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也谈“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

2012-01-31 18:31 楼主
【原创】也谈“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

争论了几千年的问题:“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至今仍无定论?实际上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浅谈拙见。

简单地说,“心主神明”是中医的说法,而西医认为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是大脑的功能。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素问•灵兰秘典论》说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则是明证,而西医认为“脑也主神明”,您能否认吗?实际上二者并不矛盾。何也?这是因为二者的理论体系不一样所导致的结果。您可能并不认同,甚或讥讽、谩骂。

神(明)者,何谓也?

《灵枢•本神》:“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神、魂、魄、意、志、思、虑、智,皆神之属。

高校教参第二版程士德主编《内经•第三章-藏象学说》:“神,这里有两义:一指精神意识;一指世间一切正常微妙变化的主宰和动力。正如《类经•藏象类•九》注云:‘神者,灵明之化也……阴阳所居,即神明之所在,故曰阴阳者,神明之府也。《天元纪大论》曰:阴阳不测谓之神。《气交变大论》曰: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易》曰:知变化之道者,知其神之所为乎!是皆神之为义。’又云:‘万物之神,随象而应,人身之神,惟心所主,故本经曰:心藏神。又曰:心主之官,神明出焉。此即吾身之元神也。外如魂魄志意五神五志之类,孰非元神所化而统乎一心?是以心正则万神俱正,心邪则万神俱邪,迨其变态,莫可名状……《邪客》篇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本节的‘神’是与魂、魄等并言,故主要是指精神意识活动。”

综观先秦著作及《内经》所论,“神”概念的内涵有下面四个方面的意义(见于张登本《内经的思考》)。

⑴是指“天神引出万物者”。
《说文解字》的“神”概念,即所谓超自然规律的,具有人格化和意识的存在。《内经》对这一仍然带有先秦哲学“神”概念的内涵是持批判和否定态度的,如认为“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至德,指至深至奥至真的医学理论)(《素问•五脏别论》);“道(道,此指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自然规律)无鬼神,独往独来”(谓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素问•宝命全形论》)等。

⑵是指自然界一切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及其现象。
“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素问•天元纪大论》)等,就十分明确地指出了自然界存在着气-阴阳-五行变化的规律,人们对这种规律虽然不能直观感觉,但却是有征可寻的客观存在,于是《内经》将这种奥妙无穷的自然规律以“神”(或“神明”)概之,其中“五运(即五行之气的运行变化)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及“阴阳不测谓之神”(《素问•天元纪大论》),就是对“神”(或“神明”)这一概念内涵的准确诠释。

⑶是指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现象的总称(即广义之神)。
《内经》用“神”概括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现象时又包括了四个主要层面的含义:
其一是将一切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现象以“神”概之,生命就是神。如“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本神》),以及“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八正神明论》)的“神”概念即是如此。
其二是指人体自身存亡对全身各种机能活动实施的调控和“主宰”机制。《内经》认为这个调控和“主宰”机制发生在心,五脏六腑都有参与,所以有“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灵枢•天年》)之论,这是以胎儿发育为例,指出发生于心的神又分化为魂(肝所主)和魄(肺所主)两个方面对人体生命实施调节控制。此处还有“脾藏意”(指人的意志、意向、意识等),“肾藏志”(指人的意志、志向、记忆等)(《素问•宣明五气》)。但总的由心统管,因此说“心藏神”(《素问•宣明五气》),“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即是如此。
其三是指人的精神活动(见下文第四条)。
其四是指人体正气的反应性。如针对人体正气及其对病邪刺激的反应性时说:“神者,正气也”(《灵枢•小针解》);针对人体正气对药物或针石治疗的反应时认为,病人“形弊(意义同败)血尽而功不立”的原因是“神不使”(《素问•汤液醪醴论》)的缘故,此处之神就指人体的正气及其对针石、药物等治疗的反应性。

⑷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即狭义之神)。包括感觉、知觉、意识、想象、记忆、思维、情感、反应、意志等活动。
《内经》是在继承先秦诸子“心之官则思”(《孟子》)理念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医学狭义“神”的概念及其相关内容的。认为人体“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灵枢•本神》)。同样指出人体对外界事物的体察、感知、思维、领悟、理解、把握等心理活动过程都属于“神”的活动,都是“心藏神”在这一重要生理功能之下发生的,《内经》中的“神”概念虽然所指有四,唯前者“万物的主宰者”予以否定而较少应用外,其他三义,尤其是后两者在医学内涵支撑之下形成了相关的“神”概念并予以广泛应用,由此产生了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气息的、具有丰富医学内涵的、具有强烈自然科学色彩的“神论”学术内容。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现象的广义之神和人心理活动的狭义之神,都属于(中枢神经)大脑的功能,历代医家亦有认同者。然“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气息的、具有丰富医学内涵的、具有强烈自然科学色彩的‘神论’学术内容”,在中国已经根深蒂固,无可扭转与改变。

有学者认为:如果将“心藏神”、“心主神明”、“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等的功能强行移回到大脑中去,一者则会使中医构建的传统的庞大理论体系受到冲击,使为医者(中医)无可适从;二者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内的“心”的概念也会受到影响,如“心想事成”、“心理危机”、“心情郁闷、舒畅”、“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里乐开了花”等;三者有时在感情上一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如“心火上炎→脑火上炎”、“心想事成→脑想事成”、“心理危机→脑理危机”、“心情郁闷、舒畅→脑清郁闷、舒畅”、“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脑急吃不了热豆腐”、“心里乐开了花→脑里乐开了花”等。

对于此,浙江中医学院赵辉贤教授深有感触的说道:“笔者不禁感概万千,也掺杂着诸多的无奈!《内经》之所以说是‘心主神明’,也许还有一个原因,即诸子百家无一不是以心为五脏之主……总之,‘心主神明’之说已沿袭二千余年,要改称‘脑主神明’,可谓积重难返。改变观念尚易,如今天语言里‘用脑想想’、‘多动动脑筋’、‘笨得像猪脑子’、‘脑髓搭牢’(杭州方言,意为脑不开窍)等用语已相当普遍,若要改造文字,就是异想天开了。况且文字仅仅是记录语言的一种符号,随它去也罢。然而医学就不同了,它性命攸关,岂可等闲视之?故笔者吁请中医学术界,现在已是吹响向中医脑科学进军号角的时候了!”(《周易与中医学》)。

所以现当代一些贤达之士则明确指出:“由于时代的局限,《内经》不知道大脑才是主导全身生理机能和产生精神活动的实质性组织,而把思维情志功能分属于五脏,这与实际不符。”(雷顺群主编《内经多学科研究》)

而施杞、周康主编《临床中医脑病学》则说道:“脑在人体占重要位置,主宰高级神经活动,诸如感觉、知觉、运动、情感、思维、意识、判断等,无不属于脑的功能。追溯既往,中医曾以‘心主神明’理论来概括人的精神活动,而现代医学亦沿用‘心’来代替脑的生理功能,如‘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等,无形中使‘心’与‘脑’成为一种习用的同义词。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因而使众多学者能接受心脑共主神明的理论,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大多认为脑主神明占主导地位。基于上述的情况,不难获知脑所发生的各种器质性与功能性疾病,均应归属于脑病之中。临床所见之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科疾病以及心身疾患,莫不属于脑病范围,特别提出的是现代医学将脑与脊髓分列,而中医则历来强调‘脑为髓海’、‘诸髓者皆属于脑’,故脊髓疾病亦隶属于脑病范畴。”

由此可见,中医认为“心主神明”,《素问•灵兰秘典论》说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则是明证,而西医认为“脑也主神明”,您能否认吗?实际上二者并不矛盾。何也?这是因为二者的理论体系不一样所导致的结果。您可能并不认同,甚或讥讽、谩骂。

中医理论认为,中医的藏象(五脏)概念,更多的是指四时、五行、气化的五脏,是“象”思维理论的五脏,天人相应的结果,不单是指血肉解剖的五脏。不明于此,在许多地方便会发生误解,开口动手便错。

时贤赵洪钧先生《中西医结合二十讲•第四讲•一、古代中医有解剖生理吗》说道:“这似乎是一个不须问或明知故问的问题。其实不然。近代中医第一大理论家恽铁樵提出:‘内经之五脏非血肉之五脏,乃四时之五脏’。……他给了中医界一个重要的科学方法论武器,但是,近代中医界几乎无人接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医基础理论教科书指出:中医的脏腑,与其说是解剖上的脏腑,不如说是功能单位。这显然是对恽氏思想的继承和部分补充,却没有提到这位可敬的创论者。当时许多人对此不很重视。学中医者不以此为骄傲,西医界不以此为高明。……中医学每一脏腑的含义,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概念,亦非单纯之解剖学上的某一个具体脏器,而主要是一个生理学、病理学的概念。因为在脏腑学说理论形成的初期,主要着眼点在于脏腑生理或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而略于脏腑形态学的观察。因此,中医学说的心、肺、脾、肝、肾等,虽然与现代解剖学脏器的名称相同,但在生理活动,病理表现方面却有很大差别。中医脏腑学说中的某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着现代解剖学中的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而现代解剖学中的某一脏器的生理功能,可能分散在脏腑学说的某几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中。故而,中医学所说的脏腑,具有多功能的特点。例如,中医学所说的心,除了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心脏功能外,还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神经系统的部分生理功能。而现代医学所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则与中医学所说的多个脏腑的功能有关,如心、肝、脾、肺、肾、胆等。”

这就是说,“心主神明”已经包括了西医大脑的部分功能。

如果从西医角度讲,“神明”属脑不属心。因为西医主要强调的是组织器官的解剖生理,而这或许正是中医的短板或缺陷,与西医理论体系不相同之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2-01 19:31 2楼
实际上,中医的藏象(五脏-肝心脾肺肾)概念,更多的是指四(五)时、五行、气化的五脏,是“象”思维理论的五脏,天人相应的结果,不单纯是指血肉解剖的五脏,与现代医学解剖生理的器官(肝心脾肺肾)不同。不明于此,在许多地方便会发生误解,开口动手便错。如“肝生于左”-肝的解剖位置在右、“肺藏于右”-肺居于胸腔、“脾主运化”-胰腺的消化功能、“心主神明”-脑的精神意识思维等生理功能、“肾主生殖”-性腺及生殖器官(睾丸与阴茎、子宫附件与阴道)的功能等等等,俯首皆是,中西医脏器(藏象)-组织器官的概念是不同的。

中医认为,“神明”属心所主-非单指解剖之心脏;西医认为,“神明-精神意识思维等”是大脑的功能,二者并行不悖。

中西合参,赛过神仙。
⬅ 关于辨证和神技的断想 老茶馆 【原创】“君主之官”为何是心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