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285味药材
🌿滇防己 ➡ (青藤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青藤或毛青藤的藤茎。
  • 祛风通络;除湿止痛。主风湿痹痛;历节风;鹤膝风;脚气肿痛
  • 脾经 肝经 茎木
🌿乌藤 ➡ (九龙藤的别名)
  • 为豆科植物龙须藤的茎。随时可采,采后切片,晒干。
  • 《南宁市药物志》:"祛风,去瘀,止痛。治风湿骨痛,跌打接骨。"
  • 肾经 肝经 茎木
🌿三棱草 ➡ (香附的别名)
  • 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 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 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 脾经 肝经 三焦经 根茎 茎木
🌿土杜仲 ➡ (藤杜仲的别名)
  • 为夹竹桃科植物杜仲藤或毛杜仲藤的茎或根。秋后采收。
  • ①《陆川本草》:"强筋骨,治腰痛。"②《广西药植名录》:"宽筋活血,消肿,强壮补腰。治小儿麻痹,风湿骨痛,跌打驳骨,肚痛。"
  • 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柚子寄生 ➡ (柚树寄生的别名)
  • 为桑寄生科植物瘤果槲寄生的枝叶。全年可采。切短晒干。
  • 祛风,止咳,清热解毒。治风湿脚肿,咳嗽,麻疹,烂眼。①《生草药性备要》:"治风湿,洗脚肿;牙痛烫水含。"②《本草求原》:"洗风弦湿烂眼。"③《岭南采药录》:"出麻疹煎水代茶,能解毒止痛。"④《南宁市药物志》:"解毒,去瘀,生新。内服预防麻疹及治麻后下利。"⑤《广西药植名录》:"清热,滋补,止咳,止痛,化痰。治痢疾,疳积。"
  • 肺经 肝经 茎木
🌿红升麻 ➡ (金毛七的别名)
  • 为虎耳草科植物多花落新妇的根茎。春、秋采挖根茎,去须根,切片,晒干。
  • 祛风发表,镇痛。治伤风感冒,头痛,偏头痛。
  •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真金花 ➡ (黄花菜的别名)
  • 为百合科植物折叶萱草的根。秋季采挖根,除去残茎,洗净切片晒干。
  • 养血平肝,利尿消肿。治头晕,耳鸣,心悸,腰痛,吐血,衄血,大肠下血,水肿,淋病,咽痛,乳痈。①《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补虚下奶,平肝利尿,消肿止血。"②《云南中草药选》:"镇静,利尿,消肿。治头昏,心悸,小便不利,水肿,尿路感染,乳汁分泌不足,关节肿痛。"③《云南中草药》:"养血补虚,清热。"
  •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石奇蛇 ➡ (草石蚕的别名)
  • 为骨碎补科植物圆盖阴石蕨的根茎或全草。全年可采。采后除去叶及须根,晒干。或鲜用。
  • 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治风湿痹痛,湿热黄疸,咳嗽,哮喘,肺痈,乳痈,牙龈肿痛,白喉,淋病,带下,蛇伤。①《本草拾遗》:"根:浸酒除风破血;主溪毒,煮食之。"②《本草图经》:"根:主走注风,散血止痛,其节亦堪单用,捣筛取末,酒温服之。"③《生草药性备要》:"根茎:祛风去湿。浸酒捽筋骨。"④《岭南采药录》:"根:煅灰,沸水冲服。治哮喘,气痛,肚痛;为末治蛇疮。"⑤《江西民间草药》:"根茎:治妇人黄白带,湿热黄疸,手脚拘挛骨节痛。"⑥《浙江民间草药》:"根茎:善治风痹,止吐血。"⑦《泉州本草》:"全草:驱风镇痉,退风湿热,止痛解毒。治中风口眼歪斜,瘫痪,风湿性疼痛。"⑧《闽东本草》:"根茎:治喉蛾,白喉肿痛,牙龈肿痛,心烦,淋病;外敷手足脱臼。"⑨《广西药植名录》:"根茎:治跌打,咳嗽,黄病,小儿疳积。"⑩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全草:祛风散湿,凉血利尿。治破伤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腰肌劳损,血尿。"⑾《福建中草药》:"根茎:清热凉血,除湿通淋。治肺痈,乳痈,淋浊,便血,带状疱疹。"
  •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谷精珠 ➡ (谷精草的别名)
  • 本品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Eriocaulon buergerianum Koern. 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秋季采收,将花序连同花茎拔出,晒干。
  •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用于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风热头痛。
  • 肺经 肝经 茎木
🌿鸡脚参 ➡ (黄花菜的别名)
  • 为百合科植物折叶萱草的根。秋季采挖根,除去残茎,洗净切片晒干。
  • 养血平肝,利尿消肿。治头晕,耳鸣,心悸,腰痛,吐血,衄血,大肠下血,水肿,淋病,咽痛,乳痈。①《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补虚下奶,平肝利尿,消肿止血。"②《云南中草药选》:"镇静,利尿,消肿。治头昏,心悸,小便不利,水肿,尿路感染,乳汁分泌不足,关节肿痛。"③《云南中草药》:"养血补虚,清热。"
  •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漆大白 ➡ (珍珠风的别名)
  • 为马鞭草科植物珍珠风的根或枝叶。在栽后4~5年夏、秋季摘取嫩枝、叶片,再挖出根部,晒干或烘干。
  • 活血通经,祛风胜湿。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产后瘀血腹痛,外感风寒,风湿疼痛。①《草木便方》:"祛风胜湿,消积毒。治瘀血停滞,产后血气闷痛。"②《分类草药性》:"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妇人红崩,白带,月经不调。"③《四川中药志》:"能通经活血,治月经不调,虚劳,白带,产后血气痛,感冒风寒及头身疼痛。调麻油外用,治缠蛇丹毒。"④《浙江中药资源名录》:"叶:治内脏出血;研末治皮肤痒痛,杀虫。"
  •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蒺藜苗
  • 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茎叶。
  • 治痈肿,疥癣,风痒,鼻塞。①《别录》:"主风痒,可煮以浴。"②《纲目》:"煮汤,洗疥癣风疮作痒。"
  • 肝经 茎木
🌿绵茵陈 ➡ (茵陈蒿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除去杂质,去净泥土,晒干。
  • 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①《本经》:"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②《别录》:"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③《本草拾遗》:"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痛,瘴疟,女人症瘕,并内损乏绝。"⑤《本草蒙筌》:"行滞,止痛,宽膈,化痰。"⑥《医学入门》:"消遍身疮疥。"⑦《医林纂要》:"坚肾,燥脾湿,去郁,解热。"⑧《本草再新》:"泻火,平肝,化痰,止咳发汗,利湿,消肿,疗疮火诸毒。"
  • 脾经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茎木
🌿米仔兰
  • 楝科米仔兰属植物树兰Aglaia odorata Lour.,以枝、叶及花入药。夏季花开放时收集晒干。
  • 枝、叶: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骨折,痈疮。花:行气解郁。用于气郁胸闷,食滞腹胀。
  • 胃经 肺经 肝经 茎木
🌿苦藤 ➡ (青藤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青藤或毛青藤的藤茎。
  • 祛风通络;除湿止痛。主风湿痹痛;历节风;鹤膝风;脚气肿痛
  • 脾经 肝经 茎木
🌿红母鸡草
  • 为豆科植物大叶山蚂蝗的茎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 《南宁市药物志》:"止血,止痛,消瘀散肿。治跌打损伤。"
  • 肝经 茎木
🌿衣钮草 ➡ (谷精草的别名)
  • 本品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Eriocaulon buergerianum Koern. 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秋季采收,将花序连同花茎拔出,晒干。
  •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用于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风热头痛。
  • 肺经 肝经 茎木
🌿白千层油
  • 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白千层的叶或枝蒸取的挥发油。
  • 祛风通络;理气止痛;杀虫。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脘腹胀痛;牙痛;头痛;疝气痛;跌打肿痛;疥疮
  • 心经 胃经 肝经 茎木
🌿两边针 ➡ (入地金牛的别名)
  • 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的根或枝叶。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 祛风,通络,消肿,止痛。治风湿骨痛,喉痹,瘰疬,胃痛,牙痛,跌打损伤,汤、火烫伤。①《本经》:"主风寒湿痹,历节疼,除四肢厥气,膝痛。"②《千金方》:"治水,通身肿,猪椒枝叶煎如饧,空腹服一匕,日三。痒,以汁洗之。"③《食疗本草》:"主贼风挛急。"④《本经逢原》:"能通经脉,去风毒、湿痹。"⑤《本草求原》:"治痰火窃核,并急喉痰闭危笃,去外皮,煎水饮。"⑥《岭南采药录》:"理跌打及蛇伤。患牙痛,煎水含漱。"⑦《陆川本草》:"接骨,消肿,止痛,去瘀。治跌打骨折,损伤肿痛,风湿骨痛,心胃气痛,牙痛。并治蛇伤。"⑧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活络。治腰肌劳损,破伤风,汤、火烫伤。"
  • 心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菊花双叶草 ➡ (扇子七的别名)
  • 兰科杓兰属植物扇脉杓兰Cypripedium japonicum Thunb.,以根状茎和带根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或用米泔水漂后,晒干,用酒炒后用。
  • 活血调经,祛风镇痛,截疟。用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疼痛,间日疟;外用治皮肤搔痒。
  •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