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廷瑶验方二则

2008-06-09 11:49 楼主
董廷瑶验方二则

小儿久泻方

组成:乌梅6~9g,川椒目2~3g,桂枝(或肉桂)1.5g,附子1.5~3g,细辛2~3g,干姜1.5~3g,川连1~2g,黄柏3~6g,党参6~12g,当归6~9g。

主治:儿童泄泻迁延不愈,症见便下粘冻,甚至脓血,少腹或脐侧疼痛,进食生冷则泻甚,舌苔薄白质红,脉弦细,辨证属肝脾失调,寒热夹杂,多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者。

方义:本方由仲景乌梅丸化裁而成。方中乌梅大酸,急泻厥阴;川椒目苦辛寒,行水消胀;黄连、黄柏苦寒,清热坚阴;党参、当归甘温,补气调中;附子、桂枝、干姜、细辛辛热诸品,通启阳气。全方酸柔甘缓,以和肝扶脾,苦寒辛温,以清火达木。

加减法:舌淡苔白,加吴萸;舌苔厚腻,加苍术、川朴、山楂;舌质不红、无热性症象,去黄连、黄柏;腹痛较甚,加白芍;大便滑利,加赤石脂、余粮石;胃脘不舒,加木香、砂仁、陈皮。

病案举例

吴××,男,6岁。门诊号:56091。

1986年9月21日初诊。久泄腹痛,利下粘冻,次数频多,面色萎黄,形体消溲,胃口不开,汗出淋多,舌苔薄白,舌质偏红,脉象弦细。病程数月,肝脾失调,寒热夹杂,治拟乌梅丸主之。处方:乌梅6g,川椒目3g,细辛3g,肉桂1.5g,党参4.5g,淡附片3g,炒当归6g,炮姜3g,炒黄柏4.5g,炒川连2g。7剂。

服药1周后,泄泻已和,腹痛亦除,胃纳稍动,再以乌梅丸为主,调治1月而告愈。

小儿痿頢方

组成:川椒3g,附子4.5g,淮牛膝9g,当归6g,鸡血藤12g,伸筋草9g,细辛2g,千年健10g。

主治:小儿麻痹症后两腿痿软,舌淡苔润,属阳虚筋弱者。

方义:川椒辛热通络,振痿强筋,《本草纲目》称其“入右肾补火,治阳衰溲数足弱”;附子、细辛扶阳温经;淮牛膝、千年健养筋利足;当归、鸡血藤、伸筋草濡养通脉。全方共奏通利血脉,温阳养筋之效。

加减法:气虚加党参、黄芪;血虚加熟地、白芍;肝肾不足,选加杜仲、狗脊、杞子、桑寄生;若夹痰湿,选加半夏、胆星、天竺黄等。方中亦每参入独活、忍冬藤、木瓜等通络之品。

病案举例

林××,女,8个月。门诊号:7682。

1982年3月17日初诊。今年1月底患小儿麻痹症后,出现两腿软弱无力,不能动作,至今未见改善。乳哺少纳,便通溲短,寝汗淋多,舌淡苔润。阳虚筋弱,治宜通阳温筋为主。处方:川椒3g,细辛2g,鸡血藤12g,伸筋草9g,淮牛膝9g,千年健10g,生姜3片,陈皮3g,茯苓9g,车前子9g(包)。5剂。后又连服1月。

4月21日复诊:原来两腿全不能动,今则足趾屈伸时见。便通溲长,汗出尚多,舌淡苔薄。前法已合,犹需温筋,略佐和营。处方:川椒3g,细辛2g,鸡血藤12g,伸筋草9g,淮牛膝9g,当归6g,桂枝3g,赤白芍各6g,清甘草3,忍冬藤9g。本方服用20余剂。

5月19日复诊。10月婴儿,两腿痿弱,现左足运动已如常态,但右足尚软,活动欠佳。胃纳一般,二便通调,舌淡苔润,续以原法。处方:川椒3g,细辛2g,鸡血藤12g,伸筋草9g,淮牛膝9g,千年健10g,当归6g,桂枝3g,桑寄生15g,独活3g。

携药回乡,随访询知,服上方月余后,右足亦动如常而症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董廷瑶治疗小儿癫痫经验 老茶馆 董廷瑶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