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对痧症的辩证与非药物治疗法

2010-10-20 00:44 楼主
在临床上出现突然发冷或燥热,全身不自在、乏力、酸软,烦躁不安,头昏,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或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等,苗家人常诊为“痧症”,习惯称为“发痧”。苗语又习惯称“应痧”。“发痧”重者如大汗淋漓,肌肤湿冷或四肢厥冷,呼吸急促,嘴唇、指、趾甲青紫,浑身发抖,语无伦次,含糊不清,深度昏迷或晕厥,如不及时救治,患者可能在几小时或近两三天内死亡,苗家人又称之为“发症候”。“发痧”与“发症候”是同一病因的不同发展阶段,在治疗上也是雷同而有所加强。现将“痧症”病因病理,辨证施治略述于下:


病因病理

苗医认为,痧症之为“发痧”,或气血凝滞,或阴阳逆乱,或脏腑失调,究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遇冷

1、人出门在外,遭遇天气突变,气温骤降,或大雨瓢泼,浑身淋湿,气血凝滞而皮肤紧凑,鸡毛疙瘩迅起,毛发直立,嘴唇青紫,时有哆嗦发抖,打喷嚏、流清涕,头痛等诊为发痧。

2、饮食生冷,寒从内生,肠胃收引,腹中绞痛,上吐下泻,视为发痧。

二、遇热

在太阳暴晒下或室内高温状态下作业,突感胸闷、眩晕,面色潮红、大汗淋漓,肌肤湿冷,浑身乏力,呼吸急促,心悸等诊为发痧。

三、饥饿

体质素弱,饥饿劳作,气血亏虚而出现神疲乏力,心慌心悸,头目眩晕,大汗淋漓,肌肤湿冷,严重者出现晕厥等。轻者称为“发痧”,重者称为“发症候”。

四、酒精中毒

或喝酒过量,或郁闷时喝酒,致使酒精中毒,出现头昏乏力、言语增多、颜面潮红或苍白,进一步出现动作不协调、步态不稳、语无伦次、含糊不清。严重者转入沉睡、颜面苍白、皮肤湿冷、口唇微紫、呼吸缓慢而有鼾声,甚至因深度昏迷,呼吸麻痹而死亡等。轻者称为“发痧”,重者称为“发症候”。

本病与现代医学中的重感冒、霍乱、中暑、心肌梗塞、低血糖、急性酒精中毒等病症的临床表现相似。

治疗法则:

1.对症处理,如遇冷发痧,即先将病人送到家里保暖。遇热发痧,则立即将病人安放在阴凉地,用毛巾浸渍冷水擦身、敷头部。属饥饿发痧者立即喝白糖开水或吃米饭之类。酒精中毒可让其喝大碗醋兑开水,有条件可以喝西红柿汁或苹果汁。

2.共性治法,

(1)掐法:解开患者衣服露出背部,令患者俯卧于床,医者用拇指甲从患者的双肩井穴直下经肩甲骨沿足太阳膀胱经到达腰部不断地用力掐,使患者皮肤出现明显的指甲印(以患者最大的耐受限度为准,切不要掐破皮肤);

(2)挟法:指甲掐完后,医者又将食指和中指曲成半握状叉开成钳,然后沿指甲掐印从上往下有节凑地将患者的皮肤挟拿,使皮肤上出现红斑;

(3)捶打法:上两法完毕后,医者将手指握成拳状又再在患者的整个背部有节奏地进行捶打,使整个背部大面积出现红斑;

(4)推法:上三法施行完毕后,医者可渍些冷水(注:苗家人习惯用的是口水)涂擦患者背部,使其起到润滑作用,然后用掌根部从上往下推擦十数次,直至整个背部全部发红。

一般地讲,通过这样治法,患者就基本痊愈了。但有些患者发痧到了苗家人认为“发症候”的地步,即临床表现有昏迷、晕厥等危象时,除了用以上的方法外,还要掐人中和刺血疗法。刺血疗法的做法是:用线或皮筋缠住患者的十指,使其十指指尖充血,然后用逢衣针(在医院最好用消毒好的三棱针)刺患者的十指尖让其出血,患者不久就醒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带脉刮痧--梳肚子”清肠减腹 也是妇科疾病的克星 老茶馆 六种米的保健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