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谈怪论”之二十二:“三焦”不是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概括

2010-08-23 19:26 楼主
刘养元

“三焦”一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由于《内经》对心包络的具体部位论述不明确,特别是《难经》在《二十五难》中提出:“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在《三十八难》中又说:“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难经》两次提出三焦“有名而无形”之后,就引起了后世医家之争论。

如孙思邈、滑寿、李梃、张山雷等,皆宗《难经》主无形之说。主有形之说者,如虞抟、章潢、张介宾、唐宗海等。其实,这种有形、无形之争无任何价值。若无形,何以主持诸气?若无形,何以为水谷精微运行之道?有三焦之功能必有其形,这是一定的。

今之中医基础理论对三焦又是如何论述的呢?如《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基础理论》说:“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作为六腑之一的三焦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诸如通行元气、疏通水道等。又由于三焦是胸腹腔的一个大府,上、中、下分布的部位包括了其它脏腑,故三焦又包括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生理特点”。在“解剖形态”中说:“对三焦解剖形态的认识,历史上有‘有名无形’与‘有名有形’之争。即使‘有形’论者,对三焦实质的争论,至今尚无统一的看法。一般认为,它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五脏六腑之中,唯三焦最大,无与匹配,故三焦有‘孤腑’之称。关于上、中、下三焦的部位划分,一致认为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横膈以下至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膀胱和女子胞等。其中肝脏按其部位而言,应归属中焦,但因其在生理功能上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与肾一并划归下焦。按其部位划分的上、中、下三焦的概念,实际上已是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概括。”

我们认为,按着《教材》关于三焦的论述,完全不是六腑之一的三焦。如其谓“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以及对上、中、下三焦的部位划分,显然与《内经》所论“三焦”为六腑之一的含义相去太远。《教材》所论之三焦,是包括五脏六腑在内的胸腹腔,其形最大,无与匹配者。这与张景岳所论三焦是躯体之内,包罗诸脏的一腔之大腑有何区别?

《内经新识》对三焦的认识,自以为是地作了“权威”性的论述:“今人对三焦的认识:三焦问题,更为玄妙,只因《素问》只言‘三焦是六腑之一’,而解剖位置不详,又因其功能重叠,故到《灵枢》时代已形成‘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为五脏六腑功能的总称。后人又发展为脂膜、淋巴系、消化系、神经系、胸膜腔及整体代谢谢等学说;势将形成‘人身无处不三焦’。有学者依据《素问》‘三焦是六腑之一’的论点,再结合三焦的三大功能:①是运化水谷精微,②是通调全身水道,③是调整全身气化;总的来说是主持水、谷、气的三大代谢谢。并逐一将六腑的功能排队,看那一个脏腑能有这三大功能,最后选中了在脏腑中没有席位的胰脏,是符合这三大指标的。从而又从三焦的命名、解剖部位、生理生化功能、病理表现等,再结合现代医学又进一步的复查和考核,逐一提出了论据,最后证实仍可能是胰腺。”

可见,至今对三焦仍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21世纪教材》将“六腑之一”的三焦与胸腹部“部位划分”的三焦混为一谈,自然得出了“三焦是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概括”的结论。六腑功能的特点是“泻而不藏”,若如此解释,五脏六腑生理功能是有藏有泻,显然与六腑之一的“三焦”不合。不可取。至于《内经新识》,则以西医学的观点,将三焦的三大功能与西医解剖位置相对照,“选中了在脏腑中没有席位的胰脏”,认为“可能是胰腺”。但在“今人对脾脏的认识”中又说:“脾是一个消化器官,结合现代医学从解剖部位、生理功能、组织结构、病理表现等逐一去探讨,认为中医脾不是西医之脾,而是现代医学之胰,其部位及功能等,都较相合。……从而认为为着有利于中西医的结合,为着不影响中西医理论与临床,提出将中西医之脾后加一‘胰’字和‘淋’字,成为脾胰和脾淋的称呼。”照此说法,三焦是六腑之一,竟可混入脾脏成为“脾胰”了。《内经新识》的作者是三位中医,为何要用西医理论来搅乱中医理论?显然,是为了走所谓“中西结合”的道路,以西医理论来改造中医理论,把《内经》研究纳入西医轨道,实际是在出卖中医,以达到消灭中医的目的。所以,我曾经说过,“三剑客是‘中医’的掘墓人”,我们必须彻底揭露其真面目。使世人有所警觉。

《内经》所论“三焦”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还得从“三焦”之名说起。“三焦”之“三”,《辞源》说:“三,古时常以‘三’表示多数”。《说文》“三”字条下,段注:“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亦以“三”言其多也。焦,《辞源》:“ 月焦 ,谓肉不满。三焦之‘焦’也作‘月焦 ’。见《集韵》”。《中华大字典》:“月焦 ,通作‘焦’,见《集韵》,‘详焦字’。月焦 ,肉不满也”。所谓“肉不满”,谓肌肉中有空隙,没有完全充满。《章太炎医论》说:“三焦之气发于腠理,故曰焦理”。说明“腠理”为三焦所注,是元气相会之处。《辞源》说:“腠,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理者,皮肤脏腑之纹理也。”是以得知,三焦者,乃皮肤脏腑间无数之纹理空隙也。

三焦既为有形,自有其形态可见:

一、命门为三焦之原。

《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考“原气”即“元气”。张介宾说“命门”之火曰元气,“命门”为元气之根。是知“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即“三焦者,命门之别使也”。三焦既为命门之别使,可知命门为三焦之原也。只要知道命门之所在,即可知三焦之所在。可见,三焦起始之部位,必定随命门而定。

命门的具体部位,有先天与后天之分。世人皆知,《难经》以右肾为命门,是以后天八卦方位图为依据的,故谓肾为后天命门;而《内经》以脑髓为命门,是以先天八卦方位图为依据的,故谓脑髓为先天命门。显然,人身先天之火不是藏于肾,而是藏之于脑,所以,三焦的起始部位是随先天命门脑髓而定,由上而下,下至胸腹五脏六腑也。

二、三焦为命门脑髓之别使也。

《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由于“原气”即“元气”,命门为元气之根,所以,“原气之别使”亦即“命门之别使”也。何谓“别使”?徐灵胎说:“根本元气,分行诸经,故曰别使”。《难经校注》说:“别使为别行之使道。《素问·灵兰秘典论》:‘使道闭塞而不通’。王冰注:‘使道,谓神气行使之道也’。谓三焦别有使道以引导原气,达於上、中、下周身”。我们认为,所谓“引导原气”,就是三焦为全身肌肤脏腑之腠理,为元真相会之处,是血气流注之所。说明三焦腠理就是“引导元气”之通道。所谓“别有使道”,就是“分行诸经”之使道也,正如周学海《读书随笔》所说:“人身肌肉筋骨,各有横直腠理,为气所出入升降之道。……内而脏腑,外而肌肉,纵横往来,并行不悖”。这就是说,横直腠理是元气分行诸经之使道。本来,《灵枢·论勇》就有“三焦理横”与“其焦理纵”之说,只是后世医家不理解其“横”与“纵”之义,致使其道不明。我们认为,对于“横”与“纵”之确切词义,从其下文即可理解。“三焦理横”的下文是:“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坚,其胆满以傍,怒则气盛而胸张,肝举而胆横……”。前言“胆满”,后言“胆横”,说明“横”有“满”义。《辞源》:“横,充溢”。“其焦理纵”的下文是:“骨曷 骨亏 短而小,肝系缓,其胆不满而纵…… ”。说明“不满”为“纵”之义也。可见,“三焦理横”是指腠理间的血、气、津液充盈饱满;“其焦理纵”是指腠理间的血、气、津液之不足也。充分说明纵横腠理是运行血、气、津液之道路。

三、三焦之府在气街

《难经·三十一难》说:“三焦者……其腑在气街”。然“气街”一词,并非《难经》所创,首见于《内经》。《灵枢·卫气》说:“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杨玄操说:“气街者,气之道路也。三焦既是行气之主,故曰腑在气街。街,衢也。衢,四达之路也”。张介宾说:“此四街者,乃胸腹头胫之气,所聚所行之道路,故谓之气街”。气街理论主要是阐明头脑和躯干部位是经脉之气所循行的道路,所以,《灵枢·动输》说:“四街者,气之径路也。”经脉的循行本来是有纵有横,说明周学海所说“人身肌肉筋骨,各有横直腠理”,当是可信的。正因为有三焦腠理的气街存在,所以“内而脏腑,外而肌肉,气的纵横往来,并不相悖”。由于三焦是行气之主,气街又是气所聚之地,故曰三焦之府在气街。

气在三焦腠理内循行,需要一种动力,而这种动力《内经》叫宗气。宗气的推动力很强,可以通贯心脉,向上出于肺,到达咽喉,注输于头部气街;向下注于胸腹气街部位,并通过胸腹气街而下注于足部,所以《灵枢·刺节真邪》说:“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三焦腠理中之气所以能够上下通贯,周流散布,宗气起着振奋的作用。但宗气乃后天之气,而后天之气需有先天之气的滋养。先天之气即元气,藏于先天命门脑髓之中,所以宗气离不开元气。故《难经》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

四、三焦腠理的生理功能
关于三焦的生理功能,《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基础理论》说:“①、通行元气:元气根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赖后天之精以养,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所以说三焦是元气通行的道路……。②、疏通水道: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全身的水液代谢谢,是由肺、脾、肾等脏腑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津液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

我们认为,《教材》谓“元气根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此说与《内经》不合。《内经》在《灵枢·经脉》中明确指出:“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是先生脑髓而非先生两肾,应该说“元气是根于脑髓”,而不是根于肾。《教材》谓三焦有‘疏通水道’之功能,这是对的,但《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说三焦“为水谷运行之道路”,却是错误的。该书说:“水谷由上焦而入,在中焦化生精微,其精微由上焦宣布全身,其糟粕由下焦排出体外,皆以三焦为道路”。很明显,完全将六腑之一的三焦,与胸腹部位划分为上、中、下的三焦混为一谈。实不可取。

有人认为,三焦腠理有“进行新陈代谢谢”的功能。其理由是在《吕氏春秋·先己》中有一段话:“啬其大宝,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逐通”。据说“用新弃陈”就是“新陈代谢谢”。新陈代谢谢能正常进行,腠理就通畅。就以此说明腠理具有新陈代谢谢的功能。我们认为,“新陈代谢谢”乃现代用词,中国古代只有“吐故纳新”之说。何况“用其新,弃其陈”在《吕氏春秋》中,并无“腠理具有新陈代谢谢”之意。因所引原文当属断章取义,原文说:“欲取天下,天下不可取。可取,身将先取。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其大宝,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逐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此言天下不可取,如曰可取,必先取身。取身,犹言治身也。如何治身?即“啬其大宝,用其新,弃其陈”。可见,“用其新,弃其陈”是治身之道。高诱注曰:“用药物之新,弃去其陈以疗疾,则腠理肌脉逐通利不闭也。”充分说明“用新弃陈”是治身之道,并无“腠理具有新陈代谢谢”之意。也不可取。

总之,作为六腑之一的三焦,既有其名,又有其形。其形中空,“泻而不藏”,为皮肤脏腑中之空隙纹理也。《内经》谓之“腠理”。与胸腹部位划分为上、中、下三焦的概念不同,不可混为一谈。说三焦功能是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概括,应给予批判,如不批判,脑髓为脏就不可能建立。《内经》中“六脏六腑”的真实面目也就无法揭示出来。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奇谈怪论”之十五: 肝不是居下焦, 而是居中焦 老茶馆 萎缩性胃炎从肺论治(吴允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