平常肝气易动,抑郁而成。目下只须吃两剂辛凉发散药就好了”老残这个分析倒也得当,在中医来讲,咽喉属于肺胃,肝气抑郁,容易影响肺胃,这就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肝气犯胃”和“木火刑金”。其中,木是指肝木,金是指肺金。肝木抑郁,容易化火,影响肺金,就叫“木火刑金”。老残不仅病症分析得好,而且处理更为得当。“又在自己药囊内取出一个药瓶、一支喉枪,替她吹了些药上去。”这是外治法,中医的外治法自古就有,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香囊应该就是最早的外治法。从老残随身携带器具来看,中医的外治法发展到清代应该已经相当成熟,对于局部病变严重的疾病,局部用药极为重要。“出到厅房,开了个药方,名叫‘加味甘桔汤’。用的是生甘草、苦桔梗、牛蒡子、荆芥、防风、薄荷、辛夷、飞滑石八味药,以鲜荷梗做的引子。”老残用的药虽然平常,却能对症。喉蛾从文中的描述来看应该就是风热乳蛾,也就是西医学里的急性扁桃体炎,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病人的起始症状就是感冒,其治疗方法也是除了内治法进行消炎止痛之外,局部使用喉散、含服喉片也是重要的方法。可见,中西医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是殊途同归的。老残果然是真才实料,“不过三四天,病势渐退,已经同常人一样,……,谁知一个传十,十个传百,官幕两途,拿轿子来接的,渐渐有日不暇给之势”,真是,“疗效是检查医生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8-23 16:50 2楼
中医比西医治本好一些。
⬅ 王朝奉方论考略 老茶馆 浅谈叶天士肝胃同治七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