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敷脐法在儿科病症中的应用

2011-03-06 15:02 楼主
武警安徽总队医院门诊部 何国兴 主任医师

敷脐法是将药丸或药粉纳入脐中,外盖药膏,或以药饼敷脐,胶布固定,以治疗某些急、慢性疾病的一种穴位外治疗法。众所周知,婴幼儿患者就诊时常不与医生合作,并且大多数都拒服药物,而敷脐法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故更易于患儿接受。笔者根据临床实践,辨证运用敷脐法治疗一些儿科常见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小儿发热 小儿发热原因很多,若因感冒引起者,可取柴胡10克,研为细末,加入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2~3天。因柴胡具有很好的解热镇痛作用,临床上常用其注射液治疗发热,但因注射液易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敷脐法更为适宜。

小儿肺炎 小儿因肺炎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症者,取紫雪散0.5克、吴茱萸10克,将吴茱萸研为细末,与紫雪散混匀,加入清水适量调为糊状,外敷于肚脐及双足涌泉穴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用药2~3天。

小儿流涎 小儿流涎为儿科常见病之一,西医没有很好的办法,中医以温中健脾为主,可取得良好疗效。取吴茱萸10克,研为细末,用米醋调为稀糊状,敷于肚脐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3~5天。

小儿呕吐 因胃寒引起的呕吐,可将生姜捣烂如泥状,敷于肚脐处,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1~2天。因生姜辛温,具有温中止呕的作用,尤善治疗胃寒引起的呕吐。

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是让很多家长倍感头痛的事,除了服用健胃消食药外,可取葱白1根,生姜3片,小茴香10克,将上药共捣烂如泥状,放入锅中炒热后,敷于肚脐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5~7天。

小儿腹泻 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可取丁香、肉桂各40克,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克,用适量藿香正气水调为糊状,外敷于肚脐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3~4天。因丁香等具有很好的温中散寒的作用,藿香正气水又可行气化湿,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小儿便秘 近年来,由于小儿饮食结构的改变,加之户外活动减少,小儿便秘非常常见,除了改善饮食,适当活动,严重者可考虑用中药治疗。取大黄10克研为细末,用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敷于肚脐,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连续贴敷12~24小时。

小儿遗尿 取五倍子、五味子、石菖蒲、麻黄各15克,肉桂5克,将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米醋、米酒等量调为稀糊状,敷于肚脐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7~10天。

小儿尿频 若小儿先天肾阳不足,会经常出现小便次数频多。将生姜切为极小细末,包于纱布中,蒸热至40~45摄氏度,敷于肚脐及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约15分钟后取下,每天1次,5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1~2个疗程。

小儿出汗 小儿为纯阳之体,活动后出汗较多是正常的,但汗出如流水,或动辄大汗出,则需治疗。取生黄柏、五倍子各1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治疗前将患儿的肚脐部清洗干净,取药末适量,用温水调成饼状,敷于肚脐处,胶布固定,24小时后换药。连续用药2~3次。

另外,上述治法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治疗后,若患儿出现皮肤发红、搔痒或其它不适等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用,并去医院就诊;对上述药物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3-06 16:54 2楼
为了孩 子一定要好好学习,谢谢了
2014-07-22 23:56 3楼
我有时也常用外敷神阙涌泉等来治疗小儿发热咳嗽等,克总觉得效果不是很明显,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和赚钱的方法,是不是因为透皮吸收不那么好的原因啊,,,
⬅ 给方舟子讲讲什么是脑渗为涕 老茶馆 《大黄炮制对临床作用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