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知病所从生(2)

2010-03-22 19:35 楼主
我国的医学实践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中华文明的始祖如伏羲、神农、黄帝,同时也是医药的创造者。岐伯、雷公、俞跗、少师等都是传说中的早期医生,《左传》中也记有医缓、医和。但为什么扁鹊能够成为我国医学形成的标志性人物呢?这当然与他对医学所做的重大贡献是分不开的。医疗活动与医学形成是医学发展过程中紧密相连的两个阶段。在扁鹊之前,虽然我们的先民发明并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开展了众多的医疗活动,创造了很多治病方法,如砭石、针刺、祝由、汤液、醪醴、毒药、导引、灸焫等,但并没有能够统一这些治病的方法的医学理论,医学还不能够完全独立。而扁鹊的贡献正是建立起了医学理论,使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

《淮南子·泰族训》说:

“所以贵扁鹊者,非贵其随病而调药,贵其擪息脉血(擪音yè,以指按压。“血”疑为“而”,《盐铁论》即为“而”),知病之所从生也。所以贵圣人者,非贵随罪而鉴刑也,贵其知乱之所由起也。”

《淮南子》虽非言医而是将扁鹊与圣人作比喻,但能明确地说明一个问题:扁鹊是从“随病而调药”到“知病之所从生”的关键人物,而这种转变就意味着中医学的理论化。

先民“以药治病”的历史极其久远,但早期用药主要是根据经验的“随病调药”,也就是见“某病”即用“某药”。“药”既可以是单味药,也可以是组合的,但都是一种“对号入座”的用药方式。“以药治病”大概主要是根据患者的感受和表现用药,在“病”与“药”之间并没有成熟的理论作指导,也没有诊法的支持。比如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其形式均为先列病名(或主要表现),然后列述药物及其用法。至于为什么这么用,没有理论上阐释。该书虽命以“方”名,但实际上是“随病调药”。如治牝痔方:

痔者,以酱灌黄雌鸡,令自死,以菅裹涂上,炮之。涂干,食鸡,以羽熏纂。

冶麋(蘼)芜本,方(防)风,乌豙(喙)、桂皆□等,渍以淳酒而垸之,大如黑叔(菽),吞之。始食一,不智(知)益一,□为极。有(又)可,以领伤。恒先食食之。

“以病调药”可以说是中医用药物治病的初级阶段。从早期典籍中对“药”描述,我们可以体会到人们对“以药治病”的心态。

《书经》:“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

《礼记·曲礼》:“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周礼·天官》:“医师掌医之政令,取毒药以供医事。”

《灵枢·九针十二原》:“余欲勿使被毒药,勿用砭石。”

“以药治病”让人心存疑虑和恐惧,甚至将“毒药”并称,用以“攻病”,可见并非人们理想和满意的治病方法,甚至《灵枢》还明确提出以微针取而代之(见《灵枢·九针十二原》)。

扁鹊显然已经超越了这一阶段,因此《淮南子》说:“所以贵扁鹊者,非贵其随病而调药。”扁鹊之所以能够超越,则是因为他“擪息脉血,知病之所从生也。”也就是说,扁鹊治病并非随病调药,而是通过诊察病人脉息的变化,了解疾病的发生与变化情况。亦后世中医“治病求本”之谓。

从单纯关注疾病,到关注身体,并由身体获取生命和疾病的征象(信息),从而指导疾病的治疗,这就是中医的理论化过程。这种从“病”到“人”的转变,决定了后世中医学发展的根本走向。扁鹊所做的,正是这样一个划时代的伟大贡献。因此,他作为我国医学之宗是当之无愧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扁鹊――为方者宗(1) 老茶馆 扁鹊――言脉之宗(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