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医学该返朴归真了

2011-03-01 11:34 楼主
辛卯 庚寅乙卯 庚辰
天医圣药子

今天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已被边缘化并成为陪衬这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落此境地?!
因为医者只知《黄帝内经》这部原根素材是来自天著的伟大巨典是凡人所为,虽然也知十二经脉、阴阳、脏腑、虚实、寒热、标本、营卫、表里这些《内经》核心的表面知识,但不知这里面的奥妙、玄机!所以用起来总是无法得心应手。
为什么一代大药学家李时珍,没说扁鹊、仓公、张仲景、华佗、张子和、刘元素、李东垣、朱震亨是“灵素以下唯此一人”而说张元素是“灵素以下唯此一人”?!这是值得任何一位岐黄之道信仰者,该认真研究的课题,尽管历史给我们留下的线索极为稀少。但是就是张元素没有见到刘元素而把其病治愈的史实,让老朽得到了启发。
为什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之《易经注疏》、《尔雅注疏》、《春秋左传注疏》、《龙鱼河图》,看来李时珍已摸到“灵素以下唯此一人”张元素“成气候的脉搏”,但终归研究不深而没成大医学家。
《易学》与《内经》一样,其学说都来自天外来客,老朽在“明医网”上都曾发帖论述考证过。
现今的中医教育工作所以能培养出“罗大中现象”,最重要的就是没抓住《内经》这一关键核心学说!医者论治,嘴上挂着《黄帝内经》,而完全不讲十二经脉、阴阳、脏腑、虚实、寒热、标本、营卫、表里,这还是岐黄之道么?!“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只是一块敲门砖,如果没有这块敲门砖,《内经》宝典神秘殿堂是打不开的,我们只有把《易学》与《易经》有机紧密结合,世上最行之有效的医药学,将会掌握在我们手中。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3-01 12:49 2楼
先生所论甚是,把医学与《易经》有机紧密结合,谈何容易,《易经》自创立以来无人能解。当今学医者不学《易》,学《易》者不懂医理。临床者少理论,理论者,少临床。诚如《内经。著至教论》说:“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道归于一”,能知易道,始知医道,医学返璞归真,则天下苍生幸甚。
2011-03-01 14:23 3楼
张元素,字洁古,世称“张易水”。金代易州(今河北易县)人。自幼习儒,八岁举神童。二十七岁试经义进士,犯皇帝讳下第,乃退而习医。苦研经年,洞彻医理。时河间名医刘完素患伤寒,已八日,头痛脉紧,呕逆不食。元素往候,刘面壁不顾。元素曰:“何见待若斯之卑哉?”诊脉毕,曰:“若病某乎?”曰:“然。”“若服某药乎?”曰:“然。”元素曰:“误矣!某味性寒下降,走太阴,今脉如此,非某药不效!”刘服其言,饮药而愈。自此,元素之名沸起,人重之若遇和、扁。其于医理推重《内经》诸书,而临证多不循古,尝谓:“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故自成家法,为“易水学派”之开山。曾以明经任涿州学正。着有《医学启源》三卷、《洁古本草》二卷、《珍株囊》一卷,《洁古家珍》一卷、《洁古注叔和脉诀》十卷(与其子张璧合着)、《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一卷、《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三卷,均刊于世。子张璧,门人李杲、王好古,皆得其传。
2011-03-01 19:12 4楼
中医之路,走的人多了,成功的机会就大了!
2011-03-01 22:29 5楼
易归易,医归医,易医是扯淡。如果把这两样扯到一起,哪样你也不明白。
2011-03-03 19:28 6楼
刘元素居河间,距易水张元素居处三百余里。刘元素派人带书信求张元素时,刘已病多日,在这期间,刘自不能治,附近较有名之医也皆不能治,这时刘病情极重已不能乘车长途颠簸,因而派人携带书信求张元素前往河间。当时的史实张元素未见刘元素,张元素仅凭刘元素的信件,便知刘患的是什么病,并求出药方让来人带回河间,刘服后病愈。老朽不见患者,而把这些西医不知是什么病的患者屡屡治愈从来没有失误,必要时,将把这些医案公之于众。
2011-03-03 20:32 7楼
在张仲景之前,一般伤寒,对较有资历的郎中而言,已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刘元素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只要看看以下诊断便知:
足太阴经阴症虚寒 病伴有心惊
足阳明经阳症实火 病肿胀
手少阴经阴症虚火 身体发烧症状特重
足阳明经阳症实火 特别虚弱外邪入中腑
足太阴经阴症虚寒 外邪入中脏官鬼门营病重
足太阳经阳症虚寒 外邪入中腑头疼卫病特重
药方如下:
桔梗3钱升麻蜜炙5钱益智仁3钱乌药3钱山茱萸5钱生地4钱栀子3钱茵陈5钱黄檗3钱丹皮3钱地骨皮5钱大黄2钱芒硝2钱炒白术5钱 麸炒苍术3钱炒白芍5钱大枣6枚干姜3钱葛根3钱麻黄3钱独活3钱生半夏3钱白茯苓5钱陈皮3钱豆豉5钱当归5钱熟地5钱没药3钱 朱砂研细吞服3分
从以上药方中不难看出刘元素患的不是单纯伤寒病,既有外感又有内伤,此乃多经病也,多经病至今仍是中医没有攻克的病,只有掌握上古之人所知之医道,方能医治。
2011-03-04 11:24 8楼
回复 7# -天医圣药子-
老先生如果能公布一些病例示人以规矩,当然是大大的好事。
近几天我发现,六经与八卦是有莫大关系的。如何把十二经脉与六爻相对应,现在还想不出来。对刘元素这个六经病况,现在也看不出头绪。
一个更重要的问题,用药后的卦象,如何判断是能治病的呢?比如一个发烧病例,用药前是上艮下坤,拟用药后是上坤下兑,均无动爻,此药有效无效?
感谢!
2011-03-04 15:35 9楼
问一先生伱提的问题老朽在此回答你,很抽象,不具体,现在谈具体的还不是时候,今奉送给你《系辞下传》,病与药都在其中,“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望深深悟之。这一些,对老朽而言,太明白不过了。
2011-03-04 16:48 10楼
《古今异轨》
张元素所提出的“运气不齐,古今异轨”是何意?!医是主本,药为相从,才是此语的真谛!古今异轨,古医之轨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张元素的著作大多都已佚失,今天只能在他人的著作中,可见其极少的踪影。有关《易医》方面的论述,更不会在这些著作中出现,张元素的“易医”连自己的儿子都不传,何况他人!自古以来,凡得“易医”者,都不外传。老朽从非典后,专门研究《本草纲目》中“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此乃出自张元素的“脏腑标本药式”,这个药式是张元素多年用《易学》一卦一卦算出来的!老朽用了近八年时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这一点!
任何人想理解老朽所论述的这套道理,必须从今轨中医学的禁锢中解脱出来,要逆向思维,不是后来的东西都是先进的,要把自己变成一张白纸,才好画最美丽的图画。努力认真刻苦的钻研探索上古之人古轨医道,以证实上古之人是否有这么一套古轨之道,其次是必须把《易》、《巫》严格区别开来,巫者乃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易者乃是以简易、变易之信息传输和接受信息的思维方法,认识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天人想通,用地球人的语言能通么?!因而,天人教给了我们《易学》知识,我们才能与天上真人相通。
2007年10月19日戌时,老朽在“明医网”上,发表过“我所知道的《灵》《素》之下一人而已的张元素”,张元素给刘元素治病的时间约在公元1180年前后,而这时他的高徒李杲刚出生,张元素给刘元素治的病,如果说是伤寒病的话,绝对不够确切,从张元素的诊断结果看得出来,刘元素患的是多经大乱症。从河间到易州300里路,在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300里路抬腿就到,而在没有飞机、火车、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八百多年前,昼行夜宿步行要三天,快马加鞭也要大半天。老朽在“我所知道的《灵》《素》之下一人而已的张元素”一帖中曾说过,“刘元素得病后束手无策,这种病他以前没有碰到过,他所掌握的医术无法给自己切脉,而且多经大乱,任何人切脉是切不出来的,但是他又不会“易医”,所以一点办法也没有,请遍方圆百多里较有名望的郎中,结果各个摇头,凡多经同时患病,其经脉乱作一团,四诊辩证施治之术可谓望洋兴叹。当时有人提议是否叫易州的张元素给治治看,而那时刘元素早已名扬全国,根本没把张元素瞧在眼中,但又没办法,只好叫人连夜速往易州去找张元素,300里路快马狂奔,第二天未时赶到张家,递上刘元素的亲笔求救信”老朽所说的刘元素求救信的重要性,不是在信中说的病情及症状,而是在刘的亲笔信和亲笔签名,这是张元素测之确诊刘的疾病的先决条件。老朽直面患者或是不见患者,绝对不听患者陈述及家人陈述病情和症状,不是亲属者,必须亲笔写出自己的姓名及家庭住址,因为世上多有重名者。为什么一代特大名医没有生卒之年,在给刘元素治病之前,“张元素一直隐居专门研究《易医》,给刘元素治好病后,隐居的更深,他不想为外掳金人治病,而是面向老百姓,不屈服于外族统治者,这是当时中原学者的骨气。由于年轻时医不出名,到老又深入简出,甚至离家深造,到最后与世隔绝,这是没有生卒之年的主要原因。”
“张元素的杰出贡献,就在于其深得《灵》《素》之真谛,把“易医药”三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敢于创新,敢于批判的接收不是上古之人的古医理,化裁古药方,他“医”从“易”来,“药”从“易”来,真可谓天给张元素,天造张元素也。他把天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这对地球人类是多么巨大的贡献啊?!其次,张元素用临床实践证实“易”“医”同源,“易”主“医”从的主次关系。他不象某些人那样,只会罗列古方,用拿来的方法,因为是一些死方,往往这些方只能看不能用,经不住历史实践的考验,大部分情况下,用了不治病。”
这些见解是否有道理请同仁们三思。
2011-03-05 09:56 11楼
今奉送给你《系辞下传》,病与药都在其中,“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望深深悟之。这一些,对老朽而言,太明白不过了。
先生既然明白,能否说一下象、爻、变、动各指什么?
⬅ 惑问 师传 5 老茶馆 惑问 问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