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系统论方法沟通融合中西医学【十四】

2013-01-06 11:57 楼主
如何以系统论方法沟通融合中西医学【十四】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郝守玉
杨洪智先生的“中医后现代化”的帖子中认为,【“阴阳自和”理论,实际上就是中医的自组织理论。中医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自组织”这个名词概念,但是实际上中医已经把人体理解为一种自组织系统。把人体的发病和愈病都看作是机体自主性反应过程,强调人的自组织机制是健康,疾病,愈病的枢机。中医正是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指出疾病有标,本之分。中医治病重在治本。中医的治本主要是运用推动机体自主调理的艺术。主要内容是扶正祛邪,五藏生克,阴阳自和。而这些是用后现代科学的混沌论和协同论才能认识到的科学道理。也就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说后现代医学为我们打开了理解中医之门,同时也为中医在未来后现代社会的更大发展打开了一个更大的门。中医与西医的关系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西医不能理解中医。通过对现代科学和后现代科学的对比分析,我们就可知道现代西医为什幺不能理解中医。因为现代西医所依据的是以还原论为基础的整体负反馈调节理论。而中医则是依据促进子系统正反馈调解从而达到使机体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的自组织理论。】【后现代科学的理论为西方世界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医学的语言。通过这个语言的桥梁,中医学才可能走向世界。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要学懂后现代科学理论并把它作为我们中医走向世界的桥梁。】
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方法,应用的是整体调节方法,整体调节的核心是混沌理论的的机体自组织原则。我们以系统论方法为导向,进行中西医学证态概念的沟通与融合,首先需要认识机体的自组织原则。如何认识“机体自组织”的原则呢?“围绕稳态的运动回复过程”是所有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结果,这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组织者,所以是一个自组织过程。
四川大学陈雨思教授认为,如果现在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他是否就成了机体的组织者呢?其实也没有。因为医生治疗所采用的药物和刺激也是物质、能量和信息,他只不过是给机体输入了一些特殊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而已。从量上看,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与原有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而且这些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进入机体后,还是必须与机体原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一起,通过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才能达到改善机体“围绕稳态的运动回复过程”的目的,可见,疾病治疗过程,也是机体的一个自组织过程。疾病治疗既然是一个自组织过程,那么,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就必须遵从这个自组织过程,根据这个自组织过程来确定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这样就有“机体自组织”的原则。
贯彻“机体自组织”的原则,应该从四个方面来考虑诊断和治疗方案:一是如何克服“机体自稳调节系统” 紊乱;二是如何强化“机体自稳调节系统”;三是如何促进“机体自稳调节系统”的自组织;四是怎样选择对于机体自组织过程扰动最小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前面说过,疾病是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那么,诊断和治疗疾病自然就是要克服机体自稳调节紊乱,使机体恢复健康状态。不过,克服机体自稳调节紊乱有许多方法,贯彻“机体自组织”的原则,就应该把重心放在调节“机体自稳调节系统”上面。因为“机体自稳调节系统”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机体自组织过程的主要承担者。
“机体自稳调节系统”主要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因此,贯彻“机体自组织”的原则,就是要把重心放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的调节上面。把重心放在调节“机体自稳调节系统”上面,与“分析”和还原医学有本质的区别。例如,“分析”和还原医学非常强调消毒。而按照“机体自组织”的原则,则认为在加强消毒的情况下,要着重克服“机体自稳调节系统紊乱” ,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仅仅克服“机体自稳调节系统” 紊乱,还不足以使机体很好地恢复和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还必须在克服“机体自稳调节系统” 紊乱的情况下,进一步来强化“机体自稳调节系统”,才能使机体很好地恢复和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这既是预防医学的内容,也是临床医学的内容。并且早已是中医学阳主阴从论、辅佐元气论的依据,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说:“伤寒患者,本非有余,因于药误,既伤于病,又伤于药,虽得待期而自愈,然正气已戕,形神俱惫,故衰弱不能自复也。苟其人本来已甚衰弱,又复斫伤过度,则不病而卒死矣。吾人常见伤寒病后,元气薄弱,又为客邪所乘,遂致不治者,人咸以为死于客病,不知死于元气之斫伤也。”所以,对于许多烈性传染病,微生物急性感染,除了早期应用抗菌药物外,中后期则应注意免疫机制的形成,如果机体对它没有形成免疫机制,要战胜它就不容易了,因此应该尽可能使机体形成对于各种烈性传染病、微生物急性感染的免疫机制。前面说过,免疫机制的形成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因此,一般而言,这就是促进“机体自稳调节系统”自组织的问题。
贯彻“机体自组织”的原则,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选择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时候,是选择对于机体自组织过程扰动大的方案好,还是选择对于机体自组织过程扰动小的方案好?按照“机体自组织”的原则,是选择对于机体自组织过程扰动小的方案为好。因为如果诊断和治疗方案对于机体自组织过程扰动大,就可能扰乱机体其他正常的自组织过程,使调节变得比较复杂。当然,首先是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效果要好,然后才能考虑扰动大小的问题。
混沌运动得以出现的第一个基础条件是要有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而这个复杂的网络结构中各子系统之间的正负反馈作用,相生相克作用,使这个网络具有了“自组织”特性。也正是这个自组织特性,使复杂系统具有了与简单系统根本不同的运动方式,这个运动方式就是混沌的运动方式,而在机械论时代,人们尚无混沌运动概念时,就称之为“生命力”来说明无生命的复杂物质。这就是说,混沌运动是有自组织能力的,有生命力的运动,它能通过无限网络的正负反馈相互作用动态的维持自己的运动状态。这就表示了混沌运动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表现在,任何单一的外力作用不容易终止和改变复杂系统的目前运行的混沌运动。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单一的外力,只能具体作用于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不可能同时作用于其他子系统,因此,未被作用的子系统仍会按原来的运转形式继续运转下去,这是从空间范围说的。从时间角度 ,混沌运动的一个特点是“长程关联”,你作用于空间的一点,即使这一点能发挥作用,那也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显现,那么,在这未显现的作用的长时间中,就表现了混沌运动的稳定性。用简单机械的观点,作用与反作用,应该是即时表现出来的,而在复杂系统,作用与反作用,要有一个时间差,而且不单是一个时间差,其实最后结果往往与作用差别很大,有了放大作用,这些都是在处理混沌运动要注意的。另一方面,混沌状态自组织过程,影子系统与合法系统竞争的结果,是围绕稳态回复的整体调节,也体现了混沌状态稳定性的一面。
所谓混沌运动的长期行为的不可预测性,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混沌运动的“逐步放大”的效应。也即“蝴蝶效应”。前面讲了许多不可预测与可预测的辩证关系,说混沌运动宏观是可预测的,微观是不可预测的,这在许多人仍是不好理解的。关键还是一个老问题,即用同一个概念,描述两类不同性质的运动。其实,说简单一点,用经典科学的简单概念,所作的预测,在复杂运动中没有得到实现,原因是在复杂运动中,初始条件被放大了。最后结果大到用经典的简单线性因果关系无法理解。因此,混沌运动的特点除第一个是“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外,第二个就是“逐步放大效应”。而这个放大效应也是初始条件敏感的直接原因。当然,除了“原因”外,我们还应具体研究复杂系统为什么会将最初的原因放大呢?这是因为,复杂物质都有复杂的结构,每一个组成部分,子系统都与其他多个系统有关系,相互作用,并组成无限相互作用的网络。这样,作用于复杂物质中某一个子系统的信息,会在一段时间后,沿着复杂物质内部相互作用的网扩大 、散布。这样,就形成了初始条件扩大的途径、模式。再有,每一个接受作用的子系统它的接受和再发送,也不是简单的镜面式的反射,它都有一个自己的加工过程,这样,随着逐级传播,不但有一个空间的扩大过程,还伴随着质量、内容的充实,扩大过程。所以混沌状态虽然有整体调节,贯彻“机体自组织”的原则,促进“机体自稳调节系统”自组织,使稳态回复的确定性的一面,但是也有长程关联,正反馈无穷放大,破坏稳定性的一面。
非线性系统普通存在混沌运动,混沌的长期行为不可预测,这个发现揭露出科学认识中长期存在的一种盲目性,使我们意识到人类的预见能力极其有限。现实世界的系统都是非线性的,控制空间存在混沌区是非线性系统相当普遍的现象。只要系统处于混沌区,我们就无法对它的长期行为作出预测。但混沌运动并非绝对不可预测。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混沌区在控制空间的位置是确定的,奇怪吸引子在相同空间的位置也是确定的,从初值开始的运动必定走向吸引子,系统在其上的运动遵循统计规律。这些都是确定性因素。因而使混沌运动又有可预见的一面。从实用角度看,人类对于未来的长期行为并不需要把握它的细节,只要对整体趋势有个大概估计就行了。(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P201——202)
中医学的阳主阴从理论,辅佐元气理论,卫气为百病母的理论,就是要大体上把握住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自组织过程中的免疫关键点,“得机而动”、“穷神知几”、“穷神知化”,进行辨证论治。对于它的细节应用黑箱涵盖方法,这样适合于人体复杂系统疾病混沌状态的治疗时几的把握。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如何以系统论方法沟通融合中西医学【十三】 老茶馆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各家观点争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