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柜台方”沪上试水 问病售药方式回归热议

2010-09-14 19:34 楼主
“六一散、平胃散……十几年前,在药店的柜台上,这些治疗头疼脑热的‘太平方’就装在大青花瓷瓶里面,顾客只要向卖药的师傅说说病情就能买到这些价廉效验的小药。”提起当年的饮片“柜台方”,不少上了年纪的人都颇为怀念。8月17日,经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复,久未露面的中药饮片“柜台方”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在上海26家药店试点销售。那么,半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柜台方”销售的情况如何?上海试点的“柜台方”模式有哪些创新?“柜台方”的发展前景如何?就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柜台方”问的多买的少

据了解,此次上海试点销售的“柜台方”并不完全等同于历史上的“柜台方”。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必须严格按照专家认定的组方内容,不得擅自更改,且每个“柜台方”都附有统一内容的使用说明书,内容包括药物组成、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调配日期、禁忌及告示语等。药店销售“柜台方”,应由驻店执业中药师根据购药者需要,现场调配,登记销售,并指导合理用药,且每次销售一般不超过三服。

首批进入试点销售的32种“柜台方”,是由上海中药行业协会在征集的250个药方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专家论证和甄别,由“国医大师”颜德馨审核,由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把关,最终筛选出来的,涉及内科、妇科、外科等32种常见病症。

那么老百姓对“柜台方”的反应怎么样呢?上海复美益星大药房怒江路店是首批进入试点销售的26家药店之一。该店的张磊店长介绍说:“老百姓对‘柜台方’还是十分关注的,我们店里每天都能接到十几个咨询电话,但真正说到购买,大多比较慎重。”

记者了解到,相对于复美益星这样的连锁药房,一些老牌中药大店、名店的销售情况要好一些,每天都能销出几张“柜台方”,但总体上还是咨询的多,购买的少。老百姓对于“柜台方”还是处于一个了解、认识的阶段。

“我们平常经常能碰到拿着一些验方或者是从网络上找到的小方子来抓药的顾客,但由于不符合处方药管理的要求,这些顾客都失望而归。现在,这些希望不进医院也能吃汤药的顾客需求可以通过‘柜台方’来满足。”张磊认为。他分析,现在“柜台方”的销售并不理想,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愿意吃汤药的顾客大多是中老年人,他们认可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而现在的‘柜台方’的药味和剂量都不能调整,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二是目前“柜台方”还不在医保报销范围之内,影响了顾客的购买热情。

对于“柜台方”试销情况,上海中药行业协会会长许锦柏表示属于预期之内:“毕竟‘柜台方’已经淡出老百姓的生活十几年了,人们要重新认识这个事物还需要一个过程。但相信随着后续工作的展开,‘柜台方’一定会受到百姓的认可。”

老百姓需要升级版“柜台方”

“昨天还有店员向我反映‘柜台方’太便宜,像‘鸡眼方’,就是抓三帖也不过几分钱。我们药店愿意销售‘柜台方’并不指着它能带来多大的利润,只希望能因此带来一部分客流。”张磊说。

许锦柏认为,“柜台方”最大的优势在于价廉效验,有利于解决当前突出的“看病难、吃药贵”难题。一方面,这些方子都是历代坐堂医师和药师的经验总结,对于小毛病有效果。另一方面,由于都是经典小方,“柜台方”的价格也非常便宜。按当前的饮片价格,平均每服药只需3.18元。例如通乳方,所需6克通草,价格只有1.08元,而同等西药价格至少要30多元一个疗程。更重要的是,通过恢复“柜台方”供应,能够发扬光大中医药的传统文化,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那么,老百姓到底需不需要“柜台方”呢?记者通过网络采访了一些上海地区以外的非医药界人士,除了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百姓认识度需要提升等原因外,绝大多数百姓认为,当前的“柜台方”需要“升级”。

在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的王宜满虽然才30岁出头,却对饮片“柜台方”的销售方式十分认可:“药店到处都有,医院就不是了。看一次病,要挂号、看医生、划价、交费、取药,不停地排队。像伤风感冒这种小病要是到药店就能问病买药,当然好了。”

浙江海宁的倪培先生今年45岁,由于身体不好,他是中医药的忠实“粉丝”,他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种方式吃中药又便宜、又方便,当然好。但是得有坐堂医师把脉,能够根据个人的情况调整处方,还得有医保报销才能接受。”

对于这些问题,许锦柏介绍,目前的“柜台方”销售还只是试点,当前的主要工作不是卖了多少柜台方,而是在试点过程中做好顾客咨询的记录与分析工作,以利改进提高。在将来,“柜台方”的“升级”是必然的,包括方子数量的增加、销售药店的扩大等。对于群众反应强烈的进入医保问题,虽然目前还没有时间表,但协会已经与社保部门在沟通。

推行“柜台方”考验药师能力

“这种方子,对于普通病症我能接受,可以省去医院挂号的周折,只是对于执业药师的水平能否与中医院的门诊医师相匹敌存有疑问。”北京一家新闻单位的郑女士在听到记者介绍的“柜台方”后如是说。

据了解,为了保证“柜台方”的安全、有效,上海市中药行业协会制定了很多规范与指南。首先,“柜台方”销售单位必须是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GSP认证达标,并且有经营中药饮片配方资质的企业;其次,按照药监部门规定,售药后相关药店应定期收集不良反应情况,考察市场使用情况。

“虽然在试点前已经对我们的药师进行了培训,但现在咨询的顾客还是对药师的能力存有疑虑。特别是一些中老年顾客,他们认为吃汤药就得是不同的人吃不同的药,没有医生把脉,只凭药师问问病情,他们还是不放心。”张磊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方药系的杨桢副教授一直十分支持经典小方的推广应用。他认为,现在市场上的中成药就好像是做好的“套装”,并不符合中医药辨证施治的理论。从目前公布的上海“柜台方”的目录来看,充分考虑了辨证施治的要求,如感冒方就分预防方、风寒方、风热方三种,可以做到为病人“量体裁衣”。这种“柜台方”回归更符合中医药的特点,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

然而杨桢也指出,销售“柜台方”也确实对现今的执业药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原本“医药不分家”的中医药学,现在无论是在院校教育还是在应用实践,医与药已经越分越开。“现在的绝大部分药师,无论是临床药师还是执业药师,在接受大学教育时,中医知识的学习就不是主课,能不能辨证给病人抓药确实令人担忧”杨桢说。

北京地坛医院中药房的刘宝河药师也说:“过去的老药工,长期收方、抓药,他们的临床能力有的时候并不比医师差。而现在的药师,上学时中医知识不是主课,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的主要是收药、配药、发药这样一些药品流通中的事务性工作,辨证诊断能力有待加强。”

对此,与中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许锦柏也表示认可,但他指出,“柜台方”毕竟是一个利国利民、利于中医药发展的好事,未来上海中药行业协会将通过推进药店配备坐堂医师,进一步加强执业药师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等来解决这一问题。相信“柜台方”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名词解释

柜台方:由历代坐堂中医(郎中)和长期从事中药调配的老药工,按照长期积累的经验拟定的简单处方并以此调配中药饮片,用于治疗常见的小病。销售时,药师根据病人提供的主诉和病情,调配相应的“柜台方”。这种饮片销售方式又被称为问病售药,曾经是中药饮片的主要销售方式之一。我国自1999年实施处方药管理办法之后,这样的销售模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评论:个体化与规范化 中医药跷跷板的两端 老茶馆 英国警告贝伐珠单抗的过敏反应和注射部位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