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244味药材
🌿扁豆衣
  • 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种皮。
  • 健脾,化湿。治痢疾,腹泻,脚气浮肿。①《本草便读》:"达肌行水。"②《安徽药材》:"补脾化湿,止泻痢。治食物中毒性上吐下泻,解酒精中毒。"③《江苏植药志》:"治脚气足肿。"
  • 脾经 大肠经
🌿偶子 ➡ (草豆蔻的别名)
  • 本品为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 的干燥近成熟种子。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九成干,或用水略烫,晒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
  • 燥湿健脾,温胃止呕。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
  • 胃经 脾经 果实种子
🌿香桂皮
  •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香桂的树皮、根或根皮。
  •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活血通脉。主胃寒疼痛;胸满腹痛;呕吐泄泻;疝气疼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血痢肠风
  • 胃经 脾经 肝经 根茎
🌿椒目 ➡ (花椒的别名)
  •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青椒(香椒、青花椒、山椒、狗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或花椒(蜀椒、川椒、红椒、红花椒、大红袍)Zantho xylum bungeanum Maxim.的干燥成熟果皮(花椒)及种子(椒目)入药。秋季采收成熟果实,去除杂质晒干。与种子分开备用。
  •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外治湿疹瘙痒。
  • 胃经 脾经 肾经 果实种子
🌿槟榔衣 ➡ (大腹皮的别名)
  •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果皮。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晒干,习称“大腹毛”。
  • 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小肠经 果实种子
🌿明七 ➡ (竹节参的别名)
  •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 A. Mey.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主根及外皮,干燥。其根状茎称“竹节参”,块根称“明七”或“白三七”。叶称“七叶子”。
  • 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用于病后虚弱,劳嗽咯血,咳嗽痰多,跌扑损伤。
  •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峨参
  • 伞形科峨参属植物峨参Anthriscus sylvestris (L.) Hoffm.,以根、叶入药。8~9月地上部分变黄时挖根,洗净煮熟,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叶鲜用或晒干研粉。
  • 补中益气,祛瘀生新。根:用于跌打损伤,腰痛,肺虚咳嗽,咳嗽咯血,脾虚腹胀,四肢无力,老人尿频,水肿;叶:外用治创伤。
  •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丁皮 ➡ (丁香树皮的别名)
  •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树皮。
  • 治中寒脘腹痛胀,泄泻,齿痛。①《海药本草》:"治齿痛。"②《纲目》:"心腹冷气诸病,方家用代丁香。"③《本经逢原》:"治腹胀、恶心,泄泻虚滑,水谷不消。"
  • 胃经 脾经
🌿樟木皮 ➡ (樟树皮的别名)
  • 为樟科植物樟的树皮,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 行气,止痛,祛风湿。治吐泻,胃痛,风湿痹痛,脚气,疥癣,跌打损伤。①《纲目拾遗》:"治天行温疫,湿毒流注,浴疥癣,洗脚气。"②《陆川本草》:"行气,消肿,止痛,止泻。治胃痛,腹泻,肿胀。"③《南宁市药物志》:"祛风化痰,杀虫。治寒性风湿骨痛,胃痛。外治跌打扑伤,散毒行气,止痛。"
  • 胃经 脾经 肺经
🌿枳椇木皮
  • 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树皮。
  • ①《唐本草》:"主五痔,和五脏。"②《陕西中草药》:"能活血舒筋,治食积,解铁棒锤毒。"
  • 脾经 肾经 肝经
🌿土肉桂 ➡ (土桂皮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钝叶桂和大叶桂的树皮。
  • 祛风散寒;温经适血;止痛。主风寒痹痛;腰痛;经闭;痛经;跌打肿痛;胃脘寒痛;腹痛;虚寒泄泻外用治外伤出血;蛇咬伤
  • 胃经 脾经 肝经
🌿山肉桂 ➡ (土桂皮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钝叶桂和大叶桂的树皮。
  • 祛风散寒;温经适血;止痛。主风寒痹痛;腰痛;经闭;痛经;跌打肿痛;胃脘寒痛;腹痛;虚寒泄泻外用治外伤出血;蛇咬伤
  • 胃经 脾经 肝经
🌿七叶子 ➡ (竹节参的别名)
  •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 A. Mey.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主根及外皮,干燥。其根状茎称“竹节参”,块根称“明七”或“白三七”。叶称“七叶子”。
  • 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用于病后虚弱,劳嗽咯血,咳嗽痰多,跌扑损伤。
  •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竹根七 ➡ (竹节参的别名)
  •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 A. Mey.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主根及外皮,干燥。其根状茎称“竹节参”,块根称“明七”或“白三七”。叶称“七叶子”。
  • 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用于病后虚弱,劳嗽咯血,咳嗽痰多,跌扑损伤。
  •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茯毛 ➡ (大腹皮的别名)
  •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果皮。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晒干,习称“大腹毛”。
  • 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小肠经 果实种子
🌿赤茯苓
  • 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为大小不一的方块或碎块,均为淡红色或淡棕色。质松,略具弹性。
  • 行水,利湿热。治小便不利,淋浊,泻痢。①《药性论》:"破结气。"②《纲目》:"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利窍行水。"③《本草再新》:"益心气,健中和脾,润肺,燥湿。治泻痢。"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膀胱经 小肠经
🌿麻玉果 ➡ (半夏的别名)
  •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 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
  •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桊子树 ➡ (乌桕的别名)
  •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乌桕属植物乌桕Sapium sebiferum (L.)Roxb.,以根皮、树皮、叶入药。根皮及树皮四季可采,切片晒干;叶多鲜用。
  • 杀虫,解毒,利尿,通便。用于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毒蛇咬伤;外用治疔疮,鸡眼,乳腺炎,跌打损伤,湿疹,皮炎。
  •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根茎
🌿土肉桂 ➡ (桂皮的别名)
  • 为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或川桂等的树皮。冬季采取树皮,阴干。
  • 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治腹冷胸满,呕吐噎膈,风湿痹痛,跌损瘀滞,血痢肠风。①《本草拾遗》:"治腹内诸冷,血气胀痛。"②《海药本草》:"补暖腰脚,破产后恶血,治血痢肠风,功力与桂心同。"③《四川中药志》:"益肝肾,通经脉,散风寒,除湿痹,暖腰膝,止呕吐。治筋骨疼痛,寒泄腹痛,霍乱呕吐,噎膈胸满,膀胱寒疝,腰膝现冷,风湿痹痛及跌损瘀滞等症。"
  • 心经 脾经 肾经 肝经
🌿兰屿肉豆蔻
  • 药材基源:为肉豆蔻科植物台湾肉豆蔻的种仁和假种皮。
  • 温中行气;健胃消食。主脘腹胀满;食少呕吐
  • 胃经 脾经 果实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