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讨论”之自解

2010-09-12 10:58 楼主
朱案虽说不上是什么大病,但临床所见此类很多,搞清楚他有现实意义。此病治不如法,周折颇费,补虚有实实之祸,泻实有虚虚之虑,药重了他受不了,药吃少了又治不好。要想用药丝丝如扣,着实不易。

此病虚实夹杂,寒热混淆,似阴似阳,在三阳有少阳阳明见证,在三阴有太阴厥阴见证;若以八纲论,除表之外,里、虚、实、寒、热、阴、阳全占;若论脏腑,肝、脾、肾、胆、胃、肠都有。怎么辨治?求法于仲景。治此类杂病,我的体会是, 三阳独取少阳,三阴独取厥阴。

此案处方为: 柴胡6克 黄芩6克 半夏6克 炙草6克 枳实8克 白术8克 白芍10克 干姜6克 黄连4克 吴茱萸3克 党参10克 故纸8克大枣5个
日一剂,用水二斤,煎取300ML,温分三服。

有人要问了,你的方子哪是经方,一个大杂烩,我说啊,我的方子是子牙的坐骑——四不像。你看噢,大小柴胡汤、四逆散、理中汤、黄连理中汤、吴茱萸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芩汤、黄连汤、佐金、戊己、枳术,还有那个治五更泻的四神去了五味和肉果,就是这个杂烩没了经方面目了,经方至简呀!我说用仲景方要师仲景意。后世的很多经典时方也大都脱胎于经方,就是上方也可取个名字,用的久了也可称为时方。说白了,上方实际上还是柴胡的变法。这个长久没有治好的病,应该是一些坏病,仲景不是说“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嘛,虽不知犯何“逆”,但“证”是知道的。说三阳独取少阳,很好理解,不多赘述了。三阴独取厥阴,咋不见厥阴方呢?一般而论,厥阴病有乌梅丸方,若单纯治久利可照搬,此类病见证有不可用之药,取厥阴病上热下寒,胃热肠寒,寒热互用之法,若取理中、四逆显然与证不和。柯韵伯论乌梅丸方云:“六阴唯厥阴为难治。其本阴,其标热,其体木,其用火,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或收或散或逆或从,随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之和平,是治厥阴法也”。是为寒热互因为用。

再说方中药量,最多不过三钱,这还是多的,药要被病人拿走,只有多开点,要是我煎药,还会更少。古方一二钱,三五分的用药法,比比皆是,古贤不欺我也。我这多年都是这样用药的。这些杂病,特别是久病者,多不耐重药,你按实际想想,他饭都吃不了多少还能吃你喂牛的药啊,只是在用药配比上下功夫即可!中病为宜,实有四两拨千斤之妙!再说动辄几百克,甚至上千克的方子,你亲自煎煎,看能煎出多少药,病人能喝进去多少?若为多卖钱而开大方,有情可原,但药材浪费的心痛啊!其实还是我的用药习惯赚钱,一剂就是大几十克,特别是现在服务到家,免费煎药,我最喜欢了,两全其美,省药利润又高。昨天下午,老朱又来抓药了,原方七剂,共五百多克,二百大洋!

不说了,若大家喜欢,下次再啰嗦!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9-12 12:20 2楼
这些杂病,特别是久病者,多不耐重药,你按实际想想,他饭都吃不了多少还能吃你喂牛的药啊,只是在用药配比上下功夫即可!中病为宜,实有四两拨千斤之妙!
2010-09-12 15:48 3楼
应把原案贴出,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2010-09-12 22:23 4楼
原案见此贴:/threads/56890
2012-03-20 21:50 5楼
喜欢的,呵呵,就是喜欢听你啰嗦。。
方是死的,人是活的,喜欢先生融会贯通的感觉
⬅ 再发:对《伤寒论》的误解 老茶馆 谈伤寒之六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