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628味药材
🌿水九节莲 ➡ (三白草的别名)
  • 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 (Lour.)Baill.的干燥根茎或全草。根茎秋季采挖;全草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晒干。
  •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白带,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外治疮疡肿毒,湿疹。
  • 肺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玉门精 ➡ (天名精的别名)
  • 为菊种植物天名精的根及茎叶。
  • 祛痰,清热,破血,止血,解毒,杀虫。治乳蛾,喉痹,疟疾,急性肝炎,急慢惊风,虫积,血瘕,衄血,血淋,疔肿疮毒,皮肤痒疹。①《本经》:"主瘀血、血瘕。下血、止血,利小便。"②《别录》:"除小虫,去痹,除胸中结热,止烦渴,逐水,大吐下。"③《药性论》:"治疮,止血及鼻衄不止。"④《唐本草》:"主破血,生肌,止渴,利小便,杀三虫。除诸毒肿疔疮,瘘痔,金疮内射。身痒瘾疹不止者,揩之立已。"⑤《开宝本草》:"主金疮,止血,解恶虫蛇螫毒,按以敷之。"⑥《纲目》:"吐痰止疟。治牙痛口紧,喉痹。"⑦《本草备要》:"治乳蛾喉痹,砂淋血淋。"⑧《野生药植图说》:"嫩叶捣烂治脚癣。"⑨《杭州药植志》:"强力杀虫药,可以杀蛔虫及绦虫,并治失力黄疸。"
  •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土木贼
  • 为木贼科植物笔管草的全草或根。秋季选择身老体大者,割取地上部分,拣除杂草,晒干。
  • 利湿清热,明目。治目赤胀痛,翳膜胬肉,急性黄疸型肝炎,淋病。①《滇南本草》:"散肝家郁结。(治目)暴亦、胀痛,退翳膜,消胬肉攀睛。兼治五淋,玉茎疼痛,亦白便浊。(根治)妇人赤白带下,破血积,通月经。止大肠下血。"②《广西中药志》:"疏表,利湿。治浮肿。"
  • 根茎 茎木 全草
🌿肥猪草 ➡ (豨莶草的别名)
  • 本品为菊科植物豨莶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腺梗豨莶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ino或毛梗豨莶Siegesbeckia glabrescens Makino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前及花期均可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 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
  • 肾经 肝经 茎木
🌿扁竹根 ➡ (鸢根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鸢尾的根茎。
  • 消积杀虫;破瘀行水;解毒。主食积胀满;蛔虫腹痛;症瘕臌胀;咽喉肿痛;痔瘘;跌打伤肿;疮疖肿毒;蛇犬咬伤
  •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根茎 茎木
🌿大驳骨 ➡ (大驳骨丹的别名)
  • 为爵床科植物黑叶爵床的茎叶。夏、秋采收,晒干。
  • 活血,祛风湿。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肺痈,乳痈。①《本草求原》:"治乳痈,功胜于蒲公英,同黄糖、酒糟捣敷。"②《岭南采药录》:"理跌打伤,接合筋骨。"③《南宁市药物志):"治风湿痹痛,肺痈。"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湿,理跌打。治骨折,跌打扭伤,风湿性关节炎,创伤红肿,肋间神经痛。"
  • 茎木
🌿白面姑 ➡ (三白草的别名)
  • 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 (Lour.)Baill.的干燥根茎或全草。根茎秋季采挖;全草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晒干。
  •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白带,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外治疮疡肿毒,湿疹。
  • 肺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小香茅草 ➡ (芸香草的别名)
  • 为禾本科植物芸香草的全草。夏末秋初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晾干。
  • 解表,利湿,平喘,止咳。治伤暑感冒,淋病,风湿筋骨酸痛,慢性气管炎。①《四川中药志》:"治风湿筋骨酸痛及腹胀作痛。"②《重庆草药》:"治风湿麻木。"③《云南中草药》:"清暑透表,利湿和胃。治伤暑,夏月感冒,淋症。"④《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解暑,芳香健胃。治咽喉哑痛,中暑,胃脘饱闷,疮毒溃烂。"
  • 茎木 全草
🌿鸡米树 ➡ (老鸦糊的别名)
  • 为马鞭草科植物老鸦糊的根、茎、叶、果实。5~10月采,鲜用或晒干。
  • 祛风,除湿,散瘀,解毒。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尿血。①《植物名实图考》:"截疟。"②《福建民间草药》:"驱风除湿,杀虫解毒,散结化瘀。"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收敛止血,祛风除湿。"
  • 根茎 茎木 果实种子
🌿红油菜 ➡ (芸苔的别名)
  • 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
  • 散血,消肿。治劳伤吐血,血痢,丹毒,热毒疮,乳痈。①《千金·食治》:"主腰脚痹,又治油肿丹毒。"②《唐本草》:"主风游丹肿,乳痈。"③《本草拾遗》:"破血,产妇煮食之。又捣叶敷赤游疹。"④《日华子本草》:"治产后血风及瘀血。"⑤《开宝本草》:"破癥瘕结血。"⑥《纲目》:"治瘭疽、豌豆疮,散血消肿。"⑦《随息居饮食谱》:"破结通肠。"⑧《四川中药志》:"治吐血。"
  • 脾经 肺经 肝经 茎木
🌿下马仙 ➡ (大戟的别名)
  • 为大戟科植物大戟或茜草科植物红芽大戟的根。春季未发芽前,或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 泻水沈,利二便。治水肿,水臌,痰饮,瘰疬,痈疽肿毒。①《本经》:"主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厢,吐逆。"②《别录》:"主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③《药性论》:"下恶血癖块,腹内雷鸣,通月水,善治瘀血,能堕胎孕。"④《日华子本草》:"泻毒药,泄天行黄病、温疟,破症瘕。"⑤《本草图经》:"治隐疹风及风毒脚肿。"⑥《医学启源》:"泻肺。"⑦《本草正》:"性峻利,善逐水邪痰涎,泻湿热胀满。"⑧《药征》:"主利水,旁治掣痛,咳烦。"⑨《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壮实体质之腹水,全身水肿。胸肋膜积水等。"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杀虫。"
  • 脾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笔塔草 ➡ (土木贼的别名)
  • 为木贼科植物笔管草的全草或根。秋季选择身老体大者,割取地上部分,拣除杂草,晒干。
  • 利湿清热,明目。治目赤胀痛,翳膜胬肉,急性黄疸型肝炎,淋病。①《滇南本草》:"散肝家郁结。(治目)暴亦、胀痛,退翳膜,消胬肉攀睛。兼治五淋,玉茎疼痛,亦白便浊。(根治)妇人赤白带下,破血积,通月经。止大肠下血。"②《广西中药志》:"疏表,利湿。治浮肿。"
  • 根茎 茎木 全草
🌿益母蒿 ➡ (益母草的别名)
  •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 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鲜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段晒干。
  •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
  • 心经 肝经 心包经 茎木
🌿别南根 ➡ (了哥王根的别名)
  • 瑞香科植物了哥王的根,全年均可采挖,切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或烘干。
  • 清热,利尿,解毒,杀虫,破积。治肺炎,腮腺炎,水肿臌胀,瘰疬,疮疡肿毒,跌打损防。①《生草药性备要》:"十蒸九晒,治跌打,煲酒服。亦治恶疮,捶蜜敷亦效。"②《岭南采药录》:"解花柳毒,治恶毒疮和蜜捣敷。以之为末,遇损伤敷之,能止血。"③《福建民间草药》:"消坚破瘀,利尿逐水。"④《陆川本草》:"解热,利尿,破积,治痧积,跌打,疮毒。"⑤《广西中药志》:"杀虫拔毒,治麻风,恶疮,白浊。"
  •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土田七 ➡ (鸢根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鸢尾的根茎。
  • 消积杀虫;破瘀行水;解毒。主食积胀满;蛔虫腹痛;症瘕臌胀;咽喉肿痛;痔瘘;跌打伤肿;疮疖肿毒;蛇犬咬伤
  •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根茎 茎木
🌿天门精 ➡ (天名精的别名)
  • 为菊种植物天名精的根及茎叶。
  • 祛痰,清热,破血,止血,解毒,杀虫。治乳蛾,喉痹,疟疾,急性肝炎,急慢惊风,虫积,血瘕,衄血,血淋,疔肿疮毒,皮肤痒疹。①《本经》:"主瘀血、血瘕。下血、止血,利小便。"②《别录》:"除小虫,去痹,除胸中结热,止烦渴,逐水,大吐下。"③《药性论》:"治疮,止血及鼻衄不止。"④《唐本草》:"主破血,生肌,止渴,利小便,杀三虫。除诸毒肿疔疮,瘘痔,金疮内射。身痒瘾疹不止者,揩之立已。"⑤《开宝本草》:"主金疮,止血,解恶虫蛇螫毒,按以敷之。"⑥《纲目》:"吐痰止疟。治牙痛口紧,喉痹。"⑦《本草备要》:"治乳蛾喉痹,砂淋血淋。"⑧《野生药植图说》:"嫩叶捣烂治脚癣。"⑨《杭州药植志》:"强力杀虫药,可以杀蛔虫及绦虫,并治失力黄疸。"
  •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假防风 ➡ (沙前胡的别名)
  • 为伞形科植物硬阿魏的根。新苗剐发出时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洗净晒干。
  • 解表,清热,祛痰,镇咳。治感冒发热头痛,肺炎,气管炎,咳喘胸闷,扁桃体炎,淋巴结核。①《内蒙古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抗结核。治骨结核,淋巴结核,脓疡,扁桃体炎,肋间神经痛。"②《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解热,镇咳,祛痰。治感冒发热头痛,气管炎咳嗽、喘息、胸闷,大叶性肺炎。"
  • 根茎 茎木
🌿玉簪根
  •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玉簪的根茎。
  • 清热解毒;下骨鲠。主痈肿疮疡;乳痈瘰疬;咽喉肿痛;骨鲠
  • 胃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过塘藕 ➡ (三白草根的别名)
  • 为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的根茎。7~9月挖掘地下根茎,去净泥土,置热水中浸泡数分钟,取出晒干。
  • 利水除湿,清热解毒。治脚气胫肿,淋浊,带下,痈肿,疥癣。①《纲目》:"疗脚气,风毒胫肿,捣酒服。又煎汤洗癣疥。"②《生草药性备要》:"治淋浊,利小便,清热毒。拔腐肉骨,与陈梅同敷。"③《分类草药性》:"治妇人赤白带下。"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利二便,宽胸脯,截疟,消肿。"⑤《重庆草药》:"补气,健脾,除湿。治白带,痨病,咳嗽,吐血,虚肿。亦用于跌打损伤,泡风湿药酒。"
  • 脾经 大肠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白竻薳
  • 为五加科植物白竻的嫩枝叶。全年可采。
  • 治痈肿,疗疮,疥癞,创伤,胃痛。①《生草药性备要》:"梗:洗螆癞。"②《本草求原》:"梗:治烂脚,螆疥,消疮。"③《分类草药性》:"叶:涂刀伤,生肌。"④《生草药手册》:"洗皮肤热毒。"⑤《福建中草药》:"消肿解毒。"
  • 茎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