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比较系统的诊断学专著——《四诊抉微》

2010-10-12 22:39 楼主
“望”、“闻”、“问”、“切”四诊法是祖国医学独特的内容。据甲骨文记载,早在公元前十二世纪以前的殷代就有“疾齿”、“龋”、“疾言”、“疾育”、“疾首”、“疾足”等十几种病名了。其中如“龋”就是表现在牙齿方面的疾病,它是通过望诊的方法,才能得知;“疾言”则是表现在言语方面的疾患,只有运用“闻”(古称听声)诊,才能得知;“疾首”是表现在头部的疾患,如头痛、头眩,这只有通过“问”诊,才可得知;至于“切”诊,起于何时,虽无从稽考,但《周礼》中已有关于切脉可以观察内脏病变的记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曾载:“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还有“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以上可以说明“四诊”最迟在扁鹊生活的时代,或者更早些已初具规模。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已有《脉法》,《内经》中有“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闻、见而知之,按而得之,问而极之”等记载,《伤寒论》中把望、闻、问、切“四诊”与“八纲”有机地结合起来,确立了辨证论治疗的理论体系。
西晋时王叔和撰《脉经》,宋代崔嘉彦曾撰《脉抉》专论切诊。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明代,医家张三锡撰《医学六要》,其中有四诊法一卷,卷中内容偏重切脉,尚谈及望、闻、问三诊。到清代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出现了我国最早比较系统的诊断学专著——《四诊抉微》。
《四诊抉微》是清代医学家林之翰所著,全书共8卷,作者以《内经》色脉并重为据,抉取清代以前有关四诊名著的精微编纂而成。书中系统讨论望、闻、问、切四诊法,指出四诊法在临床上不但同样重要,而且互有关系,论述既不偏重于切诊,也不忽略于望、闻、问三诊。并附有小儿“指纹”和“虎口”的特殊观察方法。所论四诊法,多能结合病理说明原因,结合诊断介绍治疗。紧要处编为四言诀,便于初学者诵记,是一本切合实用、影响较大的诊断学专著。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最早对遗传学和优生学提出论断——《左传.僖公二十三》 老茶馆 现存最早全面注解《伤寒论》的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