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汗牛塞屋同学的回复

2011-06-03 18:39 12楼
发表于 2010-2-17 18:15:14 |只看该作者(孙曼之) 但是,另一方面,黄元御的崇尚贵阳贱阴观点,不能不说是智者一失。
黄氏对于临床用药取向的偏见,大概出于两个原因:
其一,是他本人三十岁时被庸医使用寒凉药物导致损一目,自此遂以个人的不幸遭遇作为用药选择趋向,得出崇阳抑阴的结论。
其次,是因为自恃才气,急于著书立说,不屑于临床实践。考黄氏生于康熙四十四年即公元1705年,雍正十二年即公元1734年,因“用功过勤,突患眼疾”且误用寒凉药物导致一目失明,时年三十岁。乾隆二年(1737),黄元御开始酝酿《伤寒悬解》一书的编著,并着手撰写《素灵微蕴》,乾隆五年(1740)九月完稿,四卷二十六篇,在该书中黄元御首次提出了“培植中气,扶阳抑阴”的诊病理论。值得注意的,是黄氏写成《素灵微蕴》,距离损目后立志学医,仅仅只有三年多而已,其间进行过多少临床实践?三、四年之间,撰著了这么多著作,自从学医以后至悬壶济世总共只有这么短时间之内,又如何积累实践经验,就可想而知了,可见彭子益说他缺乏临证经验,洵非空言。黄氏长期以来勤于著述,终于积劳成疾,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8年)抱病还乡,次年即病逝,时年仅54岁,虽云苍天不假黄氏永年,但黄氏一生偏喜温热药物且主张扶阳养生,恐怕也是早逝的重要原因。
我们不必因为黄氏的错误观点而摒弃其著作的精华部分,也不必因为盲目追施黄氏的错误观点而愈陷愈深。彭子益先生所说的“法其是处,戒其偏处”,才应该是我们学习黄氏著作的正确态度。

http://www.baicao99.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053%CE%D2%B6%C1%BB%C6%D4%AA&page=1
2011-06-03 18:40 13楼
读医札记:我读彭子益
——扶阳辩谬

彭子益先生虽然对于温病的病因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不以为然,但对于温病的治疗方法却十分精熟,尤其推崇温病大家王孟英医案,这样看来,彭子益先生当然是一位寒温兼任的医学大家了。尤其值得一读的,是彭先生对于黄元御的贵阳贱阴观点提出中肯的批评,力辩其谬,他说:
黄氏偏于贵阳贱阴,崇补火土,学黄氏者,无不随黄氏之偏,好用茯
苓、白术、干姜、附子、桂枝、炙草等伤津液、滞经络之药,将平常小
病,治成阴虚伏热大病,轻者归入虚损,重者渐成痨瘵,一遇温病湿热,
无不动手更错。黄氏八种,温病、疹病最坏。温病初起之方,用生姜、大
枣、炙草、浮萍燥横发散之品,最不合宜。大概黄氏长于内、难、伤寒、
金匮之理,临证经验尚少之故。其治内伤各病,果系外现燥热、内伏湿寒
者,则黄氏治法甚优。
黄氏主治中气之方,不论中土有无寒湿证据,皆以千姜、茯苓、炙草
为主,只顾祟阳补火,不顾伤液劫液,于阴以养阳之义,破坏无遗,则黄
氏之缺憾也。

按:黄元御的偏执源于临证经验不足,此乃实话,《清史稿》谓黄氏“自命甚高,喜更改古书,以伸己说”。正因为天赋甚高故于中医基本理论能够深刻理解发挥,为他人所不及;也正因为自命甚高而不屑于日常临证,故而于证治方法流于偏颇而不自觉其误也。
2011-06-03 18:40 14楼
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人体生理功能之盛衰以阴气衡量,此中真义,值得深思,可知彭先生所言不诬也。http://www.baicao99.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464
2011-06-03 18:46 15楼
楼主喜欢玩周伯通的互搏术,呵呵
2011-06-09 23:03 16楼
sunnymann 说:
楼主喜欢玩周伯通的互搏术,呵呵


呵呵,本着深入学习经典的态度,再请先生解释一下伤寒论的下面一条:

第211条: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
2011-06-09 23:12 17楼
操作失误,怎么变成点评了,还撤销不了,实在抱歉!
2011-06-09 23:15 18楼
不过,本着深入学习经典的态度,还是请sunnymann 先生解释一下这一段伤寒论条文为盼!
2011-06-10 17:58 19楼
孙曼之 说:
不过,本着深入学习经典的态度,还是请sunnymann 先生解释一下这一段伤寒论条文为盼!

回楼主:俺只是一中医粉丝。伤寒论,俺不懂,历代都有高人注释,你自己去看就是了。
中医领域,自古以来咬文嚼字堂皇大论的多了,说起来头头是道..
本着学习的态度,觉得楼主之论偏颇,故多疑问了几句。后来翻看到楼主 前言和后语 相互矛盾(除非那些贴子是有人假你名写的),觉得中医领域,的确是乱.
就此打住。
打扰了!

2011-06-10 23:45 20楼
sunnymann 说:
回楼主:俺只是一中医粉丝。伤寒论,俺不懂,历代都有高人注释,你自己去看就是了。

不要紧,不懂,慢慢学习,慢慢理解就是了,我的体会,经典常读常新,经常阅读,时有收获,在仲圣面前,我们都是小学生!
⬅ 请教中医,针灸后能不能刮痧?刮痧后能不能针灸? 老茶馆 伤寒论方对于鼻塞的治疗浅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