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方舟子讲讲什么是脑渗为涕

2011-03-06 14:48 楼主
方舟子先生在其大作《批评中医》中写道:“脑的功能,中医竟然认为是流鼻涕:‘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素问·解精微论》)王冰注曰:‘鼻窍通脑,故脑渗为涕’。”

方先生讲的这句古文,乃是出于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俗话说,擒贼先擒王,看来方先生深谙制胜之道,攻击理论就先攻击经典,攻击个人就先攻击名医。

《黄帝内经》我只是零零碎碎了解了一些,没有系统地学习和研究过,因为文字太古奥,理论性太强,就像《孙子兵法》一样,没有高人的注释,是读不出其中的深义的。有一位中医界的前辈讲到学习中医,建议最先从经方临床入手,把《黄帝内经》放到最后来研读。按照我的理解,《黄帝内经》就好比《资本论》,要推翻旧社会,先拉起队伍打几仗占领几块根据地再说,深奥的理论可以一边打天下一边来学习。所以读到方舟子先生的文章,并没有看出方先生的说法有什么不对,也觉得把脑髓与鼻涕联系起来幼稚可笑。

我们当然看不到方舟子先生写到这段文字时的表情,但是猜测一下(恕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方先生的脸上一定是写满了不屑与鄙夷。大脑是什么啊,鼻涕是什么啊,大脑竟然跟鼻涕扯在一块,这都是哪里跟哪里啊。这样的理论不只是幼稚,简直是幼稚得无以复加!大概只有最最早期的那些无知的先民们才会这么想吧?

说实在的,看着方先生这样批评中医,我除了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点为中医脸红。不过出于对中医的尊重,我还是抱着探究的心态四处查找资料,以搞清这种说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找到的是对于这句话的正确的理解。聂文涛在吉林省的一次演讲中解释过这句话:“流泪和鼻涕有时是脑损伤。脑是人体的阴精。骨髓填充骨腔。所以脑髓干枯(是阴不能自保),鼻涕会流出。”这句话是说,人体不能蓄养阴精也会流泪流鼻涕。王冰注解说:“作为七窍之一的鼻,其功能与脑功能相通。所以脑干枯就会影响到流鼻涕。”这里,“渗”是中国南北朝之前的一种基本含义。如:自淮入 泗, 泗水渗,日裁行十里。——《南史》。不能把它理解为今天的“渗漏”。一些望文生义的人认为“中医认为脑的功能就是流鼻涕”。用今天的文字含义理解古文,经常会出笑话。
哦,我们这下明白了,原来学习中医不但要精通中文,还要精通古文。方先生别看号称大博士,书出得一本一本的,原来竟是个不通古文的庸才。

接着在百草居又读到了这样一篇转帖:《与方舟子谈中医》。文中言道:“ 现代生理学对鼻涕解释:鼻腔粘膜所分泌的液体。鼻腔粘膜管的是分泌,这些分泌物从那里来的?现代生理没有进一步解释,说明现代生理学没有探究到这问题。就象卵巢、睾丸制造的是卵子、精子,那么制造这些卵子、精子的材料那里来?现代生理学无从解释,中医学里明确指明是肾精。所以,医治不育症西医用的是试管培育。如没有卵子、精子排出的患者,西医就用激素。结果不育症治不好,反使人产生变性。中医理论论述到卵子、精子形成的根本,采用强肾壮气方法,对不育症疗效就很好。鼻涕属于不良性分泌物,它来源于脑,这在中医临床中屡屡显效的。脑为骨之髓,肾主骨。所以肾虚的人痰多、鼻涕多,祛痰从肾中求。”

作者(不知道这位高人是谁)因为是与方舟子对话,谈到的问题很多,关于脑渗为涕的问题,方舟子只有一句话(还有一个只能感觉到的鄙夷的语气),所以这么解释上一大段已经算是够多的了。我们在初略地了解了中医对于脑渗为涕的解释之余,应该注意到作者的这句话:“这在中医临床中屡屡显效的”。这就等于是在说,有这样一些病例,是可以用脑渗为涕这一理论来得到解释的。

这样的病例到底有没有?你别说,还真的有。我只是在网上简单地搜索了一下,就得到几例大脑与鼻涕相关的病案。

一位34岁(2007)的谷先生,流了30年清水鼻涕,到医院一检查,病因却是30年前的一次脑外伤。原来谷先生4岁的时候在集市上偷吃人家的肉,被店家发现了,于是扭头就跑,手里还拿着店家的锅铲呢。结果慌乱之下跌了一跤,锅铲从左眉心扎了进去,乡卫生院给他缝合了外边的伤口。不想从此留下了病根,鼻孔不断流清水鼻涕,甚至一低头就会流个不停。5岁时,还得了一次化脓性脑膜炎,差点要了他的命,此后每隔两三年就要犯一次脑膜炎。虽多方求治,但一直没有找到病因。医院检查的结果,是颅底被撞伤了一个大拇指甲还大的穿孔,最后在医院做手术弥补了伤口。难为这位谷先生的疾病竟然一得就是三十年,可以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对于脑渗为涕理论的解释了。(来源:中原网题目:《清水鼻涕流了30年病因原是脑外伤作怪》)

另一个病例是个小孩子,不小心绊了一跤,头上撞出一个大包,妈妈哄了哄,孩子不哭了,但是从下午就开始不停地流“清鼻涕”,精神不振。妈妈以为他感冒了,第二天带到医院一检查,细心的医生发现孩子鼻腔流出的不是“清鼻涕”,而是颅底骨骨折引起的“脑脊液”鼻漏。幸亏发现得不算太晚,否则,如果引起颅内感染就有生命危险了。经过两周的住院治疗,孩子的症状消失,痊愈出院。(来源:北京海华医院网站《警惕脑外伤后的“清鼻涕”》)

其他还有:湖南在线网站的文章《怪!脑鼻间有通道 流"鼻涕"竟达4年》;广州日报网站的文章《“鼻涕”流不止竟是脑积液》。另外有两位病人在线的提问,一位是做了脑垂体瘤的手术后,鼻涕流个不停;一位是脑出血后,发现开始不停地流鼻涕。百度词条“舌头操”:“大脑细胞的消失,造成大脑萎缩,于是出现下列老化现象:眼泪与鼻涕增加,喝饮料发生困难,面孔的表情变得呆板,手足活动不大灵活等等。最显著的症状是舌头僵化······

随便一找,就找到这么多,可见方舟子先生在写作这段文字的时候是根本没有认真去思考和查找资料的(别跟我说你不会使用网络哟)。否则,他不至于蠢到在自己将要流传千古的大作中犯这种低级的错误。不过,话说回来,方先生也可能找过了,但就是视而不见。为什么呢?我们猜测(还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方先生是为了他的书更加好卖啊。这个年头,卖书的靠什么吃饭,就靠最能引起大家争论的话题啊(或谓之眼球经济)。你说中医是国宝,我偏说中医是狗屁;你说中医能治病,我偏说这东西不科学;你说中医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我偏说是故弄玄虚瞎扯淡。反正就是和你对着干,不然怎么引起社会舆论的回应啊?这种学者,我称之为律师型学者。何谓律师型学者?就是做学问不是为了学术,而是出于功利。大家都知道法律是用来维护社会的公正的,可是在律师先生们的手里,法律就只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只是律师们深钻细研找个漏洞好钻以便打赢官司的工具。大家即使是没有到过法庭,在影视中总该见到过巧舌如簧的律师们的表演吧?这些伟大的律师们,看起来似乎是在为法律的公正和社会的正义而义愤填膺,侃侃陈词,实际上呢?只不过是为了打赢官司,赚到大把的钞票和更加响亮的声誉!假如,我们设想一下啊,假如有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律师们手中掌握了一份或者若干份对自己非常不利的证据,而这些证据恰好证明自己的当事人是个超级大坏蛋,你想一想,这位律师先生是会维护法律的公正和社会的正义呢?还是会销毁这些罪证,继续为罪犯辩护呢?答案当然是不言而喻的。

我说方舟子先生是律师型学者,绝对不是瞎说的,还有感于他的人参不是药的高论(见(科学成就健康》)。在这部以揭露保健品的虚假为主题的著作中,方先生把人参几乎贬到了与大萝卜一样的高度。(呵呵,要是方舟子先生这样把人参当萝卜卖,我倒是想多买几斤呢!)方先生论述人参不能是药物的证据,竟然是其化学成分与萝卜非常相似!说起来方先生还是下了一番功夫查找资料的,这个人参和萝卜成分近似的资料竟能被他找到,可是他为什么偏偏没有查到人参中锗元素含量高于一般药物这一事实呢?这不也是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吗?现代医学不是也承认,有机锗对人体有着奇妙的药理作用吗?方先生是没有找到?还是找到了故意不去引用?这不是一个医学界的常识吗?你这个大学者竟然会漏掉这样普通的常识?

话题扯远了。言归正传,标榜自己为科学立言的人士最爱拿统计学说事,那么上面这些病例是不是已经足够证明中医的“脑渗为涕”的理论的正确性了?如果还嫌不够,我可以再给大家举几个特殊的例子。

《验方新编》(作者:鲍相璈 朝代:清)开篇第一方:偏正头风。“此症发时,虽盛暑亦觉畏风,痛不可忍,用荞麦粉炒热,加醋再炒,乘热敷上,用布包紧,勿令见风,冷则随换,日夜不断。有人患头风,十年不愈,照此治之,其病若失,愈后鼻流黄水数日,从此断根。屡试神验,此治头风第一方也。并治寻常伤风头痛,惟气虚及风火、虫痛不效。”

大家应该注意到了,这种头痛经过治疗后,鼻流黄水,一流几日。那么我们可以猜想,这些从鼻孔中流出的黄水,一定是身体中的病理产物或者垃圾。这不正是前文中“鼻涕属于不良性分泌物”的最佳证明吗?

这个病例出自清代,说起来离我们还是有些遥远。那么我再给大家举一个现代的例子。在边治中先生的著作《中国道家秘传养生长寿术》的末尾部分,介绍了大量的通过习练功法而得以健康的例子,其中有一个病例,讲的是一位老太太,叫什么阿姨我忘了。这位老太太有严重的鼻炎,黄浓鼻涕不断,治疗了很久就是不见效。习练了道家功法中的还童颜功法后,鼻涕日渐减轻,最后一天只要用一块手帕就可以了(以前用N块)。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啊,边治中先生的还童颜功法主要是做功于面部的,基本上就相当于对头部的按摩。这是另外一种对于脑渗为涕的解释。我认为这就要考虑到经络的因素了。人体有几条经络是通入大脑的。按摩面部,疏通了经络,于是和大脑想通的鼻涕就自然而然地减少了。

这方面的经验,我自己也有。我习练边老的功法已久,还童颜功也练过很长一段时间。主要是在感冒了以后练。还童颜功加龟缩功,锻炼之后会觉到浑身轻松,鼻子通畅,鼻流清涕的现象随之消失。所以对这一说法,我是相当信服的。

关于脑渗为涕的正确理解与论证就到此为止。可是我还是觉得对于方舟子的批驳不过瘾(凡与中医为敌者,即以我为敌也),所以再啰嗦几句。

方先生在提到中医的脑渗为涕的理论的“荒唐”的时候,就那么鄙夷地哼了一哼,用了一个“竟然”来表示惊异,我觉得这样不是十分合乎一位大家学者的风范。那么真正的大家学者该是什么样的风范呢?我们说总该至少有一点幽默感吧?记得有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拿破仑视察军队,见到自己的队伍中有一个新兵,就凑近去提问了几个问题。因为这个新兵是外国人,不懂法语,所以答非所问,于是拿破仑就嘟哝了一句:“你不是疯子,我就是疯子。”呵呵,大家都知道这个笑话了,结果是那个士兵马上回答:“都是!”

假如方舟子先生有这么一点幽默感,在提到脑渗为涕的理论的“荒谬”时,不妨向伟大的拿破仑学习,也这么加上一句:“要么中医是白痴,要么我自己是白痴!”方先生当然坚信,真正的白痴是要多荒唐有多荒唐的中医。可是不知方先生想过没有,中医几千年了,难道从业者个个都是白痴?难道只有方先生自己一个人聪明无比?

张琦(清代)说:“医虽艺事,而拯疾痛,系生死,非芝菌星鸟之术,可以诡诞其辞也。阴阳有纪,五行有序,脉络有度,非博辨横议,所能推移其则也。一病之作,古今如一,非风俗政令,有时代之异也。一药之入,顺逆俄顷,非百年必世,可虚遁其说也。”(见《四圣心源》序)记得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是兴奋地捶胸顿足,称妙连连。联想到《黄帝内经》被一些人目为荒诞不经的言论,我劝他们还是先反复地读读这段话,再想想是不是该和古人的智慧叫板。如果要叫板也可以,那就先学着上面的样子幽上一默,再让我们看看到底谁是白痴。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有悟性的人听说“道”后深信不已,而且没有一点疑惑,它就是这么回事,并且勤勤恳恳、坚持不懈的去习练它、运用它。悟性不高的人听说“道”则有时将它放在心上,有时却忘得无影无踪。并且相信它和怀疑他的存在各占一半,也就是半信半疑。既不全信又有些信,既不否定又心怀一定的疑问。完全没有悟性的人,一听说“道”就大笑不止,认为荒诞不稽。之所以大笑,表现出鄙视、讥笑的语态,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老子这段话用到这里的对于中医的脑渗为涕的理解真的是非常合适。不理解中医理论的高妙的人,听到这一奇谈大概都是要发出大笑的。更有甚如方舟子先生者,还将之写入自己的大作以彰示世人。这类人显然就是老子所谓的“下士”;我自己呢?呵呵,仔细考虑了一下,应该是属于中士这一层。不过对于这个评价我自己已经够满意的了。因为我只是个高中毕业的水平,竟然就有这样高的识见,所以是很满足的;倒是方舟子先生,学历头衔一大堆,却落得一个下士的头衔,那些教过他的大师们大概要羞得把头钻进裤子里了。

欢迎大家访问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duanzongcai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与方舟子论名医 老茶馆 中药敷脐法在儿科病症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