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经方医学言论续【3】

2010-10-03 02:04 楼主
171、(娄绍昆:我的老师——民间的经方医学研究者张丰)黄煌按:这是温州娄绍昆先生撰写的回忆文章,读后十分感人。经方的研究一直不乏传人,只是在现在的主流中医界有关经方的声音弱了,有关研究的成果少了。如果我国有许许多多象张丰先生这样的经方研究者,则经方医学必定兴旺,中医必定辉煌!希望各位网友多多提供民间经方研究者的生平、学说与经验,经方医学的发展历史不能忘了他们,经方的研究更需要他们!

172、说得好!方证相应,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方法论问题。
173、我坚信经方惠民,方证普世;坚信经方不朽,大道永恒!
174、经方家要不爱钱,要敢于顶真,勇于实践,他们追求的不是名利,而是真理。

175、读爱好经方的医案后,十分高兴!这说明经方是规范的,经方的疗效是确实的,经方是可以推广的。这些医案,记载详细,方证突出,可以为教学之用!谢谢爱好经方为我提供了这么多佳案!
个案的总结和整理是中医传统的学习与研究方式,这是与中医学注重个体差异的学术思想有关。但有不少人总认为个案不科学,非得要大样本,这种认识我一直心存疑惑。因为我的学医之路中,就与医案的整理密切相关,往往一个个案就让我懂得一个方证,悟出一个道理,而且多年不忘。我想很多中医都有类似的体会。
我希望大家和爱好经方一样,将自己使用经方的案例发表出来。由于《经方沙龙》第三辑已经编辑完成,我将在《经方沙龙》第四辑中专门开设经方医案一栏,收录发表的个案。

176、我很少参与中医的会诊。会诊最好有共同的思路和方法,否则差异太大,反而不利方案的统一。
经方派中医和其他中医的相处有时比较困难,难在学术思想上的不兼容。但如果大家都出于治病救人的目的,倒也能沟通,可以用疗效说话,光讲空道理是很难说通的。
如果经方派中医遇到了中医骗子或江湖中医就麻烦了!

177、城里娃脑的脑子绝对好使!他敢于怀疑,敢于求证,敢于探索,而且看问题自有独到的视角,是研究经方、研究中医的好手!如此下去,必有大进!
178、青年中医的自信与自尊,比什么都重要!
179、“机体渴望”是个好假说。机体渴望什么?用何表达这种渴望?
中医开方要练好“减法”的提法也十分贴切!现在方中杂药太多,要删,但如何删得得当,这不容易。

180、我接触胡希恕先生的学术,是从80年代《中医杂志》的胡老几个医案开始的,其独特的用药风格给我很深的印象,但可惜案例太少,无法更深入地学习胡老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后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胡希恕/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出版了,我看到应该是2002年左右,他的经验给我很多启发,也给我推广经方以极大的鼓舞。《我的中医之路》是2003年春节在台湾讲学时接受学生采访时的谈话记录稿,主要谈七八九十年代我的学习探索的经过,那时胡希恕先生的影响还不是很大,所以没有提及,但如果以后我再谈这个话题,是肯定要提胡希恕先生的。
181、陈慎吾先生是位了不起的经方家。他说过:“《伤寒论》是中医基础医学,同时又是临床应用医学”。临床擅长运用仲景方,据说,90%以上的伤寒论方,80%以上的金匮要略方,他都用过。临床尤其擅长使用桂枝剂、柴胡剂、苓桂剂、四逆剂、泻心汤剂等。可惜,我手头没有先生的医案医著。
182、临床是检验中医理论的唯一标准!中医的话语权应该掌握在临床家的手上,中医的发展才有可能。
183、我们还要在临床上做足文章,尤其是临床科研。我们非常需要统计高手帮助设计临床科研方案。

184、然不及汤网友提出的问题很尖锐。在肿瘤的治疗上江湖的黑幕很多,科学的疑团也很多。
185、日本汉方有古方与后世方之分,日本在古方的现代应用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186、我是开方的,但不是硬要人家吃药。药是药,不是饭,药不能当饭吃。人本身有抗病能力,不能依赖药,尤其是孩子,尚很娇嫩,能不吃药就不吃药,这是对孩子的身体负责,尽到一个医生的责任!
187、无论是药证方证,还是体质,都是动态的、区间性的、灰色的。药证相应、方证相应是个终极目标,是临床医生应该努力追寻的最佳目标。
188、中医是不会灭亡的,尽管现在步履维艰,但光明就在前面,大家要阔步向前!
189、没有专论体质的书,其内容在《中医十大类方》《张仲景50味药证》《经方的魅力》以及《黄煌经方沙龙》中。
190、仆本恨人道友的比喻很有道理!有时候,在见病人的瞬间就浮现的方证,是最准的,但也有的是错误的,或有偏差的。这与医生的经验有关,也与医生的即时精神状态有关。

191、医生是开方的,不是卖药的;医院是治病救人的,不是经营挣钱的。
192、对中医学历史的反思可以让我们的眼光更清亮,思路更清晰。我对经方的正确认识,始于医学史的学习以及各家学说的比较研究。
193、甘草敏感人应该与五苓散体质相近。

194、名中医不是培养出来的,是自己奋斗出来的;名中医也不是官员捧出来的,而是必须由老百姓口碑传出来的。
大师不是菩萨,而是有深厚造诣的学者,是对学科发展有极大贡献的伟人,是同行心目中的领袖,是学术发展的旗帜。
195、体质问题是中医学术的核心,楼上的思路非常好!很有价值!

196、(在线调查:你是如何知道经方的?)这个调查很重要,我也希望通过这个调查了解目前经方普及推广的情况。目前经方推广最薄弱的环节在高校,而最需要推广经方的领域在高校。
197、我是通过读余听鸿先生的《诊余集》初识经方,后得朋友赠送曹颖甫先生的《经方实验录》再识经方,到南京后细读徐灵胎先生的《医学源流论》《兰台轨范》等始觉经方重要;去日本后与日本汉方家交流,更觉经方宝贵,回国后反复临床终日体会,终于爱上经方,迷上经方,以至不可一日或缺!

198、blankbamboo网友说的对,实证医学不等于对症用药。如果面对临床纷繁复杂的症状不能进行归纳分析,不能建立各种模型,那是无法运用经方的,无法进行治疗的。目前有不少中医用药,满目症状,没有联系,于是开方就是对症状下药,结果开出了林林总总大锅煮的杂烩汤。
经方医学是实证的医学,其强调的方证,不是症状,也不是病机,而是由客观指证组成的、具有特异性的临床应用证据和指证。方证有的是症候群,有的是某种疾病,有的是体质状态。更多的是夹杂体。对这些症候群、疾病、体质的解释,可以用抽象的理论,可以用现行教科书中医的病机概念,其中有阴阳,其中有水火。只是经方家所关注的不是解释,而是方证这种比较直观的表现形式。对经方家来说,疗效永远比解释重要。

199、望诊是四诊之首,望神是望诊之首,而望神中尤重望眼神。这是辨体识人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途径,但此技甚难,真是用得上那句话:可以意会难以言传。
张锡纯的眼神是含蓄内敛,吴佩孚的眼神精采外露,前者有智慧,后者有勇气。这是看其人的社会心理特征。如要看其属于何种疾病趋向,当用何方何药?则需要结合其面容肤色光泽加以判断。张锡纯眼睑松弛下垂,面容虚浮,缺乏光泽,应是阴寒体质;吴佩孚眼睑坚敛,面庞肉坚皮紧,当有油光,应是阳热体质。如同是牙痛,张锡纯可能用葛根汤或黄芪桂枝五物汤,甚至要用四逆汤加肉桂之类。而吴佩孚可能用三黄泻心汤,或者黄连解毒汤,或白虎汤。或在上述方子的基础上加细辛、附子。

200、晓军的工作很有意义!经方是经验的医学,经验的医学需要实践,实践的经验需要总结和交流。
晓军提出的守方问题十分重要。不仅是因为疾病难愈体质不变,还因为许多经方的配伍严谨,不宜随意加减。但守方之中,可以调整用量,这也是一种变化
201、用药与用兵,都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处理复杂情况的智慧。
202、老年性痴呆患者大多是抑郁性格,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基本方。如脑血管性的,可以加桂枝茯苓丸。
203、然不及汤先生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医学存在的弊病,值得深思。经方医学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思想方法,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204、柴苓汤与当归芍药散均有调节免疫的作用。南杏仁医生提出的那个习惯性流产患者如果没有柴胡体质的特征,可以单用当归芍药散。

205、当今中医,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的了,中医属于全人类。
中医学发源于中国,但也可以移植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今后国际间的发展竞争,将异常激烈,我国中医界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以迎接挑战!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如果连对手的情况也不熟悉,人家最新的动态不掌握,谈何竞争,更凭何取胜?
我国的中医界感觉不要太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6、中国地大,各地风土人情不一,中医学博大,各种思想、各种流派纷呈也是必然。要提倡中医学术的多样性,宽容失败,允许竞争,这样的世界才具有活力。
207、用《伤寒杂病论》方,按一两约等于5克的标准换算,用于现代汤剂的一天量似乎比较合适。
208、五苓散、附子理中汤都是夏令常用方。

209、《经方杂谈》一书的出版,雄辩地说明中医研究的前线在高校的实验室,更在广大基层医生的诊室里;传承经方的大业需要政府的支持、高校的引导,更需要广大临床医生的直接参与和亲身实践!经方是古代的,但也是当代的!经方是治病的,不是给你卖钱的!经方的疗效是可以信赖的,经方的规范是可以传承的!经方源于中国,经方属于全人类!传承经方,大有作为!
210、经方就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表述,让普通老百姓也能明白更好。
211、我国宋代的科学技术最为发达,印刷术、造纸、指南针、和火药等都在这个时代得到改良和广泛的应用,而这个时期的医药成果主要集中在验方的收集与应用上。这说明方剂的技术含量最高。
212、天下的学问未必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真学问必定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开始的。学经方,学中医,还是务实为好。
213、口苦可以用小柴胡汤,也可以用大柴胡汤,还可以用半夏泻心汤。
214、剂量问题可以说是经方研究中的一大难题。我们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是不是要考虑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古今度量衡不同,但古人今人的胃容量应该是一样的,所以,方剂的总量应该相差不会过大;第二,历代换算标准差距甚大,但中医代代相传,没有断裂,对于上一代传给我们的用药规范似乎也应该尊重。

215、谢谢芭窗夜雨!我明白您转发此帖(贾平凹4月演讲——《当下社会的文学立场》)所要表达的信息。体会如下:

第一,对于中医来说,目前也是处在一个“厚云积岸,大水走泥”的时代,浑浊而具有活力,各种思想,各种流派,各个主张,都希望在这个天地里张扬。

第二,做中医有各种各样的做法,可以将它来当赚钱的行当,可以将他来装饰文化墙,也可以将他来作为从政得民心的手段,还可以将他来当做骗术,但真正做中医,是为了看病,看病才是医学最根本的目的!

第三,做中医的学问,做法要笨些。不要先有什么目的,不是先有一种理论体系先横于胸中,看病也不是为了某种理论,某种解释,而是如实的反应临床实际,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在那些具体的事实里面,别的研究者自然可以去发现一些东西,自然可以抽出一些理论,但毕竟不能替代那些具体的事实。

第四,中医也有自己的母语,方家更有自己的祖方,但是,许多人不会说中医的母语,也不会用方家的祖方,这是一种悲哀,这是一种没有文化的表现。




216、个案是经方临床研究的重要资料,经方现代应用的线索和经验,主要从个案中来。同时,个案也是学习经方的教案,一些佳案常常给读者带来新的启迪

217、这位女病人已经来我的门诊3次了。处方(大柴胡汤加黄连)基本不变,但症状不断改善。胃不再难受,口苦没了,原来严重的口臭也消失了。还有让她非常开心的是两下肢流水暗红瘙痒的皮肤也明显变了样。她笑着说,这下遇到好医生了!望着她的笑脸,我也有一种满足感,同时,也有一种忧虑。为什么当今中医的临床水平不能满足广大民众的需要?为什么培养一个好中医那么难?说到底,还是两大问题,一个是为什么行医的问题,那是医生的宗旨和职业道德。还有一个是读什么书、用什么方的问题,那是学中医的门径、方法、思路的问题。当前,这两大问题,许多中医是不清楚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黄煌经方医学言论续【2】 老茶馆 黄煌经方医学言论续【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