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温病应注意的三个区别

2010-10-17 19:36 楼主
1.湿与水、饮、痰的区别:湿为湿温病的主要成因,但临床上应注意其与水、饮、痰相区别。四者均属人体水液代谢谢失常的病理产物,又都是第二致病因子。相对比而言,其性状一般可作如下区别。
湿:类似汽态,弥漫全身,无处不达。但体征上一般无明显的异形异物可循,而主要是自我感觉沉.重、闷胀等。

水:液态质清,流动性大,多流聚于低下或松弛部位,而见浮肿等症。

痰:质稠而呈半凝固状态,流动性小,为病不易根除。常见吐痰多,喉中痰鸣,以及触得圆滑包块等异物。

饮:较水浊而较痰稀,流动性不大,常停积于胸、腹、胃、肠等管腔之中。可表现为呕吐清稀痰涎,局部积液等。

四者的关系可概括为:湿为水之散,水为湿之聚,积水成饮,饮凝成痰。

2.湿温与温热的区别:二者虽均属温病范畴,但比较起来,湿温有其自身的许多特点。吴鞠通总结说:“湿温较诸温,病势虽缓而实重,上焦最少,病势不甚显张,中焦病最多,……以湿为阴邪故也,当于中焦求之。”

在病理上,由于湿温病的特点主要是由“湿”的特性所决定的,而湿性粘滞,属于阴邪,故易伤阳而不易伤阴,且与脾胃的关系至为密切。湿温病,多因雨湿季节而感受湿热病邪,或脾虚湿郁而化热,又复感外邪而发。湿热胶滞,病势较缓,病程长而缠绵难愈,病位以中焦脾胃为重心。因而在证候表现上,湿温与温热比较,湿温一般是多为身热不扬而非壮热不退;口渴不多饮而非渴欲引饮;汗出难彻且热不为汗解,而非大汗出或热随汗散;大便常稀溏不爽而非燥结;舌红胖、苔黄腻,而非红绛、苔黄燥;脉濡数或滑数,而非洪数;肌肤易现黄疸、白,而非易出斑疹;神识渐入昏迷或呈朦胧状态,而不是突然神昏;动风、动血的情况也比较少见。

在治疗上,湿温不单清热而常清热祛湿同用。若单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同时,应注意芳香化湿通阳、调理气机升降,而不能寒凉太过,冰伏病机。

3.湿热痢疾与湿热泄泻的区别:二者均为湿温之中常见病证。因此,除有湿热的一般见症外,都以腹痛和大便的异常为其主要特点。若以腹痛坠胀,“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便)为主者,属湿热痢疾。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性细菌性疾病、阿米巴痢疾。病机系湿热疫毒壅聚肠道,与气血相搏结,以致肠道积滞所致。故治疗应在清热利湿的基础上,兼以解毒活血理气,方如白头翁汤、芍药汤等。若以腹痛不甚剧,泄泻急迫,里急后重不明显,便中无脓血,粪质如蛋汤,或便秽如黄糜为主者,属湿热泄泻。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肠炎、小肠吸收不良等病症。病机系湿热侵及肠道,肠道气机紊乱,清浊相干,混杂而下所致。治疗应在清利湿热的基础上,注意同时调理气机,升清降浊,临床常用葛根芩连汤加减。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湿温病的三个特性 老茶馆 湿温病一例案的三点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