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309味药材
🌿野黄连 ➡ (大叶金花草的别名)
  • 为鳞始蕨科植物乌蕨的全草或根状茎。秋季采收,洗净泥沙,晒干。
  • 清热,解毒,利湿,止血。治风热感冒,中暑发痧,泄泻,痢疾,白浊,白带,咳嗽,吐血,便血,尿血,牙疳,痈肿。①《峨帽药植》:"根状茎:消火退热。"②《贵州民间方药集》:"全草:止咳。治伤风感冒;外用治九子疡,消肿毒。"③《广西中药志》:"叶:治热咳吐血,红白痢疾,解毒;外治跌打出血,水火烫伤,疮疡烂肉等证;根:治亦白痢。"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全草:清热,解毒,利湿。治流感,感冒,咳嗽,扁桃体炎,腮腺炎,肠炎,痢疾,皮肤湿疹。"
  • 大肠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苦大黄 ➡ (山大黄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波叶大黄的根及根茎。
  • 泻热解毒;凉血行瘀。主湿热黄疸;痢疾;经闭腹痛;吐血;衄血;跌打瘀痛;痈肿疔毒;口舌糜烂;烧烫伤
  • 胃经 大肠经 根茎 茎木
🌿树黄连 ➡ (黄疸树的别名)
  • 为小檗科植物庐山小檗的茎及根。春、秋挖取全株,剪除枝叶及细根,或削除部分栓皮,晒干。
  • 清热解毒。治肝炎,胆囊炎,肠炎,菌痢,咽喉炎,结膜炎,尿道炎,疮疡肿毒。①《广西中药志》:"治消化不良,腹痛,肠炎下痢等症。"②《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治细菌性痢疾,肠胃炎,咽喉炎,口腔炎,尿道炎,急性结膜炎,疮疡溃烂。预防流脑。"③苏医《中草药手册》:"治急性肝炎,胆囊炎。"
  • 胃经 大肠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腐婢
  • 为马鞭草科植物豆腐木的茎、叶。春、夏、秋均可采收。
  • 清热,消肿。治疟疾,泻痢,痈,疔,肿毒,创伤出血。①《本草经集注》:"疗疟疾有效。亦酒渍皮,疗心腹痛。"②《湖南药物志》:"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泄痢,消渴病,痰疟。"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清凉解热,败毒消痈。治疟疾;外敷刀斧创伤。"
  • 大肠经 肝经 茎木
🌿鸡爪连 ➡ (黄连的别名)
  •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肝经 胆经 根茎 茎木
🌿歧序唐松草 ➡ (猫爪子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展枝唐松草的根及茎或全草。
  • 清热解毒;制酸。主急性结膜炎;传染性肝炎;痢疾;胃病吐酸
  • 大肠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墙柏 ➡ (大叶金花草的别名)
  • 为鳞始蕨科植物乌蕨的全草或根状茎。秋季采收,洗净泥沙,晒干。
  • 清热,解毒,利湿,止血。治风热感冒,中暑发痧,泄泻,痢疾,白浊,白带,咳嗽,吐血,便血,尿血,牙疳,痈肿。①《峨帽药植》:"根状茎:消火退热。"②《贵州民间方药集》:"全草:止咳。治伤风感冒;外用治九子疡,消肿毒。"③《广西中药志》:"叶:治热咳吐血,红白痢疾,解毒;外治跌打出血,水火烫伤,疮疡烂肉等证;根:治亦白痢。"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全草:清热,解毒,利湿。治流感,感冒,咳嗽,扁桃体炎,腮腺炎,肠炎,痢疾,皮肤湿疹。"
  • 大肠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珍珠莲 ➡ (毛发唐松草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毛菜科植物毛发唐松草的根及根茎。
  • 清热解毒;燥湿。主热盛主烦;肺炎;小儿高热惊风;肠炎;痢疾;百日咳;膀胱炎;结膜炎;咽喉炎;痈肿疮疖
  • 大肠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马尾连 ➡ (羊不食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爪哇唐松草的根及根茎。
  • 清热解毒;燥湿。主痢疾;关节炎;跌打损伤
  • 大肠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三颗针
  • 为小檗科植物刺黑珠、毛叶小檗、黑石珠等的根皮或茎皮。根皮全年可采。茎皮春、秋季采收,取茎枝刮去外皮,剥取深黄色的内皮。晒干。
  • 清热,利湿,散瘀。治赤痢,黄疸,咽痛,目赤,跌打损伤。①《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②《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消炎抗菌。治目赤,赤痢,吐血劳伤,咽喉肿痛,腹泻,齿痛,耳心痛,跌打损伤红肿。"③《贵州草药》:"解热,利湿,散瘀,止痛,凉血。"
  • 胃经 大肠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大叶马尾连
  • 为毛茛科植物大叶唐松草的根及根茎。
  • 治下痢腹痛,目红肿痛。
  • 大肠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巴兰贯众 ➡ (镰羽贯众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镰羽贯众的根茎。
  • 清热解毒;驱虫。主流行性感冒;肠寄生虫病
  • 大肠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百解藤
  • 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粉叶轮环藤的根或藤茎。
  • 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利水通淋。主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白喉;风火牙痛;肠炎;痢疾;尿路感染及尿路结石;风湿疼痛;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 大肠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小青藤 ➡ (千金藤的别名)
  • 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千金藤Stephania japonica (Thunb.)Miers.以根或藤茎入药。春秋均可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祛风止痛。用于咽喉肿痛,牙痛,胃痛,水肿,脚气,尿急尿痛,小便不利,外阴湿疹,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痈肿疮疖。
  • 脾经 大肠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金龟莲 ➡ (罗锅底的别名)
  • 为葫芦科植物大籽雪胆、可爱雪胆及中华雪胆等的块根。2~3月发苗前,或9~10月地上部分枯萎后,挖取块根,除去芦头及根须,洗净泥沙,大者切块,晒干或微火炕干。本品最易发霉、虫蛀,切忌受潮,夏秋间应多翻晒。
  •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咽喉肿痛,牙痛,目赤肿痛,菌痢,肠炎,胃痛,肝炎,尿路感染,疔肿。①《草木便方》:"祛风。治火眼热毒,肠胃热结气痛。"②《分类草药性》:"治咽喉痛,风寒火牙,涂恶疮。"③《中国药植志》:"民间用作祛疟剂。"④《贵州草药》;"清热,利湿,解毒,镇痛。治发痧肚痛,吐泻,红痢。"⑤《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健胃,止痛,消炎,止血。治腹胀,痢疾,肝炎,前列腺炎,外伤出血。"
  • 胃经 大肠经 根茎 茎木
🌿穿鱼柳 ➡ (水团花的别名)
  • 为茜草科植物水团花的枝叶或花果。随时可采,鲜用或晒干用。
  • 清热利湿,消瘀定痛,止血生肌。治痢疾,肠炎,湿热浮肿,痈肿疮毒,湿疹,烂脚,溃疡不敛,创伤出血。①《李氏草秘》:"治金刃伤,年久烂脚疮,捣皮、叶,罨上。"②《福建民间草药》:"叶或花:拔毒止血,为金疮药。"③《陆川本草》:"枝、叶:消炎解毒去腐。治皮肤疡毒,疮痈破溃。"④《南宁市药物志》:"收敛,杀虫。治湿疹,疥疮,痧虫脚。"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痢疾,急性肠胃炎(用花果);跌打损伤,骨折(用叶)。"
  • 脾经 大肠经 肝经 茎木
🌿火巷 ➡ (火秧竻的别名)
  • 为大戟科植物金刚纂的茎。全年可采。
  • 消肿,通便,杀虫.治臌胀,急性胃肠炎,肿毒,疥癞。①《生草药性备要》:"治无名肿毒,大疮,(火秧竻)割开两边,用火焙热贴之。"②《本草求原》:"其汁胶治大小便闭,调白蜜服。二便通,即食精肉汤以解其毒。"③《岭南采药录》:"杀虫,蚀腐肉,凡患牛程蹇捣敷之。"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去湿热,消肿拔毒。治急性胃肠炎,恶疮痈肿,疥癣,皮肤病。"
  • 心经 大肠经 茎木
🌿痒树棵 ➡ (漆大姑的别名)
  • 为大戟科植物毛果算盘子的枝叶。
  • 驱风利湿,散瘀,止血,消肿。治急性胃肠炎,痢疾,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创伤出血,漆疮,湿疹,皮炎。①《岭南采药录》:"凡患漆疮皮肤红肿作痒,取其叶煎水洗之。"②《陆川本草》:"止血,驱风,消肿。治刀伤出血,血风瘙痒,疮疖痘毒。"③《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止痛,利湿,破血。治跌打,蛇伤,漆蚀,疮疥,痢疾。"
  •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茎木
🌿土马兜铃 ➡ (罗锅底的别名)
  • 为葫芦科植物大籽雪胆、可爱雪胆及中华雪胆等的块根。2~3月发苗前,或9~10月地上部分枯萎后,挖取块根,除去芦头及根须,洗净泥沙,大者切块,晒干或微火炕干。本品最易发霉、虫蛀,切忌受潮,夏秋间应多翻晒。
  •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咽喉肿痛,牙痛,目赤肿痛,菌痢,肠炎,胃痛,肝炎,尿路感染,疔肿。①《草木便方》:"祛风。治火眼热毒,肠胃热结气痛。"②《分类草药性》:"治咽喉痛,风寒火牙,涂恶疮。"③《中国药植志》:"民间用作祛疟剂。"④《贵州草药》;"清热,利湿,解毒,镇痛。治发痧肚痛,吐泻,红痢。"⑤《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健胃,止痛,消炎,止血。治腹胀,痢疾,肝炎,前列腺炎,外伤出血。"
  • 胃经 大肠经 根茎 茎木
🌿百节藕 ➡ (三白草根的别名)
  • 为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的根茎。7~9月挖掘地下根茎,去净泥土,置热水中浸泡数分钟,取出晒干。
  • 利水除湿,清热解毒。治脚气胫肿,淋浊,带下,痈肿,疥癣。①《纲目》:"疗脚气,风毒胫肿,捣酒服。又煎汤洗癣疥。"②《生草药性备要》:"治淋浊,利小便,清热毒。拔腐肉骨,与陈梅同敷。"③《分类草药性》:"治妇人赤白带下。"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利二便,宽胸脯,截疟,消肿。"⑤《重庆草药》:"补气,健脾,除湿。治白带,痨病,咳嗽,吐血,虚肿。亦用于跌打损伤,泡风湿药酒。"
  • 脾经 大肠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