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487味药材
🌿贯钟 ➡ (贯众的别名)
  • 主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蹄盖蕨科植物蛾眉蕨,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紫萁科植物紫萁,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苏铁蕨、狗脊蕨等的根茎。春、秋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净泥土,晒干。
  • 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吐血,衄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疮疡,尿血,月经过多,刀伤出血,蛔虫、饶虫、绦虫病,人工流产,产后出血。①《本经》:"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②《别录》:"去寸白,破症瘕,除头风,止金疮。"③《本草图经》:"止鼻衄。"④《滇南本草》:"祛毒,止血,解水毒。"⑤《纲目》:"治下血崩中,带下,产后血气胀痛,斑疹毒,漆毒,骨哽。"⑥《会约医镜》:"治邪热腹痛,解时行疫气。"⑦《奉经续疏》:"治喉痹,消顽肿。"⑧《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驱虫,止血,清热解毒。治蛔虫,绦虫,虫积腹痛;子宫功能牲出血,白带。贯众放在水缸中,饮用其水,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⑨《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止血杀虫。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治便血。尿血、鼻衄、月经过多、蛔虫症、蛲虫症。"⑩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祛风活血,补肝肾。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遗尿。"
  • 心经 胃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小藤仲 ➡ (扶芳藤的别名)
  • 卫矛科卫矛属植物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Turcz.) Hand.-Mazz.,以茎、叶入药。夏秋或全年可采,切段晒干。
  • 散瘀止血,舒筋活络。用于咯血,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风湿性关节痛;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创伤出血。
  • 脾经 肾经 肝经 茎木
🌿使藤子 ➡ (六月瓜的别名)
  • 木通科六月瓜Stauntonia cavalerieana Gagnep.,以根、藤、果入药。
  • 调气补虚,止痛,止痢。主治风湿骨痛,劳伤咳嗽,肾虚腰痛,疝气痛,痢疾。
  • 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黎洞薯 ➡ (毛薯的别名)
  • 为薯蓣科植物参薯的块茎。冬初挖掘,洗去泥土备用。
  • ①《南宁市药物志》:"块茎能促进溃疡的肉芽生长。并有收水生肌,使疮面结疤作用。研末治汤火伤及面部烂疮。配猪腱肉服,治眼珠突出,俗称螃蟹眼。"②《广西药植名录》:"补脾肺,涩精气,消肿,止痛。"
  • 脾经 肾经 肺经 茎木
🌿细叶青蒿 ➡ (茵陈蒿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除去杂质,去净泥土,晒干。
  • 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①《本经》:"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②《别录》:"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③《本草拾遗》:"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痛,瘴疟,女人症瘕,并内损乏绝。"⑤《本草蒙筌》:"行滞,止痛,宽膈,化痰。"⑥《医学入门》:"消遍身疮疥。"⑦《医林纂要》:"坚肾,燥脾湿,去郁,解热。"⑧《本草再新》:"泻火,平肝,化痰,止咳发汗,利湿,消肿,疗疮火诸毒。"
  • 脾经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茎木
🌿稻根须 ➡ (糯稻根须的别名)
  • 为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根茎及根。稻子收割后采挖。除去残茎,洗净,晒干。
  • 益胃生津,退虚热,止盗汗。①《本草再新》:"补气化痰,滋阴壮胃,除风湿。治阴寒,安胎和血,疗冻疮、金疮。"②《中国医学大辞典》:"养胃,清肺,健脾,退虚热。"③《药材资料汇编》:"止盗汗。"④《药材学》:"补肺健脾,养胃津。"
  •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水灯盏 ➡ (吹风散的别名)
  • 为木兰科植物冷饭藤的藤或根。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 祛风湿,和肠胃,行气上痛。治感冒,风湿痹痛,腹泻,呕吐,跌打损伤。①《广西药植名录》:"根、茎:治风湿,跌打,刀伤,蛇伤。"②《文山中草药》:"藤:行气止痛,祛风除湿。治肠胃炎,感冒,跌打损伤,风湿疼痛,骨折。"
  • 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对节巴 ➡ (雀梅藤的别名)
  • 为鼠李科植物雀梅藤的嫩枝叶。
  • 治疥疮,漆疮,水肿。《广西药植名录》:"祛毒,生肌。治疮疥。"
  • 肾经 肺经 茎木
🌿因陈蒿 ➡ (茵陈蒿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除去杂质,去净泥土,晒干。
  • 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①《本经》:"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②《别录》:"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③《本草拾遗》:"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痛,瘴疟,女人症瘕,并内损乏绝。"⑤《本草蒙筌》:"行滞,止痛,宽膈,化痰。"⑥《医学入门》:"消遍身疮疥。"⑦《医林纂要》:"坚肾,燥脾湿,去郁,解热。"⑧《本草再新》:"泻火,平肝,化痰,止咳发汗,利湿,消肿,疗疮火诸毒。"
  • 脾经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茎木
🌿红毛薯 ➡ (毛薯的别名)
  • 为薯蓣科植物参薯的块茎。冬初挖掘,洗去泥土备用。
  • ①《南宁市药物志》:"块茎能促进溃疡的肉芽生长。并有收水生肌,使疮面结疤作用。研末治汤火伤及面部烂疮。配猪腱肉服,治眼珠突出,俗称螃蟹眼。"②《广西药植名录》:"补脾肺,涩精气,消肿,止痛。"
  • 脾经 肾经 肺经 茎木
🌿杉皮藤 ➡ (构皮麻的别名)
  • 为桑科植物小构树的嫩枝叶、树汁或根皮。夏、秋采根。
  • 祛风,活血,利尿。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虚肿,皮炎。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祛风活血,解毒利尿。治风湿痹痛,腹股沟淋巴结炎。"
  •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石岩金 ➡ (柔软石韦的别名)
  • 为水龙骨科植物柔软石韦的全草。春、夏、秋均可采收。除去根茎及须根、泥砂等,晒干。
  • 治淋症,外伤出血。①《峨嵋药植》:"和以面粉,敷治刀口伤。"②《广西药植名录》:"顺气,利尿。"
  •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那蘑 ➡ (野木瓜的别名)
  • 为木通科植物七姐妹藤的茎、根。
  • ①《国药的药理学》:"为强心、利尿药。"②《广西植物名录》:"藤,止痛;藤及根,利尿。"
  • 心经 肾经 根茎 茎木
🌿东方狗脊
  • 为乌毛蕨科植物东方狗脊蕨的根茎。全年可采。
  • ①《中国药植图鉴》:"效用同狗脊。"②《广西植物名录》:"祛风湿,壮腰膝。治腰腿痛,痢疾,蛇伤。"
  • 肾经 根茎 茎木
🌿牛藤 ➡ (野木瓜的别名)
  • 为木通科植物七姐妹藤的茎、根。
  • ①《国药的药理学》:"为强心、利尿药。"②《广西植物名录》:"藤,止痛;藤及根,利尿。"
  • 心经 肾经 根茎 茎木
🌿粘芋 ➡ (牛尾参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毛胶薯蓣的块茎。
  • 健脾去湿;补肺益肾。主脾虚食少;泄泻;肾虚遗精;消渴;肺劳咳嗽;跌打损伤
  • 脾经 肾经 肺经 茎木
🌿贯节 ➡ (贯众的别名)
  • 主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蹄盖蕨科植物蛾眉蕨,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紫萁科植物紫萁,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苏铁蕨、狗脊蕨等的根茎。春、秋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净泥土,晒干。
  • 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吐血,衄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疮疡,尿血,月经过多,刀伤出血,蛔虫、饶虫、绦虫病,人工流产,产后出血。①《本经》:"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②《别录》:"去寸白,破症瘕,除头风,止金疮。"③《本草图经》:"止鼻衄。"④《滇南本草》:"祛毒,止血,解水毒。"⑤《纲目》:"治下血崩中,带下,产后血气胀痛,斑疹毒,漆毒,骨哽。"⑥《会约医镜》:"治邪热腹痛,解时行疫气。"⑦《奉经续疏》:"治喉痹,消顽肿。"⑧《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驱虫,止血,清热解毒。治蛔虫,绦虫,虫积腹痛;子宫功能牲出血,白带。贯众放在水缸中,饮用其水,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⑨《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止血杀虫。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治便血。尿血、鼻衄、月经过多、蛔虫症、蛲虫症。"⑩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祛风活血,补肝肾。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遗尿。"
  • 心经 胃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金狗脊 ➡ (狗脊的别名)
  • 本品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J.Sm.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去硬根、叶柄及金黄色绒毛,切厚片,干燥,为“生狗脊片”;蒸后,晒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为“熟狗脊片”。
  • 补肝肾,强腰脊,祛风湿。用于腰膝酸软,下肢无力,风湿痹痛。
  • 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地毛球 ➡ (锁阳的别名)
  • 本品为锁阳科植物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的干燥肉质茎。春季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晒干。
  •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腰膝痿软,阳痿滑精,肠燥便秘。
  •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茎木
🌿银老梅
  • 为蔷薇科植物银老梅的茎、叶、花。秋季采收,晒干。
  • 理气散寒,镇痛固齿,利尿消水,肠道防腐。
  • 脾经 肾经 膀胱经 茎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