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手札

2010-05-11 10:43 楼主
读书手札
有邪必先祛邪,祛邪不能手软.. 邪去然后扶正,正虚特甚者,亦当扶正祛邪并而用之。在有邪的情况下,常常不先投补剂或純用补剂,而在恢复期则又非常注意扶正固本,调理善后。
风为百病之长,常合并其他邪气致病.. 湿气粘腻,不易骤化,故湿邪为病,或凡病夹湿,多缠绵难愈,且湿易困脾,毎毎影响营卫气血的生化和不利于正气的恢复。所以在祛邪时,尤为注意祛风. 除湿两个方面。
在治疗方面,立法严谨,以法统方,遣方用药十分灵活,所用之方,不拘经方. 时方. 单方. 验方. 草药偏方,均广为床用,并结合临床加减裁化。
人的元气为本,病邪为标,因而极不主张浪伐本元,绝不滥用辛散以伤阴,苦寒伤心睥,而强调..调以甘药。治法大纲可归纳为.. 养阴津,此温热病。益心脾,此内儿科。补冲任,此妇产科。九字大法门。
无阴阳即无中医。而阳阳二者,又以阴为根本。对-些久病绝症常用养阴法。如肝阴虛证,包括不少慢性肝炎,用养肝饮即枣仁汤去川芎加养肝阴药取效。肺癌. 食道癌用百合鸡子黄等。
无伤阴者,但热病耳,不名温病。立了用小生地为主以养阴治温,又摸索出了极为细致的饮水养阴护理法。又据阴常不足说而立柏子仁养心阴,菟丝子养肝阴,莲子肉养脾阴,淮山药养肺阴,熟地黄养肾阴,而見效于各种虚损证候。用熟地而忌乱用当归,养妇人冲任阴血血而见效于妇科。其养阴特点,不滥用厚味壅塞,而好用甘淡养阴,故乃阴中有阳。对老人则强调心阳,善用苓桂术甘,主张老人杂病,放胆用温药,除非舌绛之极。
遵古人治风先治血之训,用养血剂,使心脾血旺,自能渗清阳,灌诸经,来往自如,风邪安能窃踞?又何必专以风药伤其元耶?
病来如奔马,病去如抽丝。丝愈乱,愈要细心,愈要轻力,若狂力乱抽必断。治病不明阴阳标本,药石杂投,致成坏病,病机错乱,更宜轻剂,小心投药,勿犯粗工凶凶,以为可攻之诮。
桑寄生-药,-般医生处方常用9克,甚至30克,却用4.5克,谓作引经之用,以其苦降,多用反眩.. 如以之益血则不及有形质之熟地. 龙骨. 牡蛎,亦只用4.5至6兑,谓龙牡重用,反涩其阴。并引证金匮桂枝龙骨牡蛎汤,龙牡之量,仅相当于桂芍。敌识者谓用药虽轻,道理存在,切莫曬其力薄,正是恰到好处。
非欲轻描淡写,敷衍失责,延误病情,治病固然非力足夠不为功,但主要勿滥用重剂以伤人元气。
须知小几感冒发热,不可专用发散。当兼理内因,惊滞与虚,不可忽视,否则攻伐无辜,必贻后患。
花者,华也,乃本草之精华。诸花皆散,故花可散邪,外感用之.. 花味芳香,芳香以解郁,故杂病用之.. 花类质轻,亦是轻剂取胜之意。
郭-生 善用芳香甘平之南豆花,超出-般仅用以清解暑湿之范畴,谓其略具芳香,气香醒脾以畅脾神。但南豆花亦有禁忌症,汗证欲敛,不用诸花之散。意在丝丝入扣。
郭梅峰先生所开之药多甜,用甘平无大毒,甘淡健脾之品为主,而不是甘壅留邪或辛甘助柏。之所以常用甘药,理由是.. 六经以阳明居中土,万物所归.. 五脏以脾为后天之本,残症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脾与胃足阳明相表里,味甘入脾。若苦寒滥用则伤脾敗胃。临证治病,用甘药之机会颇多.. 外感热病,初起辛甘发散为阳.. 温病,甘寒养津.. 后期甘润健脾.. 湿温,甘淡驱湿.. 温病白瘖,邪虽出而气液枯者,必得甘药补之.. 杂病,見肝之病当先实脾。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虚劳病,当遵调以甘药及甘药调,回生理之旨.. 阳虚者甘温,阴虚者甘寒,亦不离甘。
儿科尤宜甘药。谓味苦能伐生生之气,苦能化燥,若滥用则直至痉厥而死者有之。故调小儿之味宜甘多酸少。以甘为土味,脾土为后天之本故也。
郭长于固本。认为病与命,以命为主,当生命受威胁时,应先救其命,后治其病。
五脏中强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多意义,任何时候,必先考虑心主,反对乱用黄连. 灯芯花. 犀角. 麦冬心. 莲子心等泻心药。郭自创养心法,善用枣仁. 柏子仁. 桂圆肉. 桂枝等养心药,或养心以宁肝,或潜肝以养心心,总求心主之明。
治虚怯之人病邪 有健脾托邪-法,里和表自解也。久患风湿,本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以枣仁汤. 左归饮加减,主养阴血,只稍加风药,而不动辄猛用风药,劫伤内液。
总而言之,治病时注意妇人养血,小儿健脾,男子育阴,坏病治心。
郭长于妇科,注重奇经,尝言.. 不明冲任督带,学遍妇科何济?指出.. 所谓妇人以血为本之血,岂但外周营卫气血之血耶?实冲任血海之血. 内液。故其于妇科不轻用芎归四物,而常用景岳之熟地左归。
仲景治杂病之旨,意其在调以甘药四字。
崩漏.. 峻补真阴,兼扶养心脾,投左归饮加鹿角片,柏子仁,莲肉,胶艾而愈。
脑膜炎.. 甘凉芳香救阴法。处方.. 羚羊角. 杭白菊. 桑叶. 苏梗. 白薇. 南豆花. 小环钗.. 生地. 瓜蒌皮. 杏仁. 生麦芽. 淡竹叶. 小甘草. 橙汁。继以下方调治而康复。生枣仁. 茯神. 柏子仁. 生地. 金蝉花. 僵蚕. 南豆花. 生麦芽. 小甘草. 橙汁。
恙虫病发热,螫口溃疡数点.. 处方.. 金蝉花. 杭菊花. 葛花. 南豆花. 白薇. 小环钗. 生地. 瓜蒌皮. 杏仁. 小甘草. 杨桃汁。
小儿高热.. 郭以小儿通用方与之,翌日即退热。处方.. 蝉蜕4.5克去头尾. 南豆花. 白薇. 蓮肉去心 象牙丝 生麦芽. 小甘草.
伤寒虽着重在辨六经,杂病虽着重在辨血. 水. 痰. 食. 虫,但具体运用时两者必须结合。不管病证怎样复杂,只要能掌握伤寒杂病的辨证方法,并博采众家. 各科辨证之法相与比较,相互参证,就能对每-病证的发病机制及鉴别有较全面的了解,立方遣药,就不致于芒无头绪。
猪苓汤,寓育阴于利水之中,-则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则导热从小便去而渴自止。
渴属上焦燥热而用花粉.. 渴属阳明表证而用葛根汤.. 渴属阳明烦热而用白虎汤.. 渴属太阳余邪而用五苓散。
小儿疳积重症方..
煅石燕 煅石决 煅牡蛎 使君子各30克 胡連 厚朴 鸡內金各15克
研末. 每日服6至12克,猪肝蒸服。眼疳加密蒙花. 杭菊花. 夜明砂.. 牙疳加紫草. 赤芍. 生地。
要学好中医,首先要对内经和伤寒. 金匮下-番功夫,再博览群书,包括临床各科和历代名家著作,只有在理论上融汇贯通,临床运用,才能左石逢源,不致越轨。
炙甘草汤为养阴剂中大而至要之方,方中姜. 桂. 参. 枣. 甘草,中焦取汁,奉心化赤,而以麦冬. 麻仁滋其燥,地黄. 阿胶直接补血,而以清酒防其滞,虽辛燥. 滋润同用,实有相辅相成之义。临床运用,当视其阴阳偏虚程度出入化裁。如五心烦热作渴,舌质干绛或中心无苔,当去姜. 桂.. 舌质红而不干不渴,当减姜. 桂.. 心悸不得眠,当加枣仁. 远志.. 舌质紫绛,唇干,当加丹参. 蒲黄.. 食少便溏,当去麻仁,阿胶。
苔薄白而有津,舌质淡红,外证虽阴虚居多,从舌苔辨之,巳露气虚之机,只宜减姜. 桂,不宜去姜. 桂。
治寒喘,常用小青龙汤与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二方,认为寒喘多因外寒内饮,外内合邪而发。但寒气偏外,当着重发散.. 饮邪偏内,当着重降逆。如外寒引动內饮而头顶痛,身疼腰痛,发热恶寒等表证未罢,宜用小青龙汤.. 无伤寒表证,但有翻胃. 喘悸,或呕恶. 面目浮肿等证,宜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二方虽同用干姜. 细辛. 五味子温肺为主,而偏寒. 偏饮是必须分清的。
此证虽因受凉而得,但无伤寒表证,用姜. 桂. 五味温肺则可,用麻. 桂则不免有虚表之嫌。现胸间饮邪未除而表巳虚,当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加黃芪以固表。
使用生姜泻心汤,必须具备上热下寒之证。伤寒论. 生姜泻心汤证.. 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认为食滞之气上逆,必多舌苔黃浊,水气下趋作利,必无后重之苦。必须有此上热下寒之证,才适合这种寒温并用的治法。偏寒偏热者当不宜此,寒热夹杂者又非此不治。
此证肺胃之热虽未尽除,而二便清利,饮冷则哕,巳露寒热夹杂之机,与生姜泻心汤而愈。
半夏. 甘草两泻心汤,虽-重在泄满,-重在补虚,亦必具上热下寒之证,才能用之无误。
眼科辨证虽着重在五轮. 八廓. 内障. 外障等方面,亦当结合全身症状及舌苔. 脉象以作参考。治眼虽有专方专药,其方亦多由内科方化裁而来。所以知内科习眼科则易,知眼科不悉内科则难以穷变。
此证为脾虚失运,清阳不能上升头目,四肢亦无所稟。法当升清益胃。杞菊地黄丸益肾阴,非其治也。与补中益气汤加建菖蒲. 远志. 杭菊而愈。
妊娠流产,每孕即呕吐食少,遂见怔忡失眠,舌红脉细数等证,揆诸病情,为血虚火旺。此病为心火有余而心血不足,当着重补养心血,则心火自戢而胎亦自安。以炙甘草汤去姜. 桂,加枣仁. 远志送服所以载丸而安。
吴佩衡认为人身真阳之少火决不可损,邪热之壮火必须消灭。对热盛灼阴之证,能当机立断,施以急下存阴或养阴制阳之法。
十分尊崇伤寒论温扶阳气的治疗大法。对阳虚阴寒证的治疗,必须抓住温扶先天心肾阳气这-主要环节,方能获得阳复阴退,克敌制胜的效果。认为扶阳驱寒,宜温而不宜补,温则气血流通,补则寒湿易滞。
附子药性温热,能温中扶阳. 散寒. 除湿. 止痛。据他多年临证体验,伹凡面色淡白无华,或兼夹青色,倦怠无神,少气懒言,力不从心,动则心慌气短,自汗食少,畏食酸冷,力不从心,溺清便溏,诸寒引痛,易感风寒,甚或形寒怕冷,手足厥逆,恶寒蜷卧,喜暖向阳,多重衣被,口润不渴或渴喜热饮而不多,舌质淡,或兼夹青色,舌苔白滑或白腻,脉象多见沉. 迟. 细. 弱. 虚. 紧等,都可以用附子进行治疗。只要谙熟其药性,配伍及用量适宜,炮炙煎煮得法,用量15至60克,必须先用开水煮沸二至三小时。用量增加,则须延长煮沸时间,以保证用药安全,且不违背辨证论治的精神。附子的临床应用是很广泛的。常用附子加入辛温发散剂治疗阳虚感冒,取其温经解表,辅正除邪,驱邪而不伤正气.. 配合温里药,增强扶阳散寒除湿的效果,与补气药同用,以追复散失之元阳.. 与补血药相后,以滋润不足之真阴。经验证明,依照吴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治疗,不仅能促使人体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阳虚. 阴寒病证得以恢复,而且用于治疗沉寒痼疾或某些危急重证,尤能显示出化险为夷之巨大作用。
吴通过大量临证覌察,从热证. 寒证的不同临床表现中,归纳了寒热辨证的基本要领。即热证为身轻恶热,张目不眠,声音洪亮,口臭气粗。寒证为身重恶寒,目瞑嗜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真热证兼見烦渴喜冷饮,口气蒸手.. 真寒证口润不渴或渴喜热饮而不多,口气不蒸手。不论患者症状如何繁杂多变,疑似隐約,通过望. 闻. 问. 切全面诊察之后,以此作为指导辨证的要领,则热证. 寒证的诊断不难以确立。
设若确系阳证,内热薰蒸,应見大渴饮冷,岂有尚喜滾饮乎?况脉来虚浮欲散,是为元阳有将脱之兆。惟有大剂回阳收纳,或可挽回生机。急宜破阴回阳,收敛浮越。拟白通汤加上桂主之。
生脉散加味.. 养阴生津而清余热。
人参15克 寸冬15克 五味子3克 当归10克 生地15克 白芍15克 生石膏10克 黄连5克 甘草6克
在内科杂病治疗方面,吴创用四逆二陈麻辛汤治疗寒湿痰饮咳嗽.. 吴芋四逆汤治疗虚寒胃痛及血寒气滞妇科疾病,以辛温扶阳之剂挽救了衄血. 崩漏以及寒闭危证.. 重用当归. 白芍治热痢下重.. 参麦阿胶适当配伍以收润燥养阴之功。临证中善于运用六经与脏腑密切联系的辨证论治法则,以明辨阴阳为纲,谨守病机,严格辨证,因人制宜,独创-格而又不离法度,故尔常能应手而奏效。
认为小儿是稚阳而非纯阳,不宜过于表散,更不宜动辄使用耗散元气之清凉苦寒药物。凡属虚寒的小儿,只有放胆使用四逆,白通等汤,才易挽回颓绝。投以白通汤扶心肾之阳,故疗效甚速。
-旦病势沉重,必须认真辨别阴阳,不可固守-法,证现阴象,必须救阳,证现阳象,必须救阴,方有回生之望。
内眼病秘方九子地黄丸..
熟地60克 山萸肉 山药 茯苓 泽泻 丹皮 五味子 枸杞 沙苑子 决明子 青葙子 茺蔚子 菟丝子 覆盆子 車前子各15克共研细末。醋制龟板30克另研细. 灵磁石60克火煅醋淬三次,另研细。沉香粉9克不见火. 诸药和匀炼蜜为丸,早晚各服9克,淡盐汤下。忌辛辣,酒,大蒜,不过用目力。
必先岁气,毋伐天和。认为自然气候与疾病的发生. 发展和转归,有其相当密切的关系。外感热病必须掌握季节性。
医用宣透无功,悟暑季多雨,热从湿化,乃按湿温治则,通阳利湿,三仁汤灵活应用,俾湿开热越。
时令久雨,湿热交蒸,属湿温,用通阳利湿法,用杏仁滑石汤. 三石汤. 三仁汤等化裁。
蒲辅周治疗尿闭和尿失禁各-例,从局部症状来看是迥然不同的,但从整体看,均为中气虚则是相同的,-为中气不运,-为中气不摄,故都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而取得同样效果。
治病不可见病不见人,只重外因病邪不重内因正气,鲜有不导致正气伤而邪气不服的。
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
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辨证求本,应区别外感与內伤的辨证要点。蒲认为急性外慼疾病,重点是分清表里寒热。伤寒. 温病和瘟疫,首宜治表勿犯里,治上勿犯中,力求表证从表解,切不可-見发热即用清下之剂以撤热。又必须辨明寒热,伤寒在表为寒,温病在表属热,瘟疫多寒热错杂.. 治寒宜辛温,治温宜辛凉,治疫宜苦辛寒,界限分明,治法各别,不容混淆。慢性内伤疾病,重点分清虚实寒热。-般认为七情内伤多虚,但亦有虚中夹实,实中夹虚,或大虚似实,或大实似虚,不可-概作虚论。同时內伤之寒热,如阳虚则寒,阴虚则热,与外感疾病之寒热迥异,亦不可-概论治。至若急性病后期,多可致虚,如伤寒易伤阳,温病易伤阴。
蒲分析冠心病心绞痛,其心气不足为虚,营卫阻滞作痛为实,但毕竟虚多实少,提出当补为主,通为用。自制益气和血之双和散。临床证实安全有效,是通补兼施治疗冠心病的良方。
人参90克 九节菖蒲60克米泔水浸炒 香附60克童便浸炒 茯神30克 丹参30克甜酒浸炒 远志肉15克甘草水浸-宿炒 没药15克麸炒 琥珀15克另研 血竭15克 鸡血藤15克
共研末,空腹每服1.5至3克,日三次。
治病以胃气为本。察病者,必先察脾胃强弱.. 治病者,必先顾脾胃盛衰。谨守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的古训。中气-伤,变证蜂起。伤于苦寒,即同攻下。攻击之药,病重则病受,病轻则胃受之而伤矣。
东垣详于治脾,略于治胃.. 详于升脾,略于降胃.. 详于温补,略于清润。叶天士倡养胃阴之法,论述脾喜刚燥,胃喜柔润..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实补东垣之法所未备,相得益彰。熔二家之长于-炉,其法于李而不失于保胃阴,效法于叶而有助于存脾阳。
凡药配伍不同,作用随之而异。方同量异,作用各自不同。
夫医药有关生杀,功过两不易言。
温病虽久,在-经不移者,实多指湿温病而言也。
病例.. 神识如蒙,喉间痰鸣等证,皆由湿热酿成痰浊,蒙蔽清窍之故。观其苔黃而润,脉象濡缓,且身热起伏,不为汗解,可知此病湿热留连,仍在气分,故虽见神昏,亦不可作热入营血诊治。选方用黄芩滑石汤加石菖蒲. 郁舍,正以此方辛开苦泄,淡渗利湿,使气化则湿化,小便利而热自退矣。
石菖蒲 郁金 白蔻仁 大腹皮 黄芩 滑石 茯苓皮 猪苓 通草
处方用千金麦冬汤合苇茎汤加减,此系多年来用以治疗胸腔积液之验亏。
麦冬 瓜蒌壳 川貝 桑白皮 知母 玉竹 牡蛎 車前草 苡仁 芦根 冬瓜仁。后加連翘. 郁金. 枳壳. 青皮。
朱卓夫,他以典籍娴熟,博论精深名列前茅。自此声名遍及遐迩,应诊者咸慕名纷至沓来。
读书绝忌浮光掠影,瞬息即逝,必须心领神会,言如已出。
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里有书声。
饭中有沙须细嚼,水里无谷莫横吞。
张景岳论治痹症,只宜峻补真阴,宣通脉络,使气血得以流行,不得过用驱风等药再伤阴气,反增其病。朱卓夫颇有同感,临床善用景岳三气饮加味治疗痹症,效验极佳。
朱学习和运用中医成方别具慧眼,认为许多历久不衰的著名方剂,组方有法,配伍有制,疗效确凿,应该继承。
他戏言..为医-剂五积散,上屋不喊下屋喊。用以说明熟练掌握成方,用得活泼圆通,可以执-驭万,左右逢源。就以五积散为例,在方剂组成上,该方有平胃之治湿,二陈之祛痰,苓桂术甘之化饮,桂枝之解表,复有麻黄汤意疗风寒,肾着汤意治寒湿,四物汤意行血脉,小青龙汤意疗风寒,小续命汤意散外风,集数方于-剂,多而不杂,繁而不乱。在药物配伍上,有麻桂解表,枳朴行气,苓夏祛痰,归芎活血,苍朴化湿,姜桂温寒,有桂芍调和营卫,姜枣健脾和胃,枳橘理气化痰,桂甘辛甘发散,芍草酸甘缓急,乃集多种常用药物黙契配合于-方。在加减运用上,有汗去麻黃,表寒用桂枝,里寒用肉桂,无湿白术易苍术,血无郁滞去归芎,气滞不甚去枳朴.. 阳虚加附子,气虚加参芪,里寒甚加吴茱萸,伤食加焦三仫,里寒欲化热加生石膏,温经加香附,艾叶。在临床治疗上,凡見表里同时受病,寒湿相伙为患,导致气血痰食不运者,本方最为适用。外感风寒,无论表现在神经系统的头痛身痛,呼吸系统的咳嗽气喘,消化系统的呕吐泄泻,只需灵活加减,调整主次药物剂量,本方悉皆能治。不仅只此,在临床实践中,朱还大大扩展了本方的适用范围。如但寒不热属于寒湿的牝疟可用,寒湿下痢可用,则去麻黃加槟榔. 草果.. 寒湿痹症可用,则加羌. 防.. 寒湿脚气可用,则加木瓜. 槟榔.. 经行. 产后入水受寒所致妇女筋骨疼痛可用,则用熟料五积散.. 寒湿经闭,痛经可用,则用熟料五积散加香附. 艾叶. 吴芋,名温经五积散.. 阴症疮疡,寒湿下注,流脓清稀,久不收敛可用,则重加生黄芪.. 寒湿郁滞,土壅木郁,脾柏不运,胆液外泄之阴亦可用,则重加茵陈.. 临床使用而涉及內. 外. 妇. 儿各科。朱使用某些有效成方,可谓熟能生巧,匠心独运。
朱善用附子以温阳救逆。通过长期临床体验,目睹滥用寒凉的恶果,轻则病情增剧,重则阳亡莫救。故对张景岳之论.. 人身难得者是阳,易失者亦阳。阳之将亡其死速,阴之将亡其死缓。阳来则生,阳去则死,深信无疑。他认为时时頋护阳气的存亡,是治病救命的关键所在。而温阳补阳最力者,莫过于附子。故平生最喜用附子,也最善用附子。但他并非乱投滥施,而有规矩准绳,凡见症有面苍. 汗出. 溲清. 舌淡,即可放胆使用。戴阳之面赤如妆,虚阳上浮之舌红少津,阳虚阴必走之吐血,过用寒凉使实热化为虚寒之麻疹,脾阳不运胃津之消渴等等阴阳疑似之症,在辨证准确之后,也当机立断,重用附子。如遇真阳衰竭,脫症蜂起,奄奄-德,顷刻待毙之际,附子不仅重用60克以上,且常用生附子直追残阳,挽回生机。大吐大泻,阳随阴脫,用大剂附子理中汤加木爪.. 朝食暮吐,反胃重症,用生附子炭剂,乘热投入姜计研末蜜丸作根治法.. 肾阳虚水湿内停之水肿,水气上逆之眩晕,水泛为痰之咳喘,均用大剂真武汤加味.. 肾虚水肿,经久不愈之慢性肾炎用济生肾气丸.. 消渴引饮,饮-溲二之下消用肾气丸加乌梅. 花粉等,都是以附子为主药而重用。但在上热下寒,从阳引阴,引火归元敀辨治中,附子用量则较轻微。误表戴阳之伤寒坏症,面赤身热烦渴,大便反泻,舌苔两边白润舌中红燥,乃上热下寒,用朱肱之益元汤,扶阳滋阴并用。附子用量中等。阳气不得入于阴致阴虚失眠盗汗,用附子以为补阴响导从阳引阴,毎用二加龙骨牡蛎汤加枣仁. 浮小麦.. 阴虚于下,虚阳上浮的虚火喉症,用李纪方镇阴煎.. 肾不纳气,虚阳上浮的气喘,用冯氏锦囊全真-气汤,以附子与淮牛膝配伍引火归元,则附子用量又极轻微。
案.. 脉博迟缓,舌虽黒而湿润,唇虽焦而带淡,当此-发千钧之候,急用温补或可挽回造化之力,乃疏附子理中汤加黄芪米炒,当归土炒与之。苟非脉迟. 肢冷. 面白. 舌润. 吐泻等症状出现,此方不可试也。
朱善用滋阴养液,顾护阴津。临床虽时时注意阳气的存亡,但对阴精的盛衰从不掉以轻心。如论治阴虚劳之证,朱认为.. 纯以滋水为主,水足则火藏于水中矣,水虚而火无所附,飞越于上则逼血妄行,克金则咳嗽不巳,灼津液则饮食变为痰涎,蚀肌肉则形骸为之骨立,精竭神枯,脉之所以细而数也。余毎见患阴虚劳到极危之候,喉痛. 声嘶. 两颧发赤,则系水涸火越。
治久泻不止,下多亡阴,津液大伤,脾肾大败之险症,毎用景岳胃关煎加味,重用熟地. 淮山药,常收良效。
久泻必损脾肾,肾者胃之关也。以胃关煎加肉豆蔻霜. 赤石脂. 粳米治之。处方.. 熟地24克 淮山24克 吴芋6克 白术15克 扁豆12克 干姜9克 炙草6克 粳米1合 赤石脂24克 肉蔻霜9克,服药四剂,阴津渐复,泄泻巳止,诸恙悉除。后治同类者多人,均以此法转危为安。尤对小儿久泻不止,津液大伤,脾肾大败,朱輒用此方,获效甚捷。
治糖尿病,朱常用冰玉堂验方救阴汤,此方以山药. 玉竹. 麦冬. 黄精和阴生津,人参. 扁豆. 甘草补中益气,乌梅. 山萸肉酸以敛津,生葛根升津止渴,使津夜上升,还归于脾,而不下泄,用治中消,甚为合拍。他亦用此方治小儿吐泻后,阴津受伤,口渴不止,夜间发热,微有泄泻,小便量多,所谓天干地漏之症,多见良效。
熟地能治伤寒。重用熟地,滋阴发汙,云腾致雨。
阴虚水泛为痰,冲气上逆,咳喘痰涌,服-般套方,鲜有疗效,他毎以金水六君煎加姜辛味,重用熟地,疗效始著。
朱注重调理脾胃,兼安五脏。人以胃气为本,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安五脏即所以调脾胃。治肺痨,但肺喜润,脾喜燥,-味滋润养阴则碍脾胃,-味温补助脾则先伤肺阴,因此在滋润药中必须佐以少数健脾运气之药,使能摄纳运化饮食,药味之精华输于肺,然后散布五脏,流于四肢百体,以营养全身。
慢性肠炎,临床上部分患者久泻不止,木侮中土,脉象虚弦,治以温补则口舌生疮,进以寒凉则泄泻愈甚,治必敛肝培土兼固下焦方可奏效,他毎用喻嘉言方.. 人参 白术 炙草 山萸肉 白芍 木瓜 乌梅 五味子 升麻 赤石脂 禹余粮
小儿疳症,疳者干也,因脾胃津液干涸而成。治宜调其脾胃,清其热,育其阴,消其积,化其虫。常用柴芍四君子汤,于此方加黄连,胡連,淮山,鳖甲,五谷虫,鸡內金,效果良好。
立方遣药是治病的最后关键。成方系前人之经验结晶,配伍精炼,各具专长,别具巧思,皆为后人歽应取法。临证如制敌,兵不在多而在精,关键时刻,出奇制胜,尤所当要,
喘咳.. 振奋真阳之品以益火之源,方用真武汤加髙丽参. 干姜. 细辛. 五味子。
平肝清晕汤.. 主治肝阳上亢之眩晕.
石决明15克 蒺藜12克 菊花9克 生地12克 白芍12克 龙骨15克 牡蛎15克
加减.. 如眩晕甚者,加天麻. 勾藤. 玉竹等柔肝熄风之品.. 耳鸣甚者,加磁石.. 大便干者. 加当归. 火麻仁.. 手足心烧者,加丹皮. 地骨皮.. 恶心. 加竹茹. 赭石…失眠者,加远志. 炒枣仁.. 如食少纳呆者,去生地。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异功散补脾阳。加减法补脾阴,-字之差,效果迥异。询及口舌干燥,大便偏干,舌质红而少苔,辨证为脾阴虚。遂以异功散用沙参易党参,山药易白术,又加麦冬. 石斛. 莲肉. 鸡内金. 神曲. 谷麦芽等,数剂而饮食增加,精神好转。
故诊病决死生者,不视病之轻重,而视元气之存亡,则百不失-矣。
吴认为胆为六腑之-,又为奇恒之腑。六腑皆浊,唯胆独清,中藏精汁,气凉味苦,有别于诸脏之气味。胆主决断,十-脏皆取决于胆。盖胆属少阳,为阳之初生。少阳为枢,枢司开合,人身之气血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十-脏腑的功能活动都从枢机开始。枢机不利,则出入之机停,开合之机废.. 出入开合,关键在枢。阳降阴升,先借少阳枢转而后清升浊降。心主神明,非胆不断,故曰胆主决断。胆在人体阴阳升降气血循行活动起到少火的作用.. 少火生气.. 少火的根源在肾.. 肾火宜潜藏默运于下.. 所生之气开始活动即是少阳,胆属少阳,即是少火发陈于外,始有生机,故曰少阳属肾。少阳之气象春,春生而后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养阳,即养此少阳。少阳是活动的开端,参与脏腑功能活动有决定性作用,故十-脏皆取决于胆。
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皆稟气于胃,胃为营卫之根,气血之源。有胃气则死,故曰胃为后天之本。胃气以降为和,脾升胃降,有赖少阳之转枢焉。
人无胃气则化源断绝,无胆气则生机停废,-是根本,-是开端。
吴根据胆胃的特异功能,所以临床常用温胆汤以调和之。温胆汤是吴常用之方剂,灵活化裁。例如-般感冒加苏叶. 香附..不寐加远志、枣仁、合欢皮;脘腹胀痛加白术、川朴;胃脘作痛加香附、山栀、砂仁、九香虫;食欲不振加六曲、麦芽,或加木瓜、乌梅、豆豉;腹胀、大便干燥加杏仁、川连、大腹皮;脾虚加人参、白术;肝旺加白芍、龙骨、牡蛎;左胁痛加郁金、柴胡;右胁痛加姜黄、肉桂;胸膈痞满加薤白、蒌仁,或加杏仁、桔梗;腹痛加白芍、川楝子;癫痫、狂症加磁朱丸。如现症口渴无苔,去半夏换花粉;利胸膈用枳实;宽胃肠换枳壳。以上加减法,疗效显著,为后学者开阔了眼界。
诸家并无所偏,而偏在不善学之人。治病如量体裁衣,必须辨证论治。
痰毒头痛,多見于夏秋之际,属于暑温之范畴。平时多有肝火郁结,复感暑邪,由内外因相应而生,病势迅疾,稍-失治,多致不救。邹治疗此疾之经验,1. 不可误用风药发散,治以涤痰清暑为主,佐以生津养液。风药助热,如抱薪救火.. 禁用柴胡,犯之多死,即防风. 葛根亦在所禁忌。盖津液內涸,用风药,肝风更为鸱张,津枯液竭,不可为矣。叶氏谓柴胡劫肝阴,盖即指此。2. 涤痰主要药物,重用天竺黃-味,用量2.4至4.5克. 竹茹. 川貝母化痰,不过辅佐作用而巳。服天丝黄后病者往往汗出通畅,盖于通络豁痰有关,故用洋参. 石斛以救其液之耗损。
凉心涤痰解毒.. 天竺黄3克 姜竹茹9克 川貝母3克 海蛤壳24克 银花15克 蒺藜9克 桑寄生9克 西洋参3克 北沙参12克 川石斛15克 白茅根60克 藕汁1匙兑入
辨证不准,药不对症,固然不见疗效,而药不夠量,病重药轻,量不中鹄,箭成虚发,亦不能愈病。
用大剂量附子,须注意浓煎二. 三小时,以去毒性而存其温阳之效。
慢性肾炎,水肿长期不退,-般多责之脾肾阳虚。水肿有由瘀血内阻所致者,从气分治疗无效,当予活血化瘀法。
热极动风。发生痉厥者,应重用钩藤,配合应用羚羊角. 杭菊. 桑枝. 地龙. 白芍. 甘草。
用吴茱萸治厥阴头痛和噎膈. 食道憩室,猪苓汤治水肿. 慢性肾炎。
山査肉有化恶血,消食滞之功能。
常用四乌贼骨-芦茹丸治疗肝病。原方治血竭肝伤。芦茄即茜草根,性味甘凉微带苦涩,有清热柔肝,养血止血之作用。乌贼骨又名海螵蛸,性味咸温,有消散风热. 活血补血作用。原方由四味药组成,即四份乌贼骨,-份芦茹,以雀卵为丸,制成小豆大,用鲍魚汁送服。目前雀卵. 鲍魚巳不常用,份量亦不是四比-,但临床疗效仍好。
痹证,寒痹者不离祛风. 散寒. 利湿. 通络.. 热痹者当疏风. 清热. 利湿. 通络.. 对病延日久不愈者,尤其要注意调补气血,或补益肝肾健脾,或祛痰化瘀等。若四肢关节或肢末冷痛者,应用当归四逆汤.. 痹证而湿热伤阴者,应用二妙散。
桑枝苡仁汤.. 湿热与痰火互结,痹于关节,症見关节红肿剧痛或关节游走性疼痛不止. 高热,烦渴者,用之有效。
老桑枝30克 丝瓜络15克 苡仁30克 竹茹15克 芦根30克 冬瓜仁30克 寮刁竹即徐长卿15克 豨莶草15克 滑石30克
玉竹汤.. 用治一臂或两臂痹痛而致不能高举或转动不灵者,不论病之新旧,均有效。
玉竹30克 桑寄生30克 鹿衔草15克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淮牛膝15克 白芍15克 炙草9克
若再用玉竹30克煲兔肉或老母鸡后膳,疗效尤为巩固。
学无止境,見闻宜广,须涉猎群书,由博返约,惟善是从。历代医书汗牛充栋,后世诸家均有发明。
领悟到时方派治病参合天时. 地理. 人事. 用药稳健的特长。不仅熟谙古典医籍和各家学说,并对近代医书及报刊上发表的有关论著与经验亦广搜博探,勤于扎录。认为历代医家的学术观点. 用药特点之差异,与其师承. 环境. 受诊对象不同密切相关。只要选择得当,化裁得法均可示为指南,引为借鉴。经常征集其他医生和群众中的医药经验。诊察时,必须明辨体质,因人施治。治外感祛邪务尽,治内伤开郁为先。万病不出乎虚实二端,不越乎补泻二法。去其本无,保其固有,因势利导,引邪外出。病属邪陷,治以透迏,引邪外出。重症不慌乱,轻症不怠慢。伤风不醒变成痨。即因初起失治,误治,早进滋补留邪助奸所致,仍当以祛邪为法。血气冲和,万病不生,-有怫郁,诸病生焉。在内伤杂病中,郁更为致病之主因,并不局限于郁证-端,凡湿停. 气滞. 血瘀. 痰凝. 食积. 火伏皆与郁有关。深明叶天士轻剂调拨气机之至理,经常选用花类等轻灵之品,用于调洽中运失司,肝胃失和等慢性疾病。久病中虚,气机不畅而当补益固本者,每多佐以开郁行气之品而取效。
对危重病候特别重视闭脫二证,认为外感诸病,唯闭脱二证最为险恶。前者邪闭于外,正气内遏.. 后者元气外泄,邪气内溷。二者所見证候,常有相似之处,而-实-虚迥然不同,当此之时,死生立待,刻不容缓,须迅速处置,-主利气开关,-主峻补固脱,不能稍有差异,只要有细心辨识,大胆用药,才能击中要軎,化险为夷。
处方用药,如量体裁衣,按锁配匙,既有尺度,又有方圆。强调医必有方,医不执方。既反对胶柱鼓瑟,对号入座,执-方以治疗.. 又反对不顾配伍原则,逢-症,选-药,任意凑合组方。若运用成方必先明了古人组方意图,依据病情体质予以化裁加减。历年来魏在古方运用. 加减. 穿合. 变通及创制效方等方面,均积有丰富的经验。
用栝蒌瞿麦丸加车前子. 淮牛膝. 椒目. 路路通治慢性肾炎,水肿,癃闭,痰饮。以甘麦大枣汤加百合,龙齿,琥珀粉治脏躁,癫症,郁症,气厥。以五桑四藤防已汤,桑叶. 桑枝. 桑皮. 桑椹子. 桑寄生. 忍冬藤. 鸡血藤. 络石藤. 勾藤. 防己。治虚体热痹,骨节酸楚,走窜疼痛之症等,屡获良效。
少则得,多则失。用药贵精当,最忌庞杂。认为药不在多,而贵在约。处方精要则药力专-,若面面俱到,反而相互牵制,影响药效。危急之症须赖-剂以决胜负,处方更应药纯力雄。慢性久病虽可用复方图冶,但应多而不乱,药无虚发。若兼症多者,可选-药多效之品统顾之。凡功用相近者则不叠用。用药应主次分明,剂量适中。
若邪盛正脫,病棈危急,则宜保命留病,急进扶元固脱之剂,俟正气渐复再议逐邪。
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生化之源,是人体气血津液升降的枢纽。维护本元,必须重视调养脾肾。调治杂病,重视涩精. 止带. 悦脾. 馨胃。逢沉疴痼疾,症棈复杂者,则以上下交病治其中之法,以调理睥胃为先着。
药物均有偏胜,既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用药必须取利避弊中病辄止。
复脉合龙牡救逆法..
炙草 东洋参 阿胶 麦冬 炒白芍 大生地炭 炒干姜 枣仁 肉桂 附片 龙骨 煅牡蛎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12-23 19:56 2楼
跟着先生学经验。
2013-12-24 12:07 3楼
很好的经验!值得分享
⬅ 读书手札 老茶馆 读书手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