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297味药材
🌿秃子花 ➡ (二色补血草的别名)
  • 为白花丹科植物二色补血草的带根全草。春季萌芽时或秋、冬采收。
  • 补血,止血,散瘀,调经,益脾,健胃。治崩漏,尿血,月经不调。①《甘肃中草药手册》:"补血益气,活血调经。治病后体弱,消化不良,月经不调。"②《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止血散瘀。治子宫功能性出血,宫颈癌及其它出血。"③《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止血活血。治肾盂肾炎,尿血。"
  • 脾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全草
🌿大叶薄荷 ➡ (藿香的别名)
  • 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广藿香于6~7月间生长繁茂时采收,海南地区每年收2次,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9~10月,除去须根、泥土,晒2~3天,堆放,闷2天后再晒,再闷,如此堆晒至干为止。藿香第1次在6~7月开花时采收,第2次在10月。采后晒干或阴干。单用老茎者,药材名"藿梗"。
  • 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②《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③《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④《汤液本草》:"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⑤《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症。"⑥《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犁头七 ➡ (犁头尖的别名)
  • 天南星科犁头尖属植物犁头尖Typhonium divaricatum (L.)Decne.,以块茎或全草入药。夏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 解毒消肿,散结,止血。用于毒蛇咬伤,痈疖肿毒,血管瘤,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 脾经 肝经 茎木 全草
🌿绿荷荷 ➡ (藿香的别名)
  • 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广藿香于6~7月间生长繁茂时采收,海南地区每年收2次,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9~10月,除去须根、泥土,晒2~3天,堆放,闷2天后再晒,再闷,如此堆晒至干为止。藿香第1次在6~7月开花时采收,第2次在10月。采后晒干或阴干。单用老茎者,药材名"藿梗"。
  • 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②《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③《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④《汤液本草》:"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⑤《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症。"⑥《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上树蜈蚣 ➡ (常春藤的别名)
  • 五加科常春藤属植物中华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 Koch var. sinensis (Tobl.) Rehd.,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切段晒干或鲜用。
  • 祛风利湿,活血消肿。用于风湿关节痛,腰痛,跌打损伤,急性结膜炎,肾炎水肿,闭经;外用治痈疖肿毒,荨麻疹,湿疹。
  • 脾经 肝经 全草
🌿六什头 ➡ (鹿耳翎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六棱菊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切断晒干。
  • 祛风,除湿,化滞,散瘀,消肿,解毒。治感冒咳嗽身疼,腹痛泻痢,风湿关节痛,妇女经闭,跌打损伤,疔痈瘰疬,湿毒瘙痒。①《生草药性备要》:"敷疮。"②《本草求原》:"解毒生肌,消肿拔毒,去结毒,理蛇伤烂。"③《岭南采药录》:"散瘀血,去毒。治蛇伤,消恶疮,治跌打伤。"④《陆川本草》:"驱风止痛。治风湿骨痛,痢疾,眼痒痛。"⑤《南宁市药物志》:"治远年积血,发热痧气。"⑥《闽东本草》:"发表驱风,宣肺理脾,通经祛瘀。治外感头痛,骨节疼痛,腹胀腹痛,积滞泄泻,妇人经闭。"
  • 脾经 肺经 膀胱经 全草
🌿山绿豆 ➡ (一味药的别名)
  • 为豆科植物马棘的全草。9~10月采收。
  • 治瘰疬,痔疮,食积,感寒咳嗽。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利水,消胀。"②《四川中药志》:"治痒子,小儿食积抱胀,寒凉咳嗽,食停及痔疮。"
  • 胃经 脾经 全草
🌿金线吊葫芦 ➡ (天蓬草的别名)
  • 为石竹科植物雀舌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2~3月采挖,洗净,阴干。
  • 治伤风感冒,痢疾,痔漏,跌打损伤。①《纲目拾遗》:"敷痔漏。"②《福建民间草药》:"祛风散寒,发汗解表。"
  • 脾经 肺经 根茎 全草
🌿狗仔草 ➡ (铺地蜈蚣的别名)
  • 为石松科植物垂穗石松的全草。7~9月采收,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 祛风湿,舒筋络,活血,止血。治风湿拘疼麻木,,肝炎,痢疾,风疹,赤目,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汤、火烫伤。①《植物名实图考》:"为调和筋骨之药。小儿煎水作汤浴,不生疮毒、受湿痒。"②《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又治风湿麻木。"③《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炎祛湿。治肝炎,黄疸,痢疾。"④《陆川本草》:"清肝,明目,消炎,解毒,止血。治风火眼痛,鸡盲,鼠咬伤,吐血,衄血。"⑤《南宁市药物志》:"祛瘀生新。治妇女经闭及虚寒咳嗽,肠胃寒痛。煎水洗盗汗及荨麻疹。"⑥《江西中药》:"舒筋活络,利尿止血。内服用于风湿关节痛,风疹块,黄疽,大便下血。外用烧存性研末,治汤火伤疮。"⑦《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扭伤及鸡爪风。"
  • 脾经 肾经 肝经 全草
🌿补血草 ➡ (二色补血草的别名)
  • 为白花丹科植物二色补血草的带根全草。春季萌芽时或秋、冬采收。
  • 补血,止血,散瘀,调经,益脾,健胃。治崩漏,尿血,月经不调。①《甘肃中草药手册》:"补血益气,活血调经。治病后体弱,消化不良,月经不调。"②《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止血散瘀。治子宫功能性出血,宫颈癌及其它出血。"③《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止血活血。治肾盂肾炎,尿血。"
  • 脾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全草
🌿臭藜藿 ➡ (土荆芥的别名)
  • 为藜科藜属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以全草入药。播种当年8~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放通风处阴干。
  • 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用于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外用治皮肤湿疹,瘙痒,并杀蛆虫。
  • 脾经 全草 果实种子
🌿白花菜子
  • 白花菜科白花菜属植物白花菜Cleome gynandra L.[Gynandropis gynandra (L.) Briq.]的种子,其全草亦入药。秋季采挖全草,晒干,打下种子。
  • 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疼痛,腰痛,跌打损伤,痔疮。
  • 心经 脾经 全草 果实种子
🌿湖北秋牡丹 ➡ (打破碗花花的别名)
  • 为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打破碗花花Anemone hupehensis Lemoine,以根、茎、叶或全草入药。野生品夏秋采摘,栽培品栽后第二、三年,6~8月花未开前,采收全草和根、茎、叶,分别晒干或鲜用。
  • 全草:捣烂投入粪坑或污水中,杀蛆虫、孑孓。茎、叶:杀虫;治顽癣。根:利湿,驱虫,祛瘀;治痢疾,肠炎,蛔虫病,跌打损伤。
  •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水麻叶 ➡ (藿香的别名)
  • 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广藿香于6~7月间生长繁茂时采收,海南地区每年收2次,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9~10月,除去须根、泥土,晒2~3天,堆放,闷2天后再晒,再闷,如此堆晒至干为止。藿香第1次在6~7月开花时采收,第2次在10月。采后晒干或阴干。单用老茎者,药材名"藿梗"。
  • 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②《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③《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④《汤液本草》:"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⑤《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症。"⑥《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小鱼仙草 ➡ (热痱草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疏花荠薴的全草。
  • 发表祛暑;利湿和中;消肿止血;散风止痒。主风寒感冒;阴暑头痛;恶心;脘痛;白痢;水肿;衄血;痔血;疮疖;阴痒;湿疹;痱毒;外伤出血;蛇虫咬伤
  • 胃经 脾经 肺经 全草
🌿山利桐 ➡ (三台红花的别名)
  • 为马鞭草科植物三对节的全草。全年可采。
  • 接骨,止痛,截疟。治骨折,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疟疾。①《广西药植名录》:"驳骨,杀虫,健胃,清心火,壮筋骨。治疟疾,痢疾,头痛,眼炎,跌打。"②《贵州草药》:"健脾利湿,补虚益损。治虚弱浮肿,劳伤。"③《文山中草药》:"接骨止痛,清热解毒。治骨折,跌打损伤,风湿疼痛,无名肿毒。"
  • 脾经 肾经 全草
🌿钩虫草 ➡ (土荆芥的别名)
  • 为藜科藜属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以全草入药。播种当年8~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放通风处阴干。
  • 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用于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外用治皮肤湿疹,瘙痒,并杀蛆虫。
  • 脾经 全草 果实种子
🌿块茎糙苏
  • 为唇形科植物块茎糙苏的全草或根。夏季采,晒干。
  • ①《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解毒,驱梅。"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月经失调。"
  • 脾经 肝经 根茎 全草
🌿土藿香 ➡ (藿香的别名)
  • 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广藿香于6~7月间生长繁茂时采收,海南地区每年收2次,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9~10月,除去须根、泥土,晒2~3天,堆放,闷2天后再晒,再闷,如此堆晒至干为止。藿香第1次在6~7月开花时采收,第2次在10月。采后晒干或阴干。单用老茎者,药材名"藿梗"。
  • 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②《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③《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④《汤液本草》:"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⑤《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症。"⑥《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八面风 ➡ (鹿耳翎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六棱菊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切断晒干。
  • 祛风,除湿,化滞,散瘀,消肿,解毒。治感冒咳嗽身疼,腹痛泻痢,风湿关节痛,妇女经闭,跌打损伤,疔痈瘰疬,湿毒瘙痒。①《生草药性备要》:"敷疮。"②《本草求原》:"解毒生肌,消肿拔毒,去结毒,理蛇伤烂。"③《岭南采药录》:"散瘀血,去毒。治蛇伤,消恶疮,治跌打伤。"④《陆川本草》:"驱风止痛。治风湿骨痛,痢疾,眼痒痛。"⑤《南宁市药物志》:"治远年积血,发热痧气。"⑥《闽东本草》:"发表驱风,宣肺理脾,通经祛瘀。治外感头痛,骨节疼痛,腹胀腹痛,积滞泄泻,妇人经闭。"
  • 脾经 肺经 膀胱经 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