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组方心得之乱弹

2013-05-27 17:42 楼主
中医组方心得之乱弹
中医学说浩如烟海,门派林立,著书汗牛充栋。今人、古人各人有各人的理论。火神派说温阳好,滋阴派说寒凉好……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叫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中医临床的经典是《伤寒论》、《金匮要略》,这已为中医界所公论。时至今日,又有人将中医分成新的两大派别——经方派与时方派。经方派呢,专用经方,更有甚者,完全搬用经方的方子,药味剂量都不改动,说如此用经方效如桴鼓。时方派呢,又说古方不能治今病,喜随证组方。那些恃有家传之技、师承之艺的倒不怕被谁的理论迷惑。只是害苦那些自学中医、喜好中医的学人,让他们学了N多年也没头绪,或一味的跟风扎堆——见经方派说的好便信经方学经方,跟着排斥时方派;反之见时方派说得有理,便信时方学时方,跟着诋毁经方派。学来学去,倒头来一头也没通。

就俺学中医的个人肤浅体会而言,俺认为学经方呢,是寻本溯源学组方的基本功;学时方派呢,学别的医者是如何运用经方而变通重组方的。个人认为,临证上是不管经方时方都要变通用才行的。

其实我们细细观察,很多所谓时方派的大医家都是走的这样的路子成名的。在此用同样作为国术的武术技击来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吧。太极拳、形意拳再牛,在现代擂台上也打不过自由搏击。在兵器时代,不用走镖了拳脚功夫也用不上了,打擂台的技击术便应现代需求而生,中国功夫要想重塑光辉,要想生存,就得变通,变得适应现代,所以一些思想开放、眼光远大的武术名家就给中国当代功夫组方:传统武术技击+拳击+摔跤=散打。当然那些所谓的练传统武术的人会对散打不屑一顾的。传统武术确实有精华,可在现代这个时代不变通能行吗?要不你有本事你到国际上打擂台拿冠军去呀,实事胜于雄辩,脑子光意淫、嘴皮光吹中国功夫天下第一是没用的。散打确实有缺陷,但至少它适应现代。同理,经方、时方不是吗?经方虽好,但不变通能完全适应现代的疾病谱吗?如果真的只要学好了经方就能医治万病,那古往今来的大医家,如黄元御、张景岳、叶天士、张锡纯、周仲英,邓铁涛等这深谙经方的医家为什么没有原封不动,照搬经方治病呢?在他们的医案中除仿照经方重组新方外,真照搬用经方治病的案例不多吧?这些大医家至少给我们提示,方者仿也,经方就是经典的仿照组方的源泉,经典的样板。你融汇贯通了一样可以把经方这块坯子打碎了依据病证重新揉合再组新方的。

其实在医圣张仲景早就在书里给我们作了示范,他的很多方子都是用加减合变组成的,如桂枝汤证兼喘加杏仁,但他老人家比今人严谨,加一味或减一味或变一味药就重新给方子起了个名字,如桂枝加杏子汤,麻黄桂枝各半汤。按照今天的习惯叫我们称桂枝汤加味或麻黄汤合桂枝汤也未尝不可。变味法理呢在此仅以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举例说明——如《伤寒论》35条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63条曰:“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二者分别为太阳表实证;太阳病变证──热证,偏于上焦者而设。一表一里,一寒一热,界限分明。麻、杏、草组合,辛温解表、宣肺平喘,伍桂枝宣通阳气以助麻黄发汗而成麻黄汤;配石膏且重用之,则为清热宣肺平喘的麻杏甘石汤。一味之差,治法迥然不同,组方法度严谨,由此可见一斑。

医圣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著书垂法示例于后学者。可是后来的一些医家可能太信古了,抑或自出于对经典的敬畏,竟刻板得用经方药味药量都尊从不变。其实细读伤寒,它的大多数方子就是变来变去变成的,如果说经方治病不能加一味减一味,除了临床上病证与方证完全对应可用外,其他情况下其本是可变的,如果真像某些人说的经方药味剂量者不能改,那以张仲景的严谨,他会留下那句“观其脉证,逆何逆,随证治之”的话吗?医圣的话外之意明显的是在告诉后人,病有很多变化,不是用文字一一能述说得尽的,掌握了基本的大法之后,自己应根据临床,适时加减变味治病。随证治之,说透了就是没有固定的方法,你得自己去解决。医圣早就告诉你了,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既然不是一成不变,说明法外还有法,从而也反映出经方也不是绝对不能变的。

说了这么久,俺该动下手了,远得有人说俺是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下面附上俺的一则医案吧。
陈某,女,35岁,2013/5/1就诊。体瘦,乏力,腰酸,饮食尚可,二便正常。咳嗽,痰多,胃胀痛,打嗝,脚底近来长满水泡,奇痒难耐。苔薄白,舌质红,有斑,脉沉、细滑。
厚朴9陈皮9苍术9黄柏9知母9桂枝9川断9苏子10莱菔子10炒葶苈子10丹皮9生地10黄芪15当归9茯苓15

五剂,日二服。十天后碰见患者,自云诸症皆消,惟乏力之感尚有。

面对这一个即有消化不良、湿热下注、平素又气血两虚的人。俺的组方思路:平胃散合当归补血汤合三子养亲汤合三妙散。但是你不可能三个方子全部一涌而上堆砌吧,你得依据临床仿照方意加减变通呀。其中桂枝替三妙散中代苡仁,因为患者平素怕冷呀,桂枝不只温阳亦有利湿之能,要不五苓散,苓桂术甘汤中也用桂枝呢。川断替代牛膝,川断不仅引药下行,较牛膝温而壮肾。如果非要俺把那些症状用中医的理论连接起来俺也行,什么脾虚不运,痰湿中阻郁而化热下注……但这些都是马后炮,就像当今一些搞易理大师们的在推算已故名人们八字的时候,总会把命主的人生变故圆上来的。哈哈!俺说实话了,可能有人会骂俺的。真临证的时候,面对那么患者,你哪时间去细圆,你得多熟悉药证,多熟悉方证,有是证用是药,熟稔了脑子自然会一气呵成把那些证联想并连接起来的。

接先前举例说过的话,如黄元御、张景岳、叶天士、张锡纯、周仲英,邓铁涛等为什么没有原封不动,照搬经方治病呢?答案很简单:他们读懂了经方,临证时把经方这块坯子敢于打碎再依据不同的时代、依据不同的环境再组新坯(方)的。而他们重组成某些有效的新坯(方)被人不断复制时用于临床上,这不就是医界所说的时方吗?

最后还是用武术来作为总结吧,现代技击再好,但传统技击术也总是会有一部份喜欢的,不管谁好谁强,能适应时代击胜人者就是好功夫。

同理,经方也好,时方也好,治的好病就是好方。


2013/5/27浅识于东莞本草堂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5-27 18:45 2楼
要想成为医学大家必须熟读经典,经方,药性,熟读各代名医案例,结合现代情况进行经方加减为时方
总之离不了经典。感谢老师分享!
2013-05-27 19:12 3楼
知常达变。
2013-05-27 21:26 4楼
方者仿也,经方就是经典的仿照组方的源泉,经典的样板。你融汇贯通了一样可以把经方这块坯子打碎了依据病证重新揉合再组新方的
2013-05-27 21:56 5楼
有道理,值得学习
2013-05-27 22:06 6楼
老师说的太好了,治的好病就是好方。
2013-05-27 23:17 7楼
黑猫白猫论。
当然,不知变通的,那是愚蠢;一味求新奇的,是哗众取宠。
2013-05-28 20:31 8楼
支持!
2013-05-28 20:43 9楼
说得对,支持。
2013-05-29 10:58 10楼
田园隐士 说:
说得对,支持。

谢谢各位支持。即为乱弹,又为浅识,只能说明这是我个人的体会。医道深奥,我辈尚须努力。
2015-03-14 08:25 11楼
勿以善小而不为; 说: 勿以善小而不为 发表于 2013-5-27 21:56
有道理,值得学习

相互学习吧,我个人浅识。
⬅ 【原创】水液是如何由小肠渗入膀胱的? 老茶馆 付济华医案-----心肾不交话失眠 ➡