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的辨证(下)

2012-07-12 11:17 楼主
血瘀证虽然由于瘀血所在的病位不同,各有不同的表现,但血瘀证还有寒热虚实之不同
(1)血瘀兼气虚证
原因:多因气虚运血无力,致使血行瘀滞。
主证:①气虚的症状:倦怠乏力,少气自汗。②瘀血的症状,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斑。
治法:补气行血。方用补阳还五汤。
(2)血瘀兼血虚证
原因:①瘀血阻滞,新血不生而致血虚。②本有血虚,又因其他原因引起血瘀。③各种出血证之后,离经之血积滞体内。
主证:①血虚的症状:头晕眼花,心悸失眠。②瘀血的症状:舌淡有瘀斑,脉细涩,或见肿块疼痛拒按,痛处不移。
治法:养血活血。方如桃红四物汤。
(3)寒客血脉证
原因:寒邪客于血脉之中,寒为阴邪,血遇寒则凝,以致血凝涩而不行。
主证:疼痛喜暖,得暖则减,形寒肢冷,舌淡而黯,脉沉迟涩。本证可见于冻伤,脱骨疽,妇女经产期受凉的宫寒血瘀,少腹冷痛,经期愆期,经色紫黯有血块,以及产后四肢冷痛等病证。
治法:温经活血。方用当归四逆汤、温经汤。
(4)血热搏结证
原因:热邪与瘀血搏结。
主证:根据血热搏结的部位不同,见证也不一致。

血热搏结于肠胃或下焦:①腹胀满痛拒按,大便干,色黑易解。②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其人如狂或发狂。
治法:泻热破瘀,消积散肿。方用桃仁承气汤、抵当汤、大黄牡丹皮汤。

妇女热入血室:血与热结,下腹部或胸胁硬满,寒热如疟,入夜谵语,月经中断。
治法:清热活血,和解透达。方用小柴胡加桃仁、红花、当归、荆芥等。

血热搏结,热灼血枯:骨蒸劳热,肌肤甲错,皮起而屑,妇女闭经等。
治法:清热缓中,去瘀生新。药用大黄、庶虫丸。

血热证
血热证为邪热侵犯血分所出现的证候。
原因:①外感邪热,或寒邪入里化热,侵犯血分,多见于外感热病,如营分证、血分证。②五志化火,火热入血。如肝郁化火等。
主证:心烦,或躁扰发狂,口干不喜饮,身热夜甚,脉细数,舌红绛,或见各种出血证,妇女月经前期,量多等。
病理:血热炽盛,扰乱心神,故见心烦,甚则躁扰发狂;邪热入血,血属阴,故身热夜甚;阴血被耗,故口干;热不在气分,故不喜饮水;热甚则脉数,血耗则脉细;如热迫血络受伤,则可见衄血、吐血、尿血、皮下出血以及月经过多等。
治法:清热凉血。方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热地黄汤)。

出血证
出血证是血液离开脉道,溢出于脉外的病证。
原因:①血热妄行,循行失其常度而溢出脉外。辨证有实热、虚热的不同,属实热的如邪热入血发斑的血分证(如流脑),肝火上亢的衄血,胃火上炎的牙痛;属虚热的,如肺结核的咳血,妇女虚热所引起的崩漏等。②脾气虚,脾不统血,血不归经的出血,多见于便血、崩漏、皮下出血等。③瘀血内结,阻碍血液的正常运行而致血溢脉外,常见于月经过多、崩漏等。④跌仆外伤,脉络破损,血溢脉外。
主证:常随其原因不同而见证不一。血热妄行的,血色多鲜红,舌质红,脉数,如伴见发热、心烦、口渴等症的,多属实热;如伴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的,多属虚热。
气虚出血,血色多淡,且持续不止,舌质淡,脉细无力,同时伴见气短懒言,倦怠自汗等气虚症状。
瘀血内结的出血,血色紫黑成块,常并见小腹胀痛,出血后稍缓解,舌色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等症状。
跌仆损伤的出血,则必有跌仆损伤史。
治法和例方:实热的宜凉血止血,方如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的犀角地黄汤(犀角、生地、赤芍、丹皮),虚热的宜养阴清热、止血,方如养阴清热、调经止血的清热固经汤(炙龟板、煅牡蛎、阿胶、生地、地骨皮、栀子、黄芩、地榆、棕榈炭、藕节、甘草),气虚出血的宜益气摄血,方如补中益气汤;瘀血内结及跌仆损伤出血的宜活血止血,常用七厘散、跌打丸。
常用药:地榆炭、棕榈炭、藕节炭、旱莲草、侧柏炭、艾叶炭、莲房炭、仙鹤草、赤石脂、花蕊石、灶心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鳖甲胶、三七、槐花、白茅根、血余炭、白及、茜草、炒蒲黄等。
出血证的治法,一般是急则先止血以治其标,缓则以治本为主,佐以止血药,以防血止留瘀之弊。如出血严重,气随血脱,则又宜益气以固脱,如用大补元气的独参汤、参附汤等。

辨证——系列帖总帖
/threads/305720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8-14 21:50 2楼
慢慢学习。
⬅ 两个月的艾灸历程! 老茶馆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致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