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小故事】人性本善

2010-11-30 22:57 楼主
人性本善

劉柏宏[1]

【原文】

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

孟子曰:「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孟子‧告子上》



【譯解】

告子說:「人的本性,就像縈迴的流水一樣;向東疏導就往東流,向西疏導就往西流。人性不分善和不善,就像水性不分東西一樣。」

孟子說:「水性確實沒有東西的分別,但是沒有上下的分別嗎?人性的善,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人的本性沒有不善的,水的本性也沒有不往低處流的。就像水,搏擊它,使它跳起來,可以高過人的額頭;阻塞它,使它逆流,可以流上山坡。這難道是水的本性嗎?是外在的力量使它這樣的。一個人可以使他做壞事,本性的改變也像這樣。」[2]



【儒學小啟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相信是你我第一次接觸儒家思想的印象。隨著年歲漸長,現實的生活經驗卻也讓我們領教到人的複雜與多樣。慢慢地,我們只會在考試作答之際,發現「性善說」是一種可能的選項。而後,在中國文化史的課程裡,我們知曉古代思想家對於人性說其實還有其他不同的主張:但不論是善、是惡,或是三品、善惡混等說法,這些畢竟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至於人性究竟是什麼,每個人的心中總有個變動不定,自己也說不上來的答案。

或許我們可以先想想,什麼樣的具體行為可以稱為善?羅馬競技場裡的戰俘死在野獸的攻擊下,卻換得所有觀眾的歡娛,這種犧牲生命以滿足群體的行為是否可以說是善?我想多數人的答案是不會同意。但我們相信,1985年秋天,那位用己身保護學生以免於虎頭蜂叮咬的陳益興老師;或是眼前這位用自己生命讓二十名大陸觀光客得以倖存的遊覽車司機蔡智明先生,他們都表現出崇高的善行,體現出人類具有的利他精神。

然而為了讓每個人都有行善的準則,我們是否需要窮舉一切行為規範,以確立何者為善,什麼又不是善呢?依照孟子上述的說法,我們的外在行為,時常會因為時間、環境等條件影響,而有所不同,一如水會受外在力量左右而暫時不往低處流去,但我們卻千萬不可因此而對人性本善、人性向善有所質疑。讓我在此借用Randy Pausch教授在卡內基美隆大學演講中所說:

有時你必須要等的夠久,可能是幾年,但人們終究會展現出好的一面,請你耐心等候。不管要花多久的時間。這世上沒有真正的惡人,每個人都有好的一面,只要耐心等,就會看到的。[3]

人性本善,事實上就是埋藏在每個人內心深處那份向上的渴望,同時也深信身旁的每個心靈也正和自己一樣,努力不息!

[1]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生。

[2] 見謝冰瑩等編譯:《新譯四書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7年8月),頁538。

[3] 中文引自朱學恆先生所譯。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穴位按摩除口臭 老茶馆 【儒学小故事】任非为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