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191味药材
🌿苦笋 ➡ (苦竹笋的别名)
  • 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苗。
  • 清热,除湿,利水,明目。治消渴,面目黄,脚气。①《本草拾遗》:"主不睡,去面目并舌上热黄,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热气,健人。"②《食疗本草》:"主逆气。"③《食医心镜》:"理心烦闷,益气力,止渴,主消渴,利水道,下气,理风热,脚气,蒸煮食之。"④汪颖《食物木草》:"治出汗,中风失音。"⑤《纲目》:"干者烧研入盐,擦牙疳。"
  • 其他部位
🌿牛虻 ➡ (虻虫的别名)
  • 虻科昆虫复带虻Tabanus bivittatus Matsumura 或鹿虻T. chrysurus Loew.的干燥雌虻成虫。夏秋捕捉雌虫,捏其头部致死,晒干或阴干。
  • 破瘀散结,痛经堕胎。用于血瘀经闭,跌打损伤。
  • 肝经 其他部位
🌿瓜蒂 ➡ (甜瓜蒂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果柄。
  • 涌吐痰食;除湿退黄。主中风;癫痫;喉痹;痰涎壅盛;呼吸不利;宿食不化;胸脘胀痛;湿热黄疸
  • 胃经 脾经 肝经 其他部位
🌿水碱 ➡ (石碱的别名)
  • 为从蒿、蓼等草灰中提取之碱汁,和以面粉,经加工而成的固体。
  • 软坚,消积,化痪,去翳。治积块,噎膈反胃,目翳,疣赘。①《本草衍义补遗》:"去湿热,消痰,磨积块。"②《纲目》:"杀齿虫,去目翳,治噎膈反胃。同石灰烂肌肉、溃痈疽瘰疬,去瘀血,点痣黡疣赘痔核。"
  • 胃经 大肠经 其他部位
🌿胡桐 ➡ (胡杨的别名)
  • 杨柳科杨属植物胡杨Populus diversifolia Schrenk.以树脂、叶、根、花等入药。树脂春季收集;根四季可采;叶夏秋采集;花序4月采。
  • 树脂:清热解毒,制酸止痛。用于咽喉肿痛,牙痛,淋巴结结核,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痛,胃酸过多;外用治中耳炎,痔疮。根:驱虫。叶:平肝。用于高血压病。花序:止血。外用止血。
  • 根茎 其他部位
🌿靛青 ➡ (蓝靛的别名)
  •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豆科植物木蓝,爵床科植物马蓝或蓼科植物蓼蓝等叶所制成的染料。亦即制造青黛时之沉淀物。
  • 清热,解毒。治时行热毒,疔疮痈肿,丹毒,疳蚀,天疱疮。①《本草拾遗》:"敷热疮,解诸毒,滓敷小儿秃疮热肿。"②《纲目》:"止血,杀虫,治噎膈。"③《东医宝鉴》:"敷热恶肿,蛇虺螫毒,兼解诸毒及小儿丹热,功同青黛。"
  • 其他部位
🌿白鳍豚 ➡ (白暨豚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淡水豚科白暨豚的脂肪。
  • 镇咳;清热解毒。主咳嗽;烧、烫伤等症
  • 心经 肺经 其他部位
🌿天仙子 ➡ (莨菪的别名)
  • 1、突发颠狂。用莨菪三升,研细,在一升酒中泡几天。去渣,煎成浓汁。一天内分三次饮完。如觉头中似有虫行,额部及手脚现红点,即是病快要好的现象。2、风痹厥痛。和莨菪三钱(炒),大草乌头、甘草各半两,五灵脂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螺青为衣。每服十丸,男子用菖蒲酒送下,女子用芫花汤送下。3、久咳不止(痰有脓血)。用莨菪子五钱,先煮后炒,研细,加酥油如鸡收蛎的量,大枣七枚,同煎至油尽。取枣日食三枚。又方:取莨菪子三撮吞服,一天服五、六次,极验。4、长期水泻。用干枣十个,去核,填入莨菪子,扎定,烧存性。每服一钱,粟米汤送下。5、赤白痢。用大黄(煨)半两、莨菪子(炒黑)一撮,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6、肠风下血。用莨菪子一升,晒干、捣烂、筛细;生姜半斤,取汁;同入银锅中加二升。一起煎成浓糖稀状,再倒入酒五升,慢火上进一步煎浓,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天早晨用酒送服三丸,视病情可增至五、七丸。安服有微热。勿惊异,病重的人服过三日,当有下泻病愈后,泻亦止。7、脱肛不收。用莨菪子炒过,研为末,敷患处。8、风牙虫牙。用莨菪子一撮,放在小口瓶内烧类。以小管引烟入病齿处。又方:把莨菪子装入瓶内,热汤淋药得气,吸入口中,药冷即换。有涎出,可吐去。9、风毒咽肿或瘰疬咽肿,吞水不下。用莨菪子研为末,每服两小匙,水送下。极效。10、乳痈坚硬。用新莨菪子半匙,清水一碗磅服。注意不得把药嚼破。11、恶疮似癞,长期不愈。用莨菪子烧存性,研为末,敷患处。12、跌打损伤。用莨菪子三工业区末,加羊油调涂伤处。
  • 其他部位
🌿铁衣 ➡ (铁锈的别名)
  • 为铁露置空气中氧化后生成的红褐色锈衣。
  • 清热解毒,镇心平肝。治疗疮肿毒,口疮,重舌,疥癣,烫伤,毒虫螫伤,痫病。①《本草拾遗》:"主恶疮疥癣,和油涂之。蜘蛛虫等咬,和蒜磨敷之。"②《日华子本草》:"治痫疾,镇心,安五脏。能黑鬓发。"③陶华:"铁锈水和药服,性沉重,最能坠热开结。"④《纲目》:"平肝坠热,消疮肿,口舌疮。醋磨涂蜈蚣咬。"⑤《本草汇言》:"解疔毒,消恶疮,退风癣,散脚气壅肿。《嘉佑方》治伤寒热实结胸,磨水入承气汤服之。"④《本经逢原》:"妇人产后阴挺不收,和冰片研水服之。蠼螋、蜈蚣咬,和蒜涂之。"⑦《医林纂要》:"补心宁神,解毒除热。朽铁上赤衣,涂漆疮。"
  • 胃经 肺经 其他部位
🌿白鳍 ➡ (白暨豚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淡水豚科白暨豚的脂肪。
  • 镇咳;清热解毒。主咳嗽;烧、烫伤等症
  • 心经 肺经 其他部位
🌿铅灰
  • 药材基源:为用金属铅制成的加工品。
  • 《本草图经》:"治瘰疬。"
  • 肾经 肝经 其他部位
🌿虻虫
  • 虻科昆虫复带虻Tabanus bivittatus Matsumura 或鹿虻T. chrysurus Loew.的干燥雌虻成虫。夏秋捕捉雌虫,捏其头部致死,晒干或阴干。
  • 破瘀散结,痛经堕胎。用于血瘀经闭,跌打损伤。
  • 肝经 其他部位
🌿地鳖 ➡ (蟅虫的别名)
  • 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姬蠊科昆虫赤边水蟅的雄性全虫。5~8月间捕捉。用炒香麦麸撒于地上以诱捕之,或晚上用灯光诱捕。捕得后,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烤干;亦可用清水洗净后,再用盐水煮过,晒干或烤干。
  • 逐瘀,破积,通络,理伤。治症瘕积聚,血滞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木舌,重舌。①《本经》:"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②《药性论》:"治月水不通,破留血积聚。"③《本草衍义》:"乳脉不行,研一枚,水半合,滤清服。"④《纲目》:"行产后血积,折伤瘀血,治重舌,术舌,口疮,小儿腹痛夜啼。"⑤《本草通玄》:"破一切血积,跌打重伤,接骨。"⑥《本草再新》:"消水肿,败毒。"⑦《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消肿,吹喉症。"
  • 心经 脾经 肝经 其他部位
🌿金鸡纳
  • 茜草科金鸡纳属植物金鸡纳树Cinchona ledgeriana Moens.,药用其树皮、叶中所含生物碱。全年可采,从中提取生物碱用。
  • 抗疟,退热。用于疟疾,高热。
  • 其他部位
🌿水仙子 ➡ (五谷虫的别名)
  • 为丽蝇科昆虫大头金蝇或其它近缘昆虫的干燥幼虫。7~9月间收集,装入布袋,在流水中反复漂洗,使虫体内容物排除尽净,然后晒干。
  • 清热,消滞。治疳积腹胀,疳疮。①《本草蒙筌》:"治小儿疳胀。"②《纲目》:"治小儿诸疳积、疳疮,热病谵妄,毒痢作吐。"③《医林纂要》:"健脾化食,去热消疳。"④《本草求原》:"治臁烂。"
  • 胃经 脾经 其他部位
🌿狗溺台 ➡ (鬼笔的别名)
  • 为鬼笔科植物细皱鬼笔的子实体。
  • ①《本草拾遗》:"主恶疮、疽、匿、疥、痈、蚁瘘等,并日干,末,和油涂之。"②《纲目》:"研末,敷下疳疮。"
  • 其他部位
🌿雷电子 ➡ (梓木的别名)
  • 为紫葳科植物梓的木材。
  • 《握灵本草》:"治手足痛风,梓木煎汤,桶上蒸之,勿令汤气入目。""治霍乱不吐不泻,以梓木屑煎浓汁吐之。"
  • 大肠经 肺经 肝经 其他部位
🌿白茵陈 ➡ (松毛火绒草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松毛火绒草的幼苗。
  •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主痈疽疮疡;跌打损伤;虫蛇咬伤
  • 其他部位
🌿竹蛀屑 ➡ (竹蠹虫蛀末的别名)
  • 为竹蠹虫科昆虫竹蠹虫幼虫蚀害竹秆后的蛀屑。
  • 《纲门》:"治聤耳出脓水,汤火伤疮。"
  • 心经 肝经 其他部位
🌿芦竹笋
  • 为禾本科植物芦竹的嫩苗。
  • 清热泻火。治肺热吐血,骨蒸潮热,头晕,热淋,聤耳,牙痛。①《分类草药性》:"笋汁治耳疼。"②《岭南采药录》:"嫩笋捣烂能拔腐骨。"③《重庆草药》:"清火解热,适用于多种烧热症侯。治骨蒸潮热,火牙痛,头晕,火淋等。"
  • 其他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